长春岭油田氢热气化学技术矿场试验

2014-07-16 01:47张立新
石油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单井油层长春

张立新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 吉林松原 138000 )

长春岭油田构造的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长春岭背斜带扶余Ⅱ号构造上。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为扶余油层,油藏顶部埋深为30~360m。长春岭油藏为稠油油藏,原油黏度为50~2000mPa·s,油层厚度为2~5m,地层压力系数为0.81。由于油藏原油黏度高、温度低、压力系数低,致使油藏开发难度大。采用蒸汽吞吐、火烧油层、注热水、火驱等热采技术对油田进行开发时,存在投入大、开发效率低等问题。

氢热气化学技术具有操作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不需要大型设备,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对油层的作用不受地层流体通道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具有解堵、降粘和长效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该技术在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美国等国家已经进行了七十多次施工,成功率为100%,增产有效率为100%,处理后的油气井产量可以提高3~27倍,且持续时间长。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近几年来在实验室内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现场应用可以进一步检验该技术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2010年6月在大庆油田的葡46区块和联华等地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井累增油均在500吨以上。因此,长春岭油田有必要对该项技术实施试验。

1 技术原理

氢热气化学技术通过将两种化学试剂按照次序注入井下,在井底两种工作液发生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对近井区域加热的同时,由于多级反应所产生的脉冲效应可产生冲击波,在地层形成新的微裂缝,促进现有微裂纹的生长,从而增加近井区域的渗透率;另外,两种工作液相互作用还可产生活泼的原子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沥青质、石蜡等有机沉淀通过水热裂解反应进行分解,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疏通堵塞的油路,使微裂缝之间联通起来,提高渗透率。同时氮气溶于原油之后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层能量,有利于处理液返排。在高温处理和加氢分解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去除近井区的有机物堵塞, 将重质组分裂解为轻质组分,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在上述反应后用酸液进行处理,除去有机垢,对新生成裂缝的岩层,可以达到扩大裂缝并改善地层的目的。

2 主要作用及特点

2.1 主要作用

该技术的主要作用有三项:(1)机械作用:能量使目的层的微裂缝可以相互连通,增加渗透率;(2)热作用:持续不断的能量能融化近井地带的蜡和沥青,改善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3)降解作用:产生的能量可以使沥青质发生水热裂解反应,进一步去除有机物的堵塞。

2.2 主要特点

该技术有五项主要特点:(1)可以形成大量微裂缝;降解有机物效果明显,油层的孔隙度、渗透性将会大幅度提高;(2)不破坏地层结构、无污染、环境友好;(3)适用范围广,对其他增产措施不能奏效的超低渗油、气井仍然可以产生较好效果;(4)施工工艺简单、安全可靠;(5)增产效果持续时间长,相对成本低。

3 试验可行性分析

3.1 该项技术使用条件

3.1.1 适用的岩性条件

适用于高、中、低渗透率,岩性为砂岩、灰岩和泥质含量不高的砂岩等岩性地层,对碳酸盐含量较高(>25%)的地层不适用。

3.1.2 适用的地层物性条件

孔隙度(20%~30%)、渗透率(1-200×10-3µm2)、泥质含量(0%~20%)、油层厚度(≤150m)

3.1.3 适用的井身条件

该技术适用于地下1000米以下的油岩油井;油层厚度应该为2~180m;目的层段射孔密度要求不小于13孔/m,孔径8~12mm;附近最好没有自然水(地下水、湖水、河流)。

3.2 长春岭油田基本情况

长春岭油田储层早期为曲流河沉积,晚期为三角洲沉积,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河河道微相为主,砂岩分布不稳定,岩性变化快。单井钻遇扶余油层砂岩厚度4.2~78.8m,平均为38.0m有效厚度1.2~16.4m,平均6.7m。油气一般分布在2号、5 + 6号、7号、10号、12号小层,其中5 + 6号小层为主力油层,在本区呈条带状展布,砂岩厚度一般1.0~20.2m,平均9.1m,有效厚度一般0.4~12.4m,平均4.8m。泉四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次之。储层物性条件较好,孔隙度一般为12.5~33.2%,平均孔隙度27.08%,渗透率一般为7.0×10-3~1666.7×10-3µm2,平均渗透率270.85×10-3µm2。

表1 长春岭油田原油参数表

3.3 长春岭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长春岭油田长107区块自2006年11月开始,开展了多种热采试验,包括热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火驱等方式热采试验,但无论是哪种热采试验,平均单井日产油均在0.2吨以下,效果非常差。而长109区块由于油水粘度比大,注水开发四年中,出现了含水上升速度快、稳产难度大等问题。目前通过注水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自然递减水平有所降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存在区域注采不平衡,储层物性对注采效果影响较大,单井平均产能低,精细油藏认识及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水平差等问题。长春岭油田具有4000多万吨探明储量,而目前动用的只有1000多万吨,且采出程度只有1.7%,有效动用率极低,急需寻找一种适合该油田的有效动用方式,所以有必要在长春领油田开展热气化学试验。

4 现场驱替试验

2012年5~10月在长春岭油田相对原油饱和度高、初产高、含水低,且便于计量、分析后,评价区块选了2口矿场试验井。

2012年12月在长春岭油田长107和长109区块各开展一口井的现场驱替试验。实验首先通过漏斗向井内注密度为1.3g/cm3的1号溶液600L。去除漏斗,正替清水1.2m3,将1号溶液替出油管。上提管柱至277m,通过漏斗向井内注密度为1.6g/cm3的2号溶液500L。去除漏斗,正替清水0.8m3,将2号溶液替出油管。开井观察12h~14h,让两种药剂充分反应。经过12h~14h后下放油管至射孔区上层射孔302m处,向井内泵入密度为1.2g/cm3的3号溶液1500L,正挤清水2m3将3号溶液从油管中替出,最后注入一部分酸液,减少井筒附近污染程度。

长1井(见图1)和长2井(见图2)在实施热气化学试验后,其中长1井初期效果较好,但后期增液幅度下降导致增油效果不好;长2井相对增液较少,但有效时间相对长些。目前两口井平均单井累增油25吨。

图1 长1井措施增油效果曲线

图2 长2井措施增油效果曲线

分析驱油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有:长春岭油藏流体敏感性较强,具有强水敏、强酸敏、强碱敏、弱速敏的特点;该项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注入了一定量的酸液,导致油层附近不但没有起到解堵的作用,反而影响了产液程度,导致增油效果不好。

5 结论

(1)长春岭油田油藏埋藏浅、温度低、压力低,物质基础差。这种特殊油藏决定了常规的热采效果不好,平均单井日产油在0.2吨以下。

(2)热气化学技术能够能量使目的层的微裂缝可以相互连通,增加渗透率,使多孔介质中的原油流动更为容易。但在长春岭油田这种特殊敏感性地层应该减少酸液注入,避免油层酸敏影响。

(3)下一步应该考虑实施负压开采及反酸解堵,提高该项技术的长期效果。

[1]汪存信,宋昭华.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的研制[J].物理化学学报,1991,(7.5):586-588.

[2]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等.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对烃类的蚀变作用[J].石油学报,2005,(2.5):48-52.

猜你喜欢
单井油层长春
初夏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石油单井产量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印语长春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论当前地热单井勘查报告编制格式要求及技术要点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凝析气藏单井油气界面预测方法研究
走进长春净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