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洁
作为一名地方科技社的策划编辑,在承担版权经理人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一整套策划、出版、宣传工作。如何将中小型出版社推入市场,在版权贸易中获得自身发展,我在经历困难的同时,也得到很多启示和收获。
1.选择更符合自身条件的图书,关注细分市场版权引进
如何通过版权贸易,帮助中小型出版社增加影响力和打造图书品牌,是版权经理人需要思考的。我认为版权经理人在关注大众出版的同时,更应该了解细分市场,也就是小众出版的发展。小众图书虽然发行量有限,但读者人群黏度高,更容易打造品牌,让市场产生辐射效应。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了解读者群需求后,着重对某一专业图书深耕细作。
我社针对家庭园艺爱好者打造的《绿手指》丛书正是在这一策划想法下产生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而国内常年以农业和园林绿化等针对农民和工程的园艺图书为主,针对家庭园艺的技术指导性图书却很少。我们对园艺论坛调查也显示花友迫切的需要一些权威的针对家庭园艺的国外书籍。因此,园艺类图书引进计划应运而生。我们与以图片质量著称的DK公司达成版权协议,引进了全球最权威的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所编写的《轻松园艺》系列图书。并以这套书为主,创造了出版社自身品牌“绿手指”,让固定群体通过优秀的外版图书来进一步了解出版社。
2.在引进优秀图书的同时,培育相关细分市场的图书品牌
版权经理人的工作不单单是提供出版社的图书信息、洽谈版权条件及执行合同,版税的汇付和收取等工作,还需要用策划编辑眼光来培育市场和开拓市场。如《绿手指》丛书定位普通园艺爱好者,虽然当时市场不大,但是在图书出版与宣传上下功夫,与各大园艺网站保持长期合作,并通过新浪和搜狐论坛的影响力在各地举办新书发布会和读书分享会,开通绿手指园艺微博宣传园艺图书,与著名园艺专家、版主、微博达人互动,让其继续推荐有影响的大众园艺图书,逐渐积累口碑,而后,在第一辑的基础上,整合各方意见和推荐,引进适合国内的优秀园艺图书,整编成第二辑、第三辑……
3.在翻译者上下功夫,好的翻译者也是作者资源
有些出版社在花费了人力、物力引进图书后,往往觉得大功告成,认为随便找个外语不错的人翻译成中文就行了。实际上,找译者、签订翻译合同、校对译文等具体工作直接影响引进图书的品质和市场销售等,不可草率。《绿手指》丛书是通过园艺论坛和杂志寻找园艺爱好者翻译,再由专家审译,这其中还包括了台湾的园艺爱好者帮助我们翻译。在与翻译者沟通的同时,实际上是积累作者资源,培育国内园艺市场。另一方面,这些翻译者也在读者圈中有一定影响力,成书后也帮助我们宣传,甚至举办讲座,翻译者签名售书等,都收到极好效果。
4.版权引进可以培养年轻编辑策划能力,让编辑尽快成长
版权经理人要从年轻编辑中去培养,让更多编辑接触外版图书,了解版权知识。随着出版社发展,引进人才的外语水平比过去都有大的提高,随着网络的发展,编辑能够轻松进入国外亚马逊网站和出版社网站了解外版图书情况。出版社可以多给年轻编辑和美编机会接触国际书展,以学习外版图书策划、制作等方式来部分代替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让新编辑更快成长起来。实际上,让新来的年轻编辑策划一本引进版图书比自己找专家写一本编著的图书收获更大。让年轻编辑从引进图书开始了解国外出版行情和国际图书市场,可以从目录中学习国外图书策划方法,从内容中学习设计与排版,从监督印刷中学习各种基础图书印刷知识,以及后期宣传中学习营销方法。
5.发掘更多代表普世情感的文化图书,稳扎稳打走出去战略
目前我国内地图书市场的许多选题不适合海外读者,包括文化差异、理论结构、内容体系等,对海外读者了解不足,无法开发出适合海外读者需求的图书。因此,最好通过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合作开展针对海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有目的地生产适合海外读者口味的图书。在文化类图书中,需要进一步发掘更多代表普世情感价值的图书,并由双方共同编排和设计。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技术水平提高,许多高尖端科学技术类图书的出版也会受到国外专业读者的好评,因此需要全力培养和打造以实践为基础(理论性图书很难打入国际市场)的专业科技图书。(作者单位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