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肖峰 孙向晖
(石河子大学 图书馆,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关于数字素养的概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专家认为“数字素养是指获得工作场所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部精致能力,个人需要领会全部技术潜力,学会运用能力,批判精神与判断能力”。
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 Alkalai根据多年研究和工作经验,在分析了相关文献并开展试点研究之后,提出了数字素养概念的五个框架:
(1)图片—图像素养,指的是学会理解视觉图形信息的能力。因为数字环境已经从原来基于文本的句法环境演变为基于图形的语义环境,所以我们必须掌握“用视觉思考”的认知技能,最终做到本能、无误地“解读”和理解以视觉图形形式呈现的信息,最有代表性的是“用户界面”和现代计算机游戏。
(2)再创造素养,指的是创造性“复制”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整合各种媒体(文本、图像和声音)的现有的、相互独立的信息,赋予新的意义,从而培养能进行合成和多维思考的能力。
(3)分支素养,指的是驾驭超媒体素养技能。现代超媒体的非线性特征使我们能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运用非线性的信息搜索策略并通过同样的方式从貌似不相干的零碎信息中建构知识。也就是说,在超媒体的空间,虽然寻找到所需信息的线路可能会非常复杂,但我们不但要清楚目的,不迷失方向,而且还要能在各种复杂的知识领域之中“游刃有余”。
(4)信息素养,指的是辨别信息适用性的能力。在信息剧增时代,我们不但要学会搜索所需的信息,而且要学会去伪存真,数字环境下的每一项工作都与这种素养有关。换言之,信息素养并不仅仅指搜索信息,我们还要学会批判性思考,这是任何学习环境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但在数字学习环境显得更加重要。
(5)社会—情感素养,我们不但要学会共享知识,而且要能以数字化的交流形式进行情感交流,识别虚拟空间里各式各样的人,避免掉进互联网上的陷阱。Yoram Eshet-Alkalai认为这是所有技能中最高级、最复杂的素养。
Yoram Eshet-Alkalai的这个理论框架被认为是数字素养最全面的模式之一,因此也被《远程教育百科全书》列入数字学习的主要模式。相比之下,类似的研究都没有这个框架全面,而且或多或少把重点局限在“搜索信息”上,容易造成误解。
按照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所谓数字素养,就是指在数字环境下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整合信息、交流信息的综合科学技能与文化素养。
数字素养是现代社会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需要一定的专业教育或指导,在数字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应用与经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因此,2011年5月13日,美国宣布建立digitalLiteracy.gov网络平台,帮助美国公众掌握21世纪所需的网络技能。该平台由美国商务部国家通信与信息管理局 (NTIA)与其它9个联邦机构共同开发,目的是为图书馆员、教师及其它数字素养教育从业人员创建一个网络中心,以共享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最佳实践。
文献检索课在各高校中发展很不平衡,受重视程度有较大差异。尽管国家教委先后三次下文,以行政手段推动课程建设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得到部分高校领导的真正重视,课程地位偏低。
目前,多数高校仍然以文献检索课作为唯一的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方式。文献检索课课程设置大多为选修课,课时多的为一个学期,少的仅几节课时,而且课程内容陈旧、落后。实习环节薄弱。教学设备落后,工具书不全,且以手工检索方式为主导,仅局限于馆藏资源的检索利用为目标。致使文献检索课的理论与实践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缺少系统化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
部分高校检索课任课教师主要是由本校图书馆具有图书馆学或情报学学位的教师,或长期从事情报检索的工作人员兼职担任,他们不归属于专职教师编制,除了担任此门课程教学任务,还要做大量的图书馆业务方面的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备课和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水平的自我提高和理论研究。
文献检索课不仅是一门知识课和技术课。而且是一门方法课。数字素养教育是基础,文献检索课是主干,媒体教育和网络在线教学是辅助。加大计算机检索和网络检索内容,编写以计算机检索和网络检索为主体内容的教材。简化和压缩手工检索的内容,涵盖新生、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知识需求。增加网络信息检索基本原理、网络资源的分布、类型及服务方式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等实际操作技术的介绍,正确处理手检和机枪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合理制定学时和内容。要突出最新、联系实际、注重实用、增强能力的原则.符合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三个要求。
现在的文献检索课内容上仍局限于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而数字素养教育还包括信息道德的教育。只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教育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素养教育。因此,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扩展。现在学生主要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有必要加强信息道德的教育。如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等。从学生的信息需求来看需要进一步丰富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信息评价与利用方面的内容。
高校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主要通过文献检索课来实现。因此,要根据数字素养教育的要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低年级学生着重加强图书馆知识、文献知识等的教育,初步建立信息接受意识。对高年级学生,主要讲授联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可以通过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其获得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检索的技巧和方法。
在网络信息大环境下,教材中应该增强教材与学生专业的联系,增加与各专业相关的检索实例,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在内容编排上既要保留原有的检索基础知识,也要增加计算机使用技巧;既要符合实际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又要体现网络资源的实用性;既要强调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过程。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要求文献检索课教师除了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娴熟的文献检索技能和文献评价能力,合理地计算和安排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学经验和难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在大学生信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由浅人深,由点及面,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进而提高其信息素质和修养水平。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该灵活设置,分阶段适时安排教学计划,配合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不但要教授学生从众多信息中查寻到自己所需信息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对自己检索出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评价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检索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传统教学、示范教学与计算机检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与反思,综合考核学习效果,教学与实习的比例为1:1至2: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制订相应的课题题目;在各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中进行实习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干林,王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302+335.
[3]莫振轩.文献检索课“体验式学习”实践探索[J].图书馆论坛,2010(02):127-128.
[4]盛立琨.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1(08):147-149.
[5]唐崇忻.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08):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