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下半身,病痛离你身

2014-07-16 04:05辑自互联网
人民交通 2014年7期
关键词:下半身博士癌症

人过了四十岁左右,臀部肌肉会逐渐萎缩、下垂,大腿变瘦,下半身越来越单薄。下半身肌肉一旦衰退,就会出现体力变差、容易疲倦等症状。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癌症等慢性病。

日本著名学者石原结实博士提出,应该注意“锻炼下半身”问题。他指出,人体的肌肉约占体重40%,其中70%以上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如果下半身的肌肉开始衰退,就会出现各种病兆,身体也会开始老化。

老化与疾病 多从下半身开始引发

如果说脑中风是下半身肌肉衰退引发的,你可能要惊讶。脑内出血的原因,就是下半身肌肉减少,导致下半身血量减少,血液滞留上半身,与其说脑中风是脑部的病变,不如说是下半身肌肉减少所引发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从外观来分辨,特征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许多。一般认为,糖尿病是“胰脏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这话虽没错,但有趣的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的人,就容易罹患糖尿病,几乎没有例外。

腰部以下的肌肉衰退,表示腰部以下的内脏也会变弱。也就是说,肾脏、肾上腺、泌尿器官、生殖器官的功能都变得衰弱。下半身各器官的健康状态和机能,和下半身的肌肉机能成正比。

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运动不足的病)就医的患者中,经常开车的驾驶人位居第一。就健康检查来看,负责线路维修的巡道工慢性病较少,巡道工每天从早到晚、来回沿路巡视,充分使用了下肢肌肉,这就是他们不容易生病的原因。

健步行走是预防一切慢性病的良方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每天走1万步以上,可以有效促进高密度胆固醇的增加。有医学研究指出,每天走1.25万步以上的人“不会出现心肌梗塞”。

我们日常的行走动作基本上日复一日没什么变化,就是说,我们使用的几乎都是同一部位的肌肉。那么,偶尔试一试倒退走、横着走等反方向运动,可促使常用肌肉也跟着往相反的方向运动,造成相当程度的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肌肉最大的锻炼效果。

找不到走路的时间或场所的人,可改采屈膝或踮脚这种简单的室内运动。

屈膝运动对于促进腰部、大腿、下肢的肌肉强化与发达,是最具效果也是最基本的运动,屈膝的基本动作是:① 两脚打开比肩稍宽,双手托住后脑勺;②背部挺直,边吸气边往下蹲,再边吐气边站起来。

同样的动作慢慢重复5~10次,休息一下(数秒至数十秒),等到呼吸回复正常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大约重复5个回合。

这个动作的秘诀是,运动结束前要把胸部尽量往前挺,臀部则尽量往后伸。等到肌力够大,觉得可以再多做一点的时候,每回合的动作可以增加为10~20次,重复做7~10回合,等到变得更有力气时,可以双手握哑铃将手臂稍弯曲,再配合屈膝动作一起进行。可以预先准备1公斤、2公斤、5公斤的哑铃各一组,配合肌肉发达的程度逐次增加分量。

踮脚运动的基本动作是:①双脚稍微张开;②重复脚跟提起、放下的动作。和屈膝运动一样,每回合做5~10次,先从5回合做起,再逐次增加每回合的次数和回数。此外,如果能配合哑铃,并且慢慢增加哑铃的重量,效果会更好。踮脚运动可以锻炼小腿及下肢全部的肌肉。

很多人没有健步走路的意愿,这需要采取措施予以鼓励。

加拿大的研究者进行了一个实验,将计步器发给106个不爱运动的人,要他们记下12周内每天的步行数。

一开始这些被试似乎完全没有走路的意愿,但是戴上了计步器后,行走的步数从7029步增加到10480步。

目前已知的是,每天多走3400步,3个月下来,体重平均可以减少1. 5公斤,腰围平均减少1公分,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则可以减少4次(表示心脏机能变强)等。

锻炼下半身肌肉可达到的13个效果

效果1:促进基础代谢,消灭癌细胞。

疾病可归因于现代人的低体温化,体温一下降,体内的糖分及脂肪就会因为燃烧不完全而残留在体内,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症状就会出现。只要锻炼,体温就会随之上升。一般程度的运动可以使直肠温度大约提高2℃,癌细胞在35℃的环境下最容易繁殖,在到达39.6℃的时候,就会濒临死亡。也就是说,通过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及改善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症、自体免疫疾病等以低体温为发病主因的文明病。

效果2:改善并预防血管狭窄、心肌梗塞。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或运动员,他们的冠状动脉内径比一般人来得粗,心肌的微血管数和冠状动脉的分支也比较多。换句话说,锻炼肌肉有助于降低血管狭窄症及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效果3:改善并预防骨质疏松症。

运动能够增加骨量,主要是因为运动可以改善小肠吸收钙质的状况,促使骨骼充分吸收到钙质。因此,借运动获取的骨质,一旦停止运动后又会回复到原本的状态。

即使长期卧病在床,只要一天利用15~25分钟从事肌肉训练,就能够预防肌肉萎缩及肌肉活动机能的降低。

效果4:改善并预防糖尿病。

有研究证明,运动能产生胰岛素。肌肉运动可以促进肌肉细胞内葡萄糖运输蛋白的活性化,加强肌肉细胞对血液中糖分的吸收,使血糖值下降,肌肉活力增加,体力随之大增。

效果5: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1998年,美国的哈雷博士等人发表的实验报告指出:“人们经过16周的肌肉训练后,体内预防动脉硬化的高密度胆固醇增加了。”显然,肌肉运动可以减少中性脂肪、增加高密度胆固醇,进而预防及改善动脉硬化,及因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

效果6:摆脱肥胖。

许多实验都证明,持续的运动可使脂肪细胞的容积变小,进而改善肥胖。

效果7:改善血压。

1997年美国凯利博士证实,随着肌肉运动的进行,高(收缩压)、低(扩张压)血压都会下降3%~4%。这是因为肌肉运动使周边的微血管增加,来自末梢血管的阻力随之减低的结果。

效果8:缩短消化道运送时间。

199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克夫勒博士等人证实:让高龄者连续3个月做肌内训练,结果显示被试的消化道运送时间比实验前平均缩短56%。

1994年,哈雷博士证实:消化道运送时间越长,致癌物质对大肠细胞刺激的时间越长,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效果9:减轻忧郁症状。

1995年,魏斯考特博士等人发表了以下的观点:让48位高龄者从事8周的肌肉训练后,被试的自信心显著增加,生活变得很有活力。1997年哈佛大学的信博士在他的报告中也指出:对32位年龄在60~84岁、有潜在忧郁症状的人群实施肌肉训练的课程,10周之后,其中有25人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效果10:减轻各种疼痛。

1994年,美国塔弗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肌肉运动使得肌肉强健,进而减轻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

效果11:预防癌症与癌症的复发。

有关运动和癌症预防之间的关系,早在半世纪之前就已经由动物实验证实。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姆斯博士等人以3000名乳癌患者为对象调查的结果显示,只要每周行走大约3~4小时(平均每天30分钟),死亡率就会降低50%。这个调查结果还显示,即使罹患癌症,靠运动仍可降低死亡率。

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健走对于抑制乳癌、卵巢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与荷尔蒙有关的癌症都有帮助。

效果12:提升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美国伊诺利大学的克拉马教授证实:针对较常运动者和不常运动者做脑部断层扫描结果对比,相较于经常进行健走、慢跑、网球、游泳等有氧运动的人,不运动的人脑部退化(老化)的情形更严重。

当运动不足、引起血糖值失调的时候,大脑的记忆中枢海马体就会开始萎缩。从事运动的人则因为血糖值获得适当的调节,可以预防海马体萎缩。

效果13:抗衰老、长寿。

如果免疫力是保护生命不受外力入侵的机制,那么也可以说肌力的退化等于免疫力的降低。因此,只要锻炼肌肉,免疫力就会变强。

猜你喜欢
下半身博士癌症
制冷博士来帮忙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神奇博士感冒了
保住“下半身”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博士蚊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