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而不乱?艳而不俗

2014-07-16 12:20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剪纸民间艺术

旬邑县文化底蕴丰厚,重礼义、爱文化的民风代代相传,年节祝寿、婚丧嫁娶、镇宅祈雨等多种民俗活动,都是其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旬邑剪纸艺术尤是其中的精华。恬静淳朴的生活环境为剪纸艺术提供了深厚的素材积累,造纸业的发展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剪纸艺术在当地应用范围日益深入和广泛,成为旬邑民间一种普遍存在的艺术形式。20世纪40年代以后,旬邑民间剪纸受到进步思想文化的影响,题材和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涌现了一大批歌颂劳动、歌颂自由的作者及作品。改革开放以来,旬邑民间剪纸不断发展繁荣,形成了流派纷呈、佳作迭出的态势。

1992年,旬邑民间剪纸代表人物库淑兰的彩贴剪纸作品《剪花娘子》在“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大展”中获文化部颁发的金奖;1996年3月,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在众多国家巡回展出,库淑兰和她所代表的旬邑彩贴剪纸日渐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乃至普通的美术爱好者的瞩目,“库淑兰”也已不仅仅是一个剪纸艺术家的名字,而是和她所创造的“剪花娘子”一起成为一种艺术流派、艺术现象,为我国几千年传统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依托彩贴剪纸大师库淑兰的艺术魅力以及旬邑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旬邑民间剪纸这门历史悠久、意蕴绵长的技艺正绽放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旬邑彩贴剪的纸产生

旬邑,作为豳文化发祥地之一,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而产生的图腾崇拜成为旬邑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这种最原始的崇拜发展至今,成为唤醒和挖掘民族艺术的本源思想。在旬邑传统民间剪纸中有许多这样的主题,比如“祈雨娃娃”等,这些世代传承的观念和造型成为旬邑彩贴剪纸最根本的生命意识形态而生生不息。历史记载,后稷四世孙公刘曾率领族人由邰(今武功县西南)迁居于豳,即今咸阳北部的旬邑、彬县一带。《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这些诗句清楚地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这里的劳动妇女已经掌握了精良的剪裁技艺以及对色彩的认识、选择和熟练驾驭的能力。而《吕氏春秋·重言》中的“剪桐封侯”的故事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已经有了类似剪纸的技艺,包括之后被大家所熟知的“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礼乐传入百姓家”等出自秦地的民谣,都为旬邑剪纸的诞生和发展提供着丰厚的知识积累。

旬邑彩贴剪纸的传承

在旬邑县的农村,人们习惯将剪纸叫窗花,但它除了贴于窗户之外,所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题材也极其丰富。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炕上的叫炕围花,贴在屋顶棚上的叫顶棚花,贴在箱柜上的叫箱柜花等等,还有用纸剪出以作刺绣花样的肚兜花、枕顶花、围裙花、鞋花、帽花……这些形式各异的剪纸艺术应用于旬邑民间的四时节令、婚丧寿宴、宗教礼仪、生儿育女、日常家居和生产劳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一切都为旬邑彩贴剪纸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由库淑兰开创的彩贴剪纸是旬邑民间剪纸艺术的里程碑。库淑兰在继承先辈传统的单色剪纸的同时,以对色彩的超常敏感性及对纸张拼贴技艺的熟练驾驭力,巧妙地运用民歌、民谣的诱发力,打破了几千年流传的传统剪纸程式,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彩贴剪纸。直至目前,旬邑彩贴剪纸还在继续着这一风格。因此,我们在研究旬邑彩贴剪纸艺术之时应将库淑兰的剪纸艺术作为代表性的艺术来研究。

库淑兰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她出生40天就跟着父母躲避战乱、颠沛流离,4岁时父亲给她定下娃娃亲,9岁被父母强行裹脚,11岁至15岁期间,父母送她到学校读书。但相比成人后的苦难生活,童年的库淑兰可以说是快乐的。她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爱唱,她的民谣歌曲总能唱得比别人好,理解快。在学校里,库淑兰的画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她还经常到离学校不远处的城隍庙中仔细观察一幅幅精美生动的彩绘壁画,这些彩绘壁画使她为之好奇和神往,也激发着她的艺术灵感。可是,库淑兰的快乐是短暂的,15岁那年,库淑兰便被迫辍学回家跟母亲学习女红,17岁结婚后,库淑兰就开始了她苦难的生活历程。为了生存,她起早贪黑,掐苜蓿芽、挖药材,甚至有两次差点被狼吃掉,这都成为她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她只有在剪纸的理想世界里寻求精神慰籍,她将自己对生活的憧憬、对生命的体验全部诠释到了剪纸作品中。在库淑兰65岁时,她不慎跌落至5米多深的崖下,醒来后,她自认为是“剪花娘子”化身,剪纸创作进入痴狂状态。此后她的作品大多以剪花娘子为题材,并融入更多宗教元素,标志着旬邑彩贴剪纸艺术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库淑兰热爱剪纸、也痴爱彩色纸张,她自身所蕴藏的艺术天赋和彩色纸张诱发的对剪纸超常的喜爱共同构成了其剪纸成功的因素。在她的眼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彩色纸张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面对彩纸,她就会心情激动,不由自主憧憬一幅幅美妙神奇的剪纸画面,不由自主想拿起剪刀剪纸。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剪纸中。正是这种执着的心态,支配着她创作出一幅又一幅精彩绝伦的作品。有人说,民间艺术并不是为艺术的目的才产生的,它的创作者往往“长久地沉醉在一种非艺术目的创作热情之中”,库淑兰正是这样一位真诚对待剪纸的民间艺术家。她剪纸时总是沉醉在歌声中,歌谣与她的剪纸作品不可分离,成为她剪纸创作源泉的一部分。是金子终究要发光,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掀起“民间热”,旬邑县文化馆深入农村,对旬邑民间剪纸及其艺人进行深入、广泛的普查和挖掘。无意中,这些艺术工作者们在一口破旧的窑洞前发现了库淑兰用彩色纸套贴、拼贴、堆贴而成的风格新颖的剪纸。这次的普查不仅改变了库淑兰的后半生,也开创了中国彩贴剪纸艺术的崭新篇章。

旬邑彩贴剪纸的艺术特色

“繁而不乱、艳而不俗”,这是原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李寸松对库淑兰彩贴剪纸艺术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旬邑彩贴剪纸的评价。旬邑彩贴剪纸充分运用了刺绣的色彩观念,集民间布堆画、面花的造型艺术,通过贴、衬、堆、镶等工艺流程将剪纸铰花剩下的纸渣碎片巧妙构思、布局成为一幅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内涵充实、造型深刻、题材广泛的艺术精品。它主要以人物、动物、花卉、民俗、宗教信仰为题材,并附以优美动听的民歌、歌谣,引人入胜。

旬邑彩贴剪纸,突破了单色剪纸的小巧形式,在表现形态上,极其生动自由,不带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与限制。每幅作品都有比较明显的原生性和独创性,依内容可大可小,大到4米长,宽1米的巨幅作品,小可在16开的纸上创作。作品在空间处理上以二维平面为手法,不重神态,不讲人物比例,而是在富丽堂皇、神秘诡异、浪漫夸张的色彩效果上做文章,以达到构图饱满充实,充满人格的精气与灵性的效果。

被中央美院杨先让教授赞誉为“五彩缤纷、充满欢乐气氛、千姿百态、美妙而神奇的剪纸作品”并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大展”金奖作品的“剪花娘子”,可谓旬邑彩贴剪纸的巅峰力作。细观这幅作品,它主体剪纸的上三分之二处是一位位于五彩缤纷的花轿之中,脚踩荷花,身着以黑色为底,装饰有各类吉祥花卉的衣服,大脸盘,弯眉毛,小嘴巴的女性,周围日月并行、鱼鸟齐飞,下面的三分之一为两位小型的剪花娘子和窑洞、海水、花鸟飞虫;而在这主体形象的左右两边又各有由12幅小型彩贴剪纸排列的组合,其中左侧以各类花卉树木、鱼虫鸟兽为主,右侧则是男女爱情、拜堂成亲的内容。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富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旬邑彩贴剪纸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国际艺术界的认可度逐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客观上,彩贴剪纸艺术受到多元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居住条件的变化,应用范围日益缩小;主观上,老一代的艺人年事已高,年轻的旬邑民间剪纸艺人们更多的仍是对大师技艺手法和风格技巧的临摹和复制,“剪花娘子”已成为新一代剪纸艺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不进则退,彩色剪贴的技法和风格可以传承,可她的艺术天赋,她对色彩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她的生活历程却是无法复制和传承的。这就对我们今天从事彩贴剪纸的民间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继承大师的创作技法和风格,更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超越和创新,使旬邑彩贴剪纸艺术在当代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使她像“剪花娘子”一样,不断带给人们希望和惊喜。

猜你喜欢
剪纸民间艺术
大嘴蛙学剪纸
纸的艺术
手工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