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要:思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法可循.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思维生活兴趣动机
提高数学思维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回归数学知识的生活原点,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指导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一、构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爱听,觉得乏味.教师认为是学生的智力或是数学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缺乏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反思.回顾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被例题和习题填满了,课堂上教师讲例题,课后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翻版,“围点打援”,逼着学生吃下这个知识点,学生的学习被迫性非常严重,学习缺乏趣味性,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跳出从数学到数学传统教学圈子,体现“生活即教育”教学理念.数学之所以发展是生产、生活的需要推动的.教师应走近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平行线”时,笔者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投影了“滑雪板”、“双杠”、“电梯”等生活中可见实物进行概念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导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理论与其他科学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呈现出数学生活化全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数学感觉和演绎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讲“统计初步的概率问题”时,笔者让学生课后进行尝试,全班学生多次投掷一元硬币,然后合起来统计并验证正面出现的概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数学,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教师展示后学生简单地模仿,更不应该是知识的灌输与复印,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活动中进行总结与归纳,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研究方法.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的美丽
数学本身就很美丽,具有很大的魅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中的美丽元素,借此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不过,要想学生感知数学的美丽,需要教师的指引.有很多学生在学习时觉得数学知识没意思,很枯燥、难懂,为什么?说明了学生没有发现数学知识中的美,没有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奇异美和统一美呢?美不是灌输的.教师要从数学知识的三维表征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从文字的准确描述、符号和数量关系、图形的表征等多个维度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观察,深入理解其中的美丽元素.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信息资源实施资料的搜索,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且与轴对称有关的美丽图片,如美丽的剪纸、脸谱、部分建筑物、部分国旗等图片,让学生从美丽的图片直接感知数学的美丽,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观察兴趣.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且成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获得成功.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观察几何图形、逻辑关系、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也是通过观察而成功的,进而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观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练习环节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练习,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并得出所需要的数学结论,总结得出数学结论所用的方法.当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数学知识.
四、开放式思维训练,发散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借此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执果索因的“分析法”,开阔解题思路;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求较新的解法;寻求解法后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变形,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探究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常见途径有: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对图形进行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