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新政之路

2014-07-15 04:17杨娅,叶志强
卷宗 2014年5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杨娅,叶志强

摘 要:时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藏在英、俄等列强的侵略与争夺下,西藏局势愈发岌岌可危。封建地主阶级最高代表的清中央政府及作为封建农奴制代表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为了抵制帝国主义对西藏的进一步入侵、巩固其在西藏的统治以及维护中国主权,故而分别发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运动。笔者拟从两次新政改革的社会背景、内容措施及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来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以期给今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清末西藏新政;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比较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俄帝国主义对西藏愈演愈烈的争夺使得西藏原本动荡不安的局势更加岌岌可危。为了挽救并巩固其在西藏的统治,1906年4月清政府派张荫棠等人进藏查办蔵事开始推行新政改革。历经千辛回到拉萨后的西藏地方最高统治者宗教首领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两次逃亡过程中切身体会到外国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从1912年开始推行新政改革措施。

1 两次新政改革的社会背景

首先,从国际国内大环境来看两次新政改革的社会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对西藏的入侵及各种阴谋活动是促使清政府及十三世达赖喇嘛进行大规模新政改革、固疆域领土主权的最主要原因。十三世达赖喇嘛从两次西藏僧俗军民团结一致地奋力抗击英军的入侵而仍以失败告终的结果中看清了一个事实:腐朽没落、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已经无力应对帝国主义入侵的行为,使其明白了民族自强自救的重要性。

其次,从思想层面来看两次新政改革的背景,均受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先进思想影响,尤其是受到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和国内维新变法思想的扩散影响。代表清政府在西藏推行西藏新政的两个主要官员张荫棠和联豫都有过相当长时间的留洋海外的经历,理解并吸收了国外资产阶级的思想,屬于维新派的一员,极力推崇资产阶级改革。尽管十三世达赖喇嘛是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代表,但在他两次出走期间,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和现代化的影响。

2 两次新政的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政治改革是两次新政的重点,从其各自的阶级利益需求出发整顿吏治,改革那些不合时宜、有碍其统治的制度,强调直接统治权的重要性。联豫排斥西藏强大的宗教势力,由中央驻藏大臣直接管理全藏事务,强化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统治权;十三世达赖喇嘛则是寻机消除异己势力,削弱噶伦势力,将宗教及世俗大权完全集于一身。

其次,这两次新政都十分重视军事改革和发展经济。经历过两次英国藏入侵战争的切身体会,两次新政的实施者都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及“固我防边”的重要性,同时都接触到新式武器装备的优良性。二者对于西藏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作战部队防守固边这个问题有着基本一致的认识,分别将军事改革放在新政改革的重要位置。

再者,两次新政实施者都相当地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才的选拔培养。联豫对西藏民众普及教育,是其有更多机会扩展视野;十三世达赖喇嘛从现实所需的角度大量选拔人才出国留学深造,并鼓励将所学知识运用实际致力于西藏的建设。

3 两次新政的失败原因

不管是无果而终的清末西藏新政改革还是半途而废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改革,诱因不同,但都以相同的结局即以失败收场。清末西藏新政改革的失败原因学术界从主客观着手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客观原因:首当其冲的是险恶的自然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藏新政实施及进一步推进,且使得西藏社会一度长期处于一种与世隔绝或半隔绝状态,先进社会思想和发达生产力都很难以传入其中。其次,政教合一制度对社会变革的限制,遏制新政改革措施进一步推进,严重地阻碍了西藏的发展。第三,从经济财政支持层面上说,西藏新政改革在实际过程中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受清中央政府财政困难的限制。

(二)主观原因:此次清末西藏新政改革以“收回政权”为主要目标,加强清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主权。其次,此次新政施行过程中施政者抱有的这种统治民族的优越心理及大民族主义心态,对各种不同本民族传统的异质性文化的浅薄认识,所以制定出来的改革措施很难为藏族各个阶层接受,因而不可能有好结果。第三,清政府官员在西藏新政改革过程中为了政策的顺利推行而不切实际地采取了某些高压手段,进一步激化了原本就问题严重的民族矛盾。

关于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又为何样?

这场由十三世达赖喇嘛领导的新政改革,其最终目的仍旧是为了维护以他为首的宗教统治集团及维护三大领主现有的切身利益,并没有从改善西藏广大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这个角度考虑施政主旨。其次,西藏地方特殊的社会形式及极为复杂的阶级性也决定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此次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新政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失败的必然性。第三,西藏地方政府腐朽的政治制度,一直滞后不前的经济基础及旧的传统观念对新政措施百般阻挠,使新政改革无法顺利实施。

通过对两次新政改革失败原因的对比分析,两次改革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都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施行的改良措施,没有从根本上惠顾群众的根本需求。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新政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即此可以说明有绝大多数群众参与的革命和仅只是施政改良的新政相比较而言,成功率更高的原因。文中的这两次新政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没有深入到底层群众中去,仅属统治阶层精英人物发起的改良运动,没有群众基础只代表统治阶级等少数人利益的运动甚比空中楼阁,昙花一现之后绚烂即逝。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清末西藏新政及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两次对西藏改革的社会背景及施政措施等方面来看,尽管两个不同的集团有着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为主导原则出发,但在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侵略的国际社会背景下,两个集团内的有识之士或多或少地经历或见证过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及改良派的思想的润浸。故而在改革措施上有着诸如在政治、军事及教育卫生等方面相似性,都将政治改革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自己的统治权力;由经济统领并起决定作用的思想意思也在两次改革施政者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固军防边”的重要性经过帝国主义列强的各种侵略方式后,两次新政施政者都认为军事改革乃新政的重中之重。当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和人才培养,两次新政都十分重视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选拔培养。最后两次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两次改革的施政都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尽管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我们后来者不应以现当代的眼光来苛求前人,且历史的经验教训不管成功失败与否,都能给我们今人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版[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1308.

[2] 格桑达吉,喜饶尼玛.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J].中国藏学,1996,(02).

[3] 罗布.清末西藏新政失败原因探[J].西藏研究,2003,(04).

[4] 史云峰.20世纪初西藏新政改革失败原因的制度分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作者简介

杨娅(1985-)女,重庆开县人,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藏族历史与文化。

叶志强,(1988-)男,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南少数民族史。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