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而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是我国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就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教育 信息化 “三通两平台” 机制创新
1 教育信息化
1.1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及内涵。教育信息化,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领域,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调整其信息教育发展方略,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信息化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优化学习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1.2 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设计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育更为重视学习者的作用,要求通过种种有效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合理配置资源,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1.3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不断升级,深化信息化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信息教育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国于2012年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2 “三通两平台”
2.1 “三通两平台”的提出。要说三通两平台的出身,那就是2012年9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概念,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一点。其后不久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推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2 “三通”
2.2.1 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宽带网络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优化网络管理,增进对外交流,学校还要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及保养,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学校要扎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通过教学应用和学生实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2.2.2 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想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及时输送到每个班级,就必须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即:专递课堂(各类新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的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名校网络课堂,修高中网络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提供服务。
2.2.3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要积极打造一个实名制网上学习空间,为学校师生开展网络学习,进行跨区域网络协作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当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区优先、职业教育优先”的原则,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程,加快研发推广与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相配套、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需要的数字互动教材、教辅材料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和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听课、远程协作以及互动听课等活动,积极推动城乡学校网络一体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的“远程培训”及其他培训项目。
2.3 “两平台”
2.3.1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要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其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大力服务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大力服务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创建师生共享共用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紧紧依托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断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共享程度。大力服务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工程,形成一批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3.2 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家家用。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教育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发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加快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强化终身教育资源规范标准、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研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推动,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体系。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三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近期工作的一个关键,而“人人通”才是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是本质的核心点。这一点既然是本质的核心要求,它代表的是方向,代表的是创新。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其一是要体现国家和地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统筹部署;其二要立足现实,加大落实力度,使广大基层学校与师生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成效、并努力形成阶段亮点;其三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2.4 三大主要任务
2.4.1 硬件升级改造
网络物理接入云平台建设(终端、云眼等)
数字化网络教室建设(投影、白板等)
2.4.2 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推广数字化学习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成学校“数字化社区”,重点做好三个“空间”建设:即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
2.4.3 教师应用培训。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3 “三通两平台”的实现
当国家首先提出一个政策方针时,从上到下落实这样的政策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所以,在这样的时间段中,政策里面的内容要落实必然会有先后顺序。结合“三通两平台”的政策,笔者认为,①宽带网络校校通的落实,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硬件基础的完善是最基本的工作,因此,让尽量多的学校完成网络覆盖也是推进后两个通的基础;②关于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落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研究员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这项工作是国家正在做的,也是需要科研与市场相结合的一项工作,从其口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层面的意思。
3.1 国家可以从物质和政策两方面鼓励企业做班班通,这对企业来说,必然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据其介绍,去年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有两万亿,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约占到2千亿的比例,可见,这样的政策环境是教育装备市场前所未有的局面,教育装备企业若能顺势而上,必然收获颇丰。
3.2 国家要和企业一起做优质资源的班班通,换句话说,哪一个企业班班通做得好,国家就联合哪个企业做,也就出现了各大教育装备企业竞相参与到诸如《中国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中来一样,笔者认为,在当下,如果国家还未出台某些项目的建设标准的话,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另外空隙,参与到国家制定相关标准的过程中,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不会偏离国家轨道。
3.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一通的实现,是三通工程的核心,也是未来需要大力做的事情,笔者为什么说是未来呢?因为就目前看来,将教与学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不是说硬件设施具备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就通了,而是从意识上引导其这样的观念。所以,硬件设施的完善需要靠企业,意识上的引导需要靠国家,因而,企业在生产相关产品时,从学生和老师这些用户的角度考虑进行研发,就会很好地适应整个趋势。
3.4 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从这两个平台的建设过程来看,前者和后者分别交予不同的国家单位去做,而对于教育装备企业厂商来说,不论是跟随哪一个国家单位去做生产,都必然掌握“资源”和“管理”两个关键词,基于此去搞研发,思考如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最大范围的实现资源集中效应,如何去方便校方、教师和家长管理,建成简单实用的管理平台,哪怕是傻瓜似的操作,依次打开市场,再进一步做产品的升级换代。
4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国家主动提出与企业共建教育信息化的市场环境下,对于教育装备龙头企业和准备进入教育市场的潜在者而言,都极为有利。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当下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无非是两条路,一是走集成解决方案的路线,集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硬件和软件为一体,集中推向市场,二是走窄而精的路线,结合公司产品,集中精力生产专一产品,做到极致。而对于那些正在犹豫不决又想成为唯一的产品生产商,又想统揽所有装备的企业而言,最好择其一条路,以保障信息化发展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邵晋蓉,王桂香.宁夏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构想[J].现代情报,2004(04).
[2]刘芳.浅议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
[3]张臣文.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
[4]李金辉.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4(05).
[5]谢丽平.教育信息化下独立学院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9(33).
[6]何雪松,赵罹淞.普及开源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袁燕(1981-),讲师职称,研究方向:电子技术、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