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众元
摘 要:波普尔在其著作《历史主义贫困论》里关于预告的不精确性的论述在理论界一直被认为是其重要观点之一,也是其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反驳的一个重要论点。试图通过仔细回顾波普尔著作,理清其结构,配之以与波普尔相似的论据——从股票交易出发,来说明波普尔的这一论点在波普尔的著作中只是继承了反自然主义学说的观点,即没有准确而详尽的科学性的社会预报。但是并未从这点继续深入,并进一步得出历史宿命论全然是一种迷信的基本论题,更没有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
关键词:预告;不精确性;历史唯物主义;反自然主义;股票交易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45-02
一、对于《历史主义的贫困》中相关内容的重述
首先就该论点在全书中所处位置进行讨论。在波普尔的《历史主义贫困》中,关于预告对于历史影响的内容是在第五章“预告的不精确性”中出现,并且这一章节也是所有对于波普尔该论点进行批判的学者们引用的唯一出处。(至少就笔者所收录的、对于这一论点进行批判的数十篇文献中都是这样的)而这一章节是在原书的“历史主义的反自然主义学说”这一部分里出现,而这一部分写作的目的,用波普尔的话说“我力图把历史主义表现为一门精心考虑和结构精密的哲学,我毫不犹豫要构造出来种种拥护它的论据;这些论据,就我所知,是历史主义者自己还从来没有提出来过的。”可见,这部分的内容是波普尔个人对于历史主义的归纳与总结,而目的是要“以这样的方式而能成功地建立起一种真正值得攻击的立场。”[1]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绝大部分论点,波普尔对其进行了攻击。然而就关于预告的这一点来看,波普尔应该是用以继承的,理由如下:在书中“反自然主义学说批判”中并未找到能够说明波普尔对于该论点的批判,并且波普尔的总论点与该论点是一致的,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因此揣测波普尔是继承了该论点。在这点上笔者与广大学者保持一致,即对于该论点,波普尔是认可的。
接着讨论该章节的具体内容。在该章节里波普尔首先借历史主义的口说出“社会预言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不仅仅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而且也由于预告和被预告的事件在相互联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复杂性。”接着提出著名的“俄狄浦斯效应”(俄狄浦斯杀死了他以前从未见过面的父亲,而这却是使得他父亲遗弃了他的那个预言的直接后果)与股票的例子(假设预测说股票价格将会上涨三天,然后下跌,但是这样的预言出现后,市场里的人会在第三天抛出股票,市场便会提前下跌,从而导致预言失效)来论证这么一个观点:“总之,一份准确而详尽的有关社会事件的年历的这一想法乃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准确而详尽的科学性的社会预报就是不可能的。”
二、对于第一类误解的批判
对于第一类误解的批判相对容易。很显然,少了“准确而详尽”的这组定语,句子的意思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文的那句话本身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构成批判,甚至可以说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一致的地方。比如恩格斯就曾说“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局限的社会内来构造这个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着的,因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从中可见,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是解释历史长河的必然流向,而绝不是每一滴小水花的去处。并且历史唯物主义也承认了在具体精细事件上的偶然性,这与波普尔在没有准确而详尽的社会预报上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波普尔在写作本书时便是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归纳出这一点,当然这只是臆测而已,在后文中会再次见到相关的论据)。不仅如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中的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出发,那么这句话更是与马克思的想法有着惊人的相似。
然而,不知出于无意或有意,由于省略了这个定语,这句话便变成了否认历史一切规律的论点。于是这个论点便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障碍。“现在既然在历史研究中,预言乃是不可能的,历史主义也就是不能成立的。”这个论点也就成了中国部分学者批判的一个对象。这种对于他人论点的错误解读,再对其进行批判的手法显然是不足取的。
为了使得论证更为有力,以下再简单通过股票交易(这一波普尔也同样举过的例子)来说明:由于误读,导致了误读的论点与原论据是不匹配的。
就波普尔原先的论据与论点,可以说有一定的科学性。关于股票交易中,预告对于股票交易结果影响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上,在波普尔写作本书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恰恰是价值投资异军突起的年代,原先证券交易理论的主流技术派开始走下坡路。波普尔的这个论据在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证券分析》(写于大萧条之后,一战之前)中就可以看到相似的内容,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格雷厄姆就是通过这个论据来批判技术派理论的。这种想法也影响了诸多投资人,使他们看到了技术派思想中,关于精准预测股市波动这个想法的不可能性。而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诸多投资人开始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而价值投资恰恰不再注重对于股票波动的精准预测,而是更为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寻找股票走向的长期趋势。所以说波普尔通过股票交易来说明历史不能被精确预测,在具体科学的应用中是得到了验证的。但是如果说历史完全不能被预示,那是绝对的错误。就连波普尔自己在否认历史可预测的时候,也承认在经济中存在一定的规律。而如果我们自己去看看股票交易市场的话,那么在这个市场里确实有着一般的、长期的、大规模规律。比如,在股票市场中,尽管不能通过逻辑来推断,但是就观察的结果而言,在一个百年乃至更长的周期内,在我们人类现今所观察到的各个交易市场中,股票指数是向上的。再比如,如果我们把对象放宽,把股票市场放宽至金融市场中,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通过逻辑推断,并且经得住现实检验的规律,比如说在期货合约到期日,期货价格必然等于现货的价格,证券交易中的套期保值策略靠的就是这个规律。因此说,对于波普尔论点的误解,导致了这个误解的论点与原先的论据的不匹配。这更可以进一步地说明波普尔的本意被歪曲了。endprint
三、对于第二类误解的批判
第二类误解的来源是由于学者们认为波普尔眼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描述精确的历史,并且通过这个论点来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首先,在书中,作者从未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精确而又详尽的,因为既然在上文中提到波普尔是在反自然主义这一部分提出的预告的作用,那么历史能够被完全准确地预言应该是拥自然主义学说的想法了。而就波普尔在本文中的看法,历史唯物主义应该不站在拥自然主义的一方。这点可以通过分析书本结构来得到。在本书中,波普尔是对整个历史主义进行了批判。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在这本书中的前半部分,关于历史主义的描述里,并没有进行精细的分类,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反自然主义学说,还是拥自然主义学说。因此,为了更好地揣摩作者的意图,还是要从这部分寻找些蛛丝马迹。
相反,如果我们把逻辑主线延长,看看第十一章里的这么一段话“从我们对历史主义的反自然主义学说的阐述中可以得出,社会科学的短期预告必定要蒙受重大的不理。缺乏精确性就必定严重影响到那种预告……于是根据历史主义的说法,如果我们终究是对社会预告感兴趣的话,则大规模预报(也就是长期预报)就不仅是极其诱人的,而是实际上也是唯一值得尝试的预报。”如果我们再对应书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关于反自然主义学说和拥自然主义学说部分的内容,不难总结出一点,那就是:作者在后半本书中的总体论批判、概括化等内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批判“历史主义乃是一种贫困的方法,是不可能得出它所许诺的结果的。”这里的结果是指任何意义上的规律,而绝不是带有准确而又详尽这一定语的规律。那么作者通过“预告的不精确性”这一章的目的,是在于引出大规模预报这一概念,是为了说明为什么历史主义者只能通过大规模预报来进行预告,而不是极为细节的预告,这为后文批判历史主义的大规模预报埋下伏笔。因此这一章的内容便不如众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用来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
四、误解产生的可能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波普尔这一论点的提出,根本没有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二者甚至是有相似的结论。但是这个论点却长期以来被中国学者所误解,笔者试图对于这一现象做出一些个人的臆测。
就这章本身而言,与其他所有章节相比,结构清晰、短小精悍且内容最为浅显易懂。通过“俄狄浦斯效应”与股票的例子提出了“准确而详尽的科学性的社会预报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而股票这个例子则又与人的生活贴近相关,这无疑与其他部分章节的深奥与脱离实际生活形成巨大反差,以至于这章得到了本身所不应有的关注。
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众多学者的论文内都普遍带有为批判而批判的色彩,甚至有人直接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视为真理,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波普尔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谬误。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批判,便在波普尔的书中捕风捉影,凡是出自波普尔的书中,能够成为自己批判对象的论点都引用成为自己批判的对象。于是便导致了对于波普尔的误解与不正当的批判。
五、总结
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在我们对于波普尔的批判中,是否也犯了一些错误:把波普尔的一些只字片语无限放大,认为这就是波普尔对于历史主义的批判。并且从这些本不是批判的论点入手,来反批判波普尔说法的不合理性。如果我们对于一种思想的批判是建立在自身对于该种思想的错误认知上,那么这种批判显然是乏力与无知的。只有更全面地去把握反对者的思想,更深入地思考,才能真正地捍卫马克思主义这面大旗,去批判那些在逻辑上出了错误的反对者。只有以理服人,才能真正地去推广马克思主义,去打动每一个人,来追求那个理想而自由的王国。
参考文献:
[1]何兆武.评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J].社会科学战线,2011(4).
[2]温顺生.从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3).
[3]张海燕,白延辉.评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错误批判[J].黑河学刊,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