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彪
摘 要:作为我国艺术史道路上最杰出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计其数,是众多艺术家前行的指路明灯。谈到齐白石先生,大家总会谈到《虾蟹图》,图中体态通透,长钳威风的虾蟹形象令人拍案叫绝。殊不知齐白石先生在绘画、篆刻、诗词、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除了在他早期收录成册的《白石诗草》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品册还有《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等一系列的作品集。先生那种对艺术美学独特的见解,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一代又一代艺术学者研究、学习的至宝。
关键词:齐白石;扫凡创新;似与不似
中图分类号:J2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39-02
俗话说:“人才遍于草野,英雄起于激流。”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出生在一个湖南湘潭贫苦家庭,一家人以种田为生。先生自幼好学,四五岁识字便过目不忘。十二岁开始学习木雕,善于雕刻花鸟。二十七岁时正式拜师,潜心学习诗、书、篆、画,至此才走上了艺术道路,四十岁之后游历了中国大半山河,为以后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先生五十五岁之后自立门户,进行了“衰年变法”,广泛借鉴了众多的名家作品,同时又结合自己的见解,创作出两色花卉和浓淡虾蟹,人称“红花墨叶派”。在先生以后的创作生涯中绘画艺术以花鸟鱼虫的成就最高,笔墨传神;诗词清新质朴,情感真挚;其印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眼光和风格,而不被明清各流派的习气所束缚以卓然成家。曾任北平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20世纪50年代中央文化部授予先生“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聘请先生为通讯院士、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先生“国际和平奖”。先生的一生坎坷不平,可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打破了文人一成不变的单一思想,在艺术创作中去掉了文人绘画的虚伪性,以最真挚的方式来直抒内心的质朴。先生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但又没有被那些低俗的所限制,让一种新的质朴的国粹在先生的手中诞生。艺术大师毕加索曾经这样评价先生“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齐白石是我们所崇敬的大师,是东方一位了不起的画家!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神奇呀!齐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由此可见,先生可谓是一代宗师,是中国国粹艺术精髓的体现。
齐白石先生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自己绘画对象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先生的作品让人感觉有一种全新的格调在里面,让生活有了一种全新的情趣,一举扫除了笼罩在画坛上僵硬一成不变的阴霾。国画作为中国的国粹,写形是绘画的手段,传神是创作的目的,讲究的是“神采至上,形质次之”的思想,先生在绘画创作方面是一位掌握全方面技巧的艺术大师,擅长花鸟、人物、山水,称得上是一位全能的画家。
在齐白石先生的花鸟画作品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花卉草虫,此类作品可以说是大师的经典作品,按其画法可分写意、工笔、兼工带写三类,兼工带写又可以称之为“工虫花卉”,这种类型的作品是齐白石先生在晚年期的独创佳作,即同幅画作中虫鸟用工笔的形式来表现,而花卉却用写意的形式来表现,例如《丝瓜大峰图》中以没骨丝瓜配以精绘的蜜蜂,在《牵牛蜻蜓图》中是以大写意的牵牛花加上工笔的蜻蜓,这样在一幅画中形成了实与虚、粗与细的对比,使整幅作品作富有节奏感的同时让品画者感到其乐无涯。第二类是瓜果蔬菜类。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以瓜果蔬菜为主的作品,但是他们都没有先生投入的精力多,丝瓜、茄子、柿子、西红柿、辣椒、葫芦、荔枝等,在他的作品中时时可以看到。我认为先生之所以画得好和他是农家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最熟悉农家产品的人才能把蔬菜瓜果表现的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情切。第三类是虾蟹鱼蛙类。创作这些水中生物时,先生把水墨、宣纸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有人称先生又开创了国画写实型上规模一路。我们在研究先生的作品时会发现,在先生全部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虾、蟹、鱼、蛙。其中以《虾蟹图》、《蟹图》、《稚鸡小鱼图》等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在众多的作品中以虾的成就最大,造型精准,质感、动态、特性都是无可挑剔的完美,对笔墨的运用和理解已经完全超越的前人。从寓意上来看蟹代表着讽刺的意味,蛙则代表着思念之情,而虾是用于观赏,有着亲切的诗意。第四类是禽鸟动物类。在传统的花鸟画中,历代名家都十分喜爱绘画一些奇珍异兽如孔雀、鹿、鹤、雉、虎等,而齐白石先生却更钟情于猫、老鼠、鸡、鸭、喜鹊、八哥、鱼鹰、山雀等一些更常见的动物,先生的花鸟画多为写生,不仅把“型”画活了,更把所有动物的神韵体现了出来。
齐白石先生继承了文人画所有的优秀传统,更突破了早期宫廷画的局限性,把大量生活中的物品搬到画面中来,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先生面对生活始终充满着美好的希望,正因为如此先生的画面总是把大自然的生命在画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年,贺天健大师看过先生的画展之后说:“白石之画让人深有感触,他的蜜蜂画出了生命,花朵画出了花香,所以白石之画是色、香、声、味俱全。”这也就是先生的超越前人之所在。
齐白石先生的山水作品和花鸟作品相比屈居较次的地位。先生在中年时期开始游历祖国,游遍了三山五岳,北到过黄河,南游过珠江,西去过三峡。晚年时期还去过四川、青城等众多地方。在多次远游归来之后,把自己游历编写成了《借山图卷》,这是先生一生之中山水画的经典之作。他在题记中这样写道“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皆中国风景,为山水写照。”先生在前人“搜尽奇峰打草稿”之上更提出了一个“借”字,把中国画的精髓理解的十分独到。在绘画技法上先生可谓是另辟蹊径,或直接敷色,不在运用墨线勾勒;或者只用笔墨的变化来渲染和烘托画面。在先生笔下的山水画雄健明快,简笔陈直,从来不拖泥带水。齐白石先生主张在作画时要胸有成竹,不可以一味地照抄照临,创作应以“作画空言天法,而不能形神俱似”为耻,告诫大家在创作时要匠心独运,不拘一格。反观先生的作品,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山势,往往这样看似漫不经心的几笔,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效果,看似平凡,却很深的韵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例,在构图和笔墨运用中可以看到先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用心良苦,简笔远意,堪称先生的绝世佳作。《夕阳渔村》以粗线条勾勒出茅草房和渔船,地面和山势只用泼墨法,单纯的构图,简练的用笔,老辣的墨色运用从中可以看出先生淳朴的性格。先生的山水作品一种主要以家乡近景为主,另一种以远游印象为主。前一种主要刻画的是村落、茅舍、溪流、松林、渔船,如《荷塘》、《雨耕图》、《茅舍春光》、《白石老屋旧日图》等,这些作品都充满着乡村气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先生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之情。后一类中主要绘画的是湖海、夕阳落日、桂林山水、亭台楼阁、烟雨蕉林。其中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先生最喜欢的地方,作品出现桂林风景也较频繁,“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由此可以说明先生对桂林的喜爱。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星河中,流传着“书画同源”这样一种说法,一部分文学家总是以书法临摹的角度去理解,而画家则是更多地运用书法的行笔走势来融入到绘画的技巧中,成熟的绘画线条,是书法行笔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历代的绘画家同时也把书法作为自己在艺术道路上提升修养的一部分。而齐白石先生,则是有着“书画半生痴的”别称,能书善画的齐白石先生也认为,书画之间除了有共同的工具之外,行笔的走势、墨色的浓淡干湿、墨线的粗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看先生的作品《甲午直白》“好似书飞龙白,还如结乱绳。丝麻成缕复杂乱,龙蛇影并飞腾。”让人看得热血澎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怀素狂草。当我们再看先生的《彩蝶红梅图》时会发现梅花的枝干苍劲有力,犹如腾飞的巨龙,钢劲挺拔。还有那寥寥几笔勾勒出来的玉兰和葫芦,你都可以感受到先生是如何巧妙地把书法融入绘画中的。
先生在提升书法的修为时,他的篆刻艺术也堪称印坛中的“写意派”。篆刻不仅仅是“篆”,更多的是体现在“刻”,单刀直入一气呵成,古劲方正。曾有人见过齐白石先生制印后说“先生制印,挥刀行气,长驱直入,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可见先生篆刻方面不喜欢步步为营的小心翼翼的手法。历来朱文印都是“背线”而刻,而齐白石先生却剑走偏锋,一侧沿用背线刻发,另一侧却用向线冲刻,在力度中显现出了神韵。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的社会经历的提炼,白石先生就是这样,一刻也没有停止笔墨的提炼,他形容说:“余六十年来画鱼虾之功夫若磨剑。”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都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的根基,先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境里面都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精神,先生的作品虽然不计其数,但他的每幅作品中都有着传统的中国味道,在用传统水墨表现表现在现实生活方面实现了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了中国绘画伟大的时代精神。先生的花鸟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国画形神兼备的特点;先生的山水画作品让我们目睹了扫凡创新的新时尚;先生一生都在追求的艺术精神,更是深深影响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国粹精髓,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画艺术,“似与不似”的玄奥与真谛,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体味。一代宗师齐白石先生,是一位代表了华夏民族国粹精神的艺术大师。让众多的艺术爱好者从这位大师身上,慢慢地体会和领悟中国国画精髓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周迅.齐白石全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董玉龙.齐白石及其绘画艺术[J].花鸟画研究,2005(3).
[3]王振德,李天庥.齐白石谈艺录[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