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调研与思考

2014-07-14 09:20苏若雪李朝阳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调研大学生

苏若雪 李朝阳

摘 要:引导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大学生在“三个自信”中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坚定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坚信;三个自信;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81-02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要坚定全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即“三个自信”。随即,如何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以期深化相关认识。

一、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意义

第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三个自信”是当代中国人社会政治信念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社会政治信念的结构,规定了其基本内容,指明了其方向,并对道德信念、生活信念、职业信念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必要的,但是这一过程也存在各种阻力,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诸如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道德建设严重滑坡等都也会对大学生坚信“三个自信”产生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这都需要我们从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重视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这一工作。

第二,是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的内在要求。“中国梦”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特别是寄希望于青年大学生。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1]。只有关注、关心、关爱包括2 000多万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雄厚的人力基础。大学生能否认知、认同并坚定“三个自信”,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上述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我国的全球竞争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二、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为全面了解情况,2013年11月,我们对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现状开展了调研,调研方式是问卷和个别访谈,共计收回303份有效问卷。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1.42,大一、二、三、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4.1%、27.7%、23.1%、25.1%,在专业类别中,人文社科管理类、理工农医类、艺术体育类分别占58%、37%和5%,基本保证了调查人群的均衡性。对于问卷结果,我们用SPSS19.0软件进行了处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1.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现状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认知有待提高。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基础。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前没有听说过“三个自信”的同学占到了20.8%,62.3%的同学听说过,仅有16.9%的同学选择“比较了解”。在提问到“三个自信”的具体内容时,有23.1%的同学不能做出正确回答。因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认知有所欠缺,会影响他们的“三个自信”。

其次,多数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属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关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只有1.3%的学生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上有些人对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各种非议,但调研显示,多数大学生赞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只有4%的学生表示“不太赞同”。另外,多数大学生赞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上调研说明,大学生在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回答上基本面是好的,但部分同学的问题也值得注意。

再者,多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有信心,愿意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否愿意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坚定“三个自信”的试金石。多数学生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必将实现。在访谈中,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表示愿意为未来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又客观地认为自己现在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在大學阶段应该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将来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2.影响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因素

第一,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化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有碍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如何”一题中,选择“经济、精神、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同学,认为在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反对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显著发展,精神、政治、社会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或“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发展、进步”的同学。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改革开放成效的认识与大学生能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并应努力帮助部分因对现实评价不高,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有所不足的大学生转变观念,并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路径的自信。

第二,受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当前,在我国比较盛行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人传播这些社会思潮的政治目的都是为了影响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由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少、社会经验缺乏,主要靠理论灌输形成的政治信仰,导致他们的观念和政治认知容易受到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怀疑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我国一直坚定和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所动摇。

第三,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影响。客观地说,自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提高,但依然存在问题。35%的同学认为主要问题是“大道理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30.4%的同学认为问题集中在“上课形式死板和过于单一”方面,另外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能及时、有说服力和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并对热点问题加以引导”。结合对同学的访谈可知,大多数学生会去上课,但听课效率并不高,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参与度不高,主动学习的劲头不足,对上课内容没有认真听讲,采取应付式学习。

三、进一步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对策

将“三个自信”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三个自信”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强这一主阵地,必须将“三个自信”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特别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1)编好教材,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点在2013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基本实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件语言过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认为可读性差,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突破的方向是进一步实现内容的科学性、政治性与形式的活泼性、可读性的统一;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把多媒体教学、真实案例的视频播放、学习当代政治名人的博客、微博等多种方式,作为辅助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并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优化为潜移默化、引人深思的教育;3)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解决好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难、方法不规范、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开展“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按教育部1:200的师生比将队伍配齐,同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解决好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定问题,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其次,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辩论比赛、各种社团活动、优秀辅导员和模范学生先进事迹表彰报告会以及各种主题的展览会;还有献爱心、做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都能在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过程中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和感染下,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

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形式。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使用人群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人数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例。互联网是具有快捷、广泛的群际传播特性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新媒体,也是大学生了解新闻、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信息检索、朋友联络、个人博客、参与论坛话题互动等等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这表明,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互动媒体,创新包括“三个自信”在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但在利用新媒体时,应该注意到由于网络的信息复杂多元,高校必须要积极探索出规避網络风险、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和完善灵活、迅速的网络平台和反馈机制,提升掌控校园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上思想交流平台,扬长避短,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进一步推进网络学生党建、社会实践、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就业创业及心理健康等校园主题网站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结合理论和实际用于教育工作中去。积极构建和介入在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交网络平台,并切实推进辅导员博客、学校官方微博、公众微信的建设,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57.

[2]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调研大学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大学生之歌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对“三个自信”的认识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以“三个自信”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