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葳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325000)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曾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经典理论,“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每一次媒介技术的突破本身,就意味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人类主动或被动获取信息手段的变化。民间音乐总是存在于从编演者到接受者的人际传播中,而由于传播媒介的增多,显然已经从剧场传播为主导发展为以电影、电视为载体,互联网、手机、广播为介质进行的全方位的延伸,这是民间音乐适应时代的必由之路。
温州鼓词俗称“唱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传统曲艺品种,也是温州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它用温州方言说唱边奏,艺人以一人或双人一琴(牛筋琴)、一鼓(扁鼓)、一板(三粒板)唱唱、念念、做做的简单表演方式为主。
温州鼓词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长期在农村简单搭台布景、固定词场演出,光盘贩卖、电视媒体的形式出现。近几年来,现代娱乐形式兴盛,对其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意义上的词场几乎销声匿迹,连原来火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鼓词音像市场现也萎靡不振。演出人员逐年递减,以中年女艺人为主力。现在,以鼓词最盛行的瑞安为例,其演唱人数约为120余人,鲜有年轻人现今学习鼓词③。同时,温州鼓词的伴奏乐器牛筋琴制作传承人年事已高,工艺繁琐,市场萎缩,导致从艺人员为数不多,濒临制作技艺危机。
2006年,虽然温州鼓词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但是,由于人力、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对鼓词词本、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传承人保护培养等工作缺乏统筹安排。
“全媒体”的概念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广泛运用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它通常是指传播形式、传播方式和数据存储方式的变革。从传播方式上讲,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的传播效果。全媒体时代对民间音乐固有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在网络还没有全面普及、以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占主导的时代,鼓词的民间音乐的传播方式有三种:舞台传播、CD传播、媒体传播,而这些一般依赖于专业人员的拍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鼓词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其本质是在一个固定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单向输入式的传播,这就决定了民间音乐传播的最大限制便是传播时空上的限制。
现在,随着以微博、微信、二维码、IPDA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推出,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传播方式、数据的储存方式已由过去的报纸、广播、电视、书籍、光盘等,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全媒体的方式,信息数据的储存已由过去的报纸、资料的合定本、光盘存储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存储、云端存储。这其中,既有传统媒体,又有自媒体、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可以说,传播的手段的日趋多样化带来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大大突破了民间音乐固有的时空限制。
从传播形式来说,鼓词艺人的表演场地、形式、内容、舞美、灯光等方面较为传统简陋。受众也都以年长者为主,只要鼓词艺人演奏得好,就一定会有一批粉丝去关注、去欣赏。农村长期沿袭的布景表演形式、CD、电视等传播媒介的简单拍摄播出等形式远远滞后于声像俱佳、形式多样的现代表演方式。
现在,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便捷,其结果是,现在已经完全由以产品(作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而温州鼓词沿袭的传统演唱曲目、演唱方式、表演风格等缺乏对受众的分类了解,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
鼓词等传统民间音乐,之前通常的保存方式是用磁带、光盘的形式,其不利因素是储存量有限、不利于长期保存。全媒体时代保存的形式也从简单的光盘、U盘发展到云存储、网络存储等多种形式。其优点是,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存储方式,可以不受存储量的限制。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十年,三网融合和无线互联为媒体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技术。2011年4月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的论坛上,都强调了“全媒体”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温州鼓词的特点,结合全媒体时代的特征,试提出以下保护传承的设想。
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变革,特别是以网络的高速发展、以手机随处上网为代表的便捷方式,必将对传统民间音乐的传统形式产成巨大冲击。如何应用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在广播、杂志、报纸、影视等固有领域加强宣传力度以外,利用手机上网的便捷,应用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途径,完善“温州鼓词网”的手机上网浏览功能,构建温州鼓词数字化传播途径。特别是其中二维码技术的运用,充分整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受众只要用手机摄像头对准条码扫描仪,或输入二维码号,即可实现手机快速上网,便捷的浏览网页、下载图文、音乐、视频。具体来说,保护机构可以拍下鼓词视频或相关资料,做成二维码,在网络、报刊、图书等处供人们扫描。另外,人们还可以随时、随处用手机拍下鼓词演奏者的视频,通过QQ、微博、微信、二维码、社交网络等方式进行即时传播。
温州鼓词经过几百年绵延和几代人的传承,又经过几次政府牵头的大规模普查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声像材料,是鼓词发展历程的记忆和艺术演变的见证,极其珍贵。保护人员需注重这道工作流程,认真做好归档工作,逐步建立词库、艺人名录、文献丛书库等网络信息,形成现代化的温州鼓词档案,还需处理好艺术创作权相关问题,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手段,加大温州鼓词资料的收集和留存工作力度。这些数字化存储就需要借力网络,可以建立温州鼓词数据库,使用云存储、网络存储等形式进行永久保存。具体来说,可以建立鼓词艺人、曲目、文献数据库等。
温州鼓词传统受众一般是以农村或城镇文化层次不高、年龄较大人群为主,对表演方式、曲目内容、演出场所的要求不高。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在这过程中,如何了解观众所需已成了重中之重。这必然导致鼓词等传统的民间音乐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将市场进行细分,在表演场地、着装、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在保持专业的同时,加入更多时尚元素,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需求点,选择不同传播内容和表演形式。如果尝试构建观众与鼓词保护机构的交互平台,借鉴QQ、MSN、邮箱等交流方式,由专人负责,采用观众点播、与艺人在线交流、意见建议等方式无疑会大大促进鼓词的改革与创新。另外,现代社会讲究圈子文化,还可以利用多元社交网络,培养鼓词圈子文化,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社区、街道、QQ群、微信群等方式,将一批喜欢鼓词的粉丝集结在一起,通过观看或欣赏音频、视频或者是真人表演的方式扩大受众群体。
温州鼓词由于方言的局限性,基本在温州地区盛行。而温州鼓词现今除大词《娘娘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外,其他平词市场衰微。作为温州民俗、文化、音乐的代表,温州鼓词应尝试在温州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有温州人的地方加强宣传,打造温州鼓词的品牌效应。具体来说,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鼓词的曲目内容做成连环画、动漫、视频表演等形式,借助网络媒体或电视媒体进行传播。另外,相关部门开展的鼓词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等活动也要持之以恒,以培养鼓词爱好者。同时,鼓词品牌还可以借助温州每年一度的“拦街福”,设立温州鼓词文化节展示其艺术精华。广电传媒机构还可以举办温州鼓词说唱大赛,鼓励新人、新作、还可以在旅游名胜区或鼓词之乡设“温州鼓词展示厅”并进行相应的演出。
全媒体时代温州鼓词作为浙南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其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其中,如何抓住各种高科技手段为之服务,如何扩大传播的力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操作和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