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芳尹丽丽[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论新媒体时代下徐州琴书的传播方式
⊙王兴芳尹丽丽[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新媒体时代下,徐州琴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台、电影、电视的音像传播和网络传播拓展了其传播的内容,扩大了其受众范围。新传播方式的随意性、广泛性和互动性使琴书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更加直接准确、便利广泛地传播传统艺术。
新媒体时代徐州琴书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媒介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传统曲艺的徐州琴书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媒格局之变是科技进步的直接体现,传播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媒体格局的变化首先是传统媒介的发展成熟和新兴媒介的崛起。就后戏台时期的戏曲传播而言,传统媒介主要是电影和电视,新兴媒介则是指互联网络和无限移动网络。”①新媒体时代下,徐州琴书传播形式的革新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这些新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更加直接准确、便利广泛地传播传统艺术。
新的传播方式不仅包括电台、电影、电视等音像的传播,还包括网络传播。“在旧的民间语境中,人们想看戏曲演出,主要期盼一个节日、一个庙会的来临。但现在人们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找到戏曲演出信息,走进剧场、打开电视、点击网络或播放光碟,欣赏到自己想看的剧目。这是现代科技、现代都市文明带给人们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在都市,在农村也已经形成。”②徐州琴书是民间艺术,只有根植民间才能大放异彩。现如今民间艺术的传播方式有了变化,琴书的传播方式也逐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文字和舞台传播,也出现了音像和网络传播。
一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徐州琴书音像资料也日渐受到重视和保护。这种传播形式保存了徐州琴书的音像资料,使传统的曲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复制。“人类通过影像建立的是一种新的大众文化传播形式,是一种继印刷文化之后将艺术、娱乐、商业和科技融为一体的新兴媒体,‘其’视听表意形式符合现代大众的观赏习惯,能够满足题目不同的心理欲望。”③1962年睢宁丁兰英演唱的《一计害三贤》《丝绒记》被音像出版部门灌制唱片;20世纪80年代孙成才、朱帮侠的《包公案》《请厨师》等书目,被齐鲁音像出版社和中华上海唱片公司灌制唱片;1984年中国唱片厂灌制崔金兰、崔金霞姊妹二人演唱的《猪八戒拱地》等六个唱段,发行20万张。1989年徐州淮海戏曲王音像公司成立,成立至今已出版传统古书磁带1452部,琴书曲目集中为王道兰、丁舞、小银侠、张银侠、惠中刚、王湄、李全营、武秀英、孙育和等人的代表作品。2002年淮海戏剧王公司录制丁相宇改编的《十把穿金扇》VCD,至2008年《十把穿金扇》VCD计125集。2006年淮海戏剧王公司出版发行丁相宇的15部琴书VCD光碟和磁带等音像制品。张栋宝演唱的《王天宝下苏州》《张廷秀私访》《李双喜借年》《雷宝同投亲》等琴书曲目被全国多家制片厂和音像社灌制成唱片。
新时期各地音像出版部门邀请知名琴书艺人灌制音像资料,以徐州淮海戏剧王音像公司作品最多,成就最高。如2002年高小眼的《打蛮船》,张栋宝的《王天宝下苏州》《雷保同投亲》《张廷秀私访》等作品;2003年周银侠的《罗衫记》《龙凤缘》,丁舞的《十把穿金扇》《秦英征西》《无艳春秋》《战军山》,高小眼的《狸猫换太子》《李双喜借年》,张银侠的《五梅七枪反唐传》《九死还阳传》,王道兰的《陈三两爬堂》等作品;2004年王道兰的《五女兴唐传》《杨家将》《三请樊梨花》,丁舞的《隋唐演义(响马传)》《包公案》,唐玉侠的《薛仁贵征东》等作品;2005年张银侠的《罗湘豹征西》《十二寡妇征西》,丁舞的《小八美》《海公案》《月唐传》《罗通扫北》,王道兰的《罗元救父》《大宋金球记》,惠中刚的《孙庞斗智》等作品。
此外中国唱片出版社、江苏音像出版社、南京音像出版社、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和山东齐鲁音像出版社等出版社陆续发行徐州琴书的磁带和唱片。以山东齐鲁音像出版社的作品为例:1986年录制张金侠、江德才的《卢翠娥告御状》;1985年录制陈元爱的《马踏河间府》《韩湘子讨封》,孙成才、宋帮侠的《包公案》《乾隆私访》;1986年录制孙成才、宋帮侠的《张廷秀私访》,孙成才的《奇巧案》,高小眼、马玉环的《马官保投亲》;1987年崔金兰、魏云彩的《叭狗告状》,高成富、商红艳的《吕蒙正赶考》,张银侠、刘汉飞的《五梅反唐第二集爱华山劫囚车》《砸花轿》等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和广播等传媒方式都成为音像传播的可行媒介。中央电视台两次九档节目录制播放徐州琴书唱段,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市电视台也多次录制徐州琴书曲目播放。徐州电台、电视台更是多次录制了徐州琴书经典曲目,除在本地播放外,还多次向海外华人播放。1956年徐州琴书演员邢培生、崔金霞应聘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唱琴书《月唐》,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徐州广播电台联合制作《今日徐州》节目——“丝弦声声”:介绍徐州琴书表演家魏云彩和弟子们的作品及表演。魏云彩的《刘二姐算卦》《江姐上船》等唱段也被中央台、江苏、河南、安徽等省市电台录播和播放。
2009年新沂电视台播放了《十把穿金扇》第一部第1至5集;2010年徐州琴书亮相丰县电视台《乡音书场》栏目;2014年徐州琴书《猫和老鼠》参加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大年小戏闹新春”视频节目征集展播活动,节目在中国文化网络电视播出;新世纪睢宁电视台播放《金钱记》《血书白绫记》等琴书作品。
二
新时期互联网成为广播、电视之后传媒的主体。“互联网可称得上是一种革命性的传播载体。从技术层面而言,互联网具有多媒体的特征。它整合了广播和电视的大部分技术功能和特点,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声音和画面的远程传真。同时,互联网技术还处在发展、兼收并蓄的过程中。展望未来,互联网甚至可能实现远程传递清晰度更高的立体全息信号。”④互联网为徐州琴书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成为琴书表演者、研究者和爱好者关注它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改变了传统琴书表演受到时间、场地和人员限制的局限,开辟了传播的新天地。
截止2014年4月在视频网络搜索“徐州琴书”字条,共有437条关于徐州琴书的视频记录,包括琴书唱段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其中搜狐视频网有23条、酷6视频网有10条、58视频网有30条、新浪视频网有3条、优酷视频网有90条、土豆视频网有278条、暴风影音视频网有3条。其中以土豆网收录最多。在百度键入“徐州琴书”网页相关搜索约258000个,新闻网页有546篇;徐州琴书吧有主题数88个,共有帖子170篇,会员67人。
涉及徐州琴书的网站主要有5家:戏曲屋、徐州琴书网、中国大鼓琴书戏曲网、中国戏曲网、梨园网。戏曲屋为一家综合性网站。它收录琴书共451部,其中徐州琴书5条记录,还有部分未明确分类,网站资源较为丰富。徐州琴书的曲目主要有:《张廷秀私访》(张栋宝)、《断背情缘》(张银侠、刘汉飞)、《黄狗喊冤》(丁舞)等。徐州琴书网是一家地方综合性网站,以琴书和大鼓为主要收录对象。它收录琴书音频目录389条,琴书视频目录181条。中国大鼓琴书戏曲网是一家综合性网站,收录张栋宝、李全营等人演唱琴书合计147部。按艺人划分:王道兰37部;丁舞28部;张银侠19部;高小眼10部;周银侠10部;张栋宝3部;李全营2部;刘汉飞2部;唐玉侠1部;王昌银1部;朱彩萍1部;陈锦荣1部;孙秀英3部;其他人4部。中国戏曲网收录琴书135部。梨园网(www. liyuanwang.com)与琴书相关有66条帖,收录了包括张栋宝、孙秀英等多位琴书名家的唱段。
传播技术的革新为徐州琴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它直接准确、便利广泛地传播着传统曲艺,并表现出和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特征。网络传播最明显的特征是随意性。它不受时间、地点和表演者的限制,网友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随时随地收看。网络传播的内容和范围具有广泛性,很多网站除了有海量的琴书曲库外,还有琴书知识性介绍。如徐州琴书网有音频389部,有视频181部,其中很多作品为多集的长篇,其容量之大可想而知,它被全球广泛传播。
网络传播还具有多样性。除了徐州琴书表演的内容,还有相关的评论资料、演出信息、琴书博客和琴书论坛等。它突破了传统单调的传播模式,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为一体,同时它还具有互动性,很多网站不仅有网上投票、问卷和辩论,还有网上教学和票友互动等栏目。网友可以在网上学习琴书的演唱技巧,参与琴书表演和研究。
徐州琴书的传播只有为大多数人接受,才能实现其文化和实用价值。在新媒体时代下,它不仅经受了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这些新媒体的考验,还借助这些新兴媒体更加广泛地传播了自己,实现了传统曲艺的凤凰涅。目前的琴书网站多为非盈利性宣传和交流平台,随着中国网络市场的成熟和规范,完全可能将琴书网办成名利双收的网站。琴书艺人可以在传播传统艺术的同时,收获应该得到的物质财富。
①焦福民:《论文化发展与戏曲传播格局之变》,《齐鲁学刊》2008年第5期,第131页。
②王廷信:《新民间语境与戏曲传播策略的转换》,《戏剧》2006年第4期,第20页。
③贾磊磊:《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作者:王兴芳,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尹丽丽,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徐州琴书的传播调查与研究”(201311998028);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徐州琴书的传播调查与研究”(XCX2013025);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