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桢 (闽江学院 35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自然物质性和社会人文性的高度和谐,使得城市文化已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整体环境的重要指标。任何城市在建设规划时必须要关注城市文化的深层次面,确定合理的定位,传承民族的特性,挖掘区域内特有的文化资源,以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不断述说着城市的历史故事,反映着城市文明的孕育历程,展示着当今的时代风貌,勾勒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蓝图。它用艺术美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启迪着人们对城市精神的思考。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城市中,有价值的雕塑少之又少,不仅整体看起来千篇一律,不无二致,甚至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还出现了很多低俗的雕塑。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成为了城市雕塑的当务之急。
创新是艺术行业的永恒主题,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求得发展。城市雕塑的创新包括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一方面。首先是雕塑的内容要挖掘城市文化,例如“李白放鹰”雕塑就是挖掘李白在武汉生活的一段典故;其次是创作形式可以丰富多采,但要与时俱进,例如现在关于楚文化的题材就很多,如果能将奥运题材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创新,“奥运火凤凰”就是从这个创意点出发的;再次就是作品摆放的位置要很显著,作品内容最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的雕塑最好摆放的在城市中心或者景区中心,以便于市民和游客参与共享,例如赤壁市的“周瑜雕塑”,周瑜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民众都很熟悉,但是雕塑的选点就很重要,它不仅应成为赤壁市的一标志性“符号”,而且应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求新求异已成为现代雕塑发展的趋势。人们已不满足雕塑在传统材料色彩上的单一性,常常采用现代化手段追录雕塑材质色泽的特殊效果,或者直接把各种颜料涂到雕塑表面使雕塑改变了材料自身,“使材料变成了无属性的填充体。”多元化的观念与创作手段,为城市雕塑提供了巨大的色彩空间,怎样才能使这种斑斓多彩,艳丽多姿的色彩在城市空间中成为一个有机体呢?这就需要在雕塑色彩的运用上寻求创新,在对比中求和谐,在对比中找个性,对比,这也是现代城市雕塑色彩美重要特征。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大小等不同类型的对比。它由双方或多方因素构成。成功地运用现代雕塑艺术的色彩对比原则能给人以超凡脱俗般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对比,不但能充分展示雕塑色彩本身独特的空间魅力,更能重新形成一种新的和谐关系,使整体环境色彩气氛更响亮、更动人。如北京良乡环岛中心的城雕《腾》,大胆地使用了红、黄、蓝等原色,色彩斑斓、高低有致、充满活力,在北京灰色的背景下,闪烁着耀眼的光彩,格外引人注目。这种由三原色完全统制的色场,有着极强的色彩冲突性,由于这样的色彩在自然界中很少出现,它似乎更具有精神特征。在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我们时常会发现涂有三原色的雕塑造型,这种以原色色相为对比的城市雕塑很好地营造出浪漫、活跃、响亮的精神气氛。
雕塑创作的另一大创新点就是材料的创新。据悉,雕塑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营造艺术城市所必须的艺术品。在经济日渐发达的城市,雕塑作品已成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弘扬时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不仅广泛地出现在公园、街头,很多建筑装饰也在广泛应用,雕塑市场空间极大。但由于之前雕塑材料都是用金属制作,成本昂贵,还引发不少环保问题引人关注,新型替代材料呼之欲出。针对节能减排,以及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环保雕塑材料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如何在城市建设之中使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如何将新型材料投身到城市雕塑中,来共同装点我们生存的家园,是当代雕塑艺术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雕塑《永恒的奔跑》就是用纸浆做成的,这尊雕塑高5.28米,重0.9吨,原材料来自平日里的废纸,创作的目的就是倡导人们节约资源,加强环保。又如,第五届“蓝色空间——2006环境文化与人文奥运主题雕塑展”中有一部作品《荷风》,作品表现的是秋天荷塘的残败美,创作者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寻找适合表现秋天荷花的材料,偶然间,他发现工地上的铁皮围栏无论是颜色还是质地都符合作品的表现力,于是他就用从工地低价买来的这些废弃铁皮和废钢筋完成了这件作品,没想到这些用废铁制成的花朵的形态、神韵都酷似秋荷。“同样的废弃物被人丢弃就是垃圾,而创作成艺术品就产生了价值,我想用作品向人们倡导一种节约的理念。”还有的以废旧热水器的金属外壳及内部零部件作为雕塑的原材料,创作者希望通过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来向社会传递一种主张节俭、节制的生活态度,希望能引发人们对环保问题的真切关注并演化为后续的环保行动。
[1]付明芳.城市雕塑与环境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5).
[2]吴为山.贵在古而新——谈雕塑艺术创新[J]. 中国园林,2012(01).
[3]郑金星.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创新发展[J]. 大众文艺, 2012(17).
[4]黄璐铭,周弦. 探索与创新——上海市《卢湾区城市雕塑规划》组织编制经验介绍[J].江苏科技信息,2009(06).
[5]付可聪.山东泰安城市雕塑浅谈[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
[6]陆津.浅谈当下环境中大庆城市雕塑未来的发展趋势[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