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大效益——对一个群众舞台的思考

2014-07-13 13:46:56陈晓华安阳市群众艺术馆河南安阳45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百姓队伍舞台

陈晓华 (安阳市群众艺术馆 河南安阳 455000)

2011年 4月,河南省安阳市尝试推出公益文化活动项目——“唱响安阳”公益·周末百姓大舞台,将设在市群众艺术馆、能容纳320名观众、装修精致的音乐厅连同4个排练厅一并免费向公众开放。给它的定位是“政府搭台、群众演、群众看”。至今三年,其取得的社会效果,令人惊叹:

——累计演出三百余场,受众达15万人次,占安阳市区人口的八分之一,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观众真诚的说:“这才是群众的艺术馆”。

——参演业余演出团队从最初的8支,发展到38支,演员达3000余人,大批热爱文艺的群众登上这个舞台,许多原来的专业演员、乐手加盟,演出水平不断提升,演出群众笑称:“这里是我们的《星光大道》。

——每逢佳节,这里都能推出主题鲜明的晚会,俨然是当地主流文化的聚集地。

——这里已成为市民周末文化活动的必选场所之一,这里的演出队伍已高举“百姓舞台”的旗帜走进工地、农村、广场,而每当当地有全市性的大型活动,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一个小小的百姓舞台,与当今动辄百千万大投入、几万观众拿着望远镜看明星的大型演出相比,产生的社会效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充满活力,这对于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办好公益文化事业,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其一,群众文化活动要适应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趋势,建好公益平台,激发群众自身的能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强,同时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人们不仅从电影电视、大型专业文艺演出、阅读等文艺形态中获取欣赏艺术的满足,还有强烈的参与艺术的需求,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深度艺术体验、陶冶身心的满足,既要看,还要演,两者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群都相当可观,可以说群众不仅有强烈的文化需求,本身还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力量。百姓舞台的实践,符合了这个趋势,选择了适当的切入点,使群众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从而以较小的投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百姓舞台初创时,工作人员专门做过调研,市区有一定规模的群众业余演出队伍不过几只,因此,最初只打算每月演一场,虽然演出队伍热情高涨,但观众从哪里来?这些队伍能支撑长期的演出吗?群众很快给出了答案:演出群众自己去请观众,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情况没持续几个场次,工作人员就不得不为人多座位少而犯愁;而演出队伍发展的更快,上百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二十多只,有歌舞团、合唱团、豫剧团、交响乐团、民乐团,不仅人数众多,种类丰富,演艺水平也逐步提高,以至于工作人员按每周一场安排,还不得不为安排场次费尽心思。如此繁荣的景象,在当地的文艺演出市场上还很少见。这非常生动的说明,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引导得当,搭建一个或多个平台,就可以激发出群众旺盛的文化需求和参与文化活动的巨大热情,用自身的力量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良性发展。

其二,群众文化活动要坚持以服务为核心,在服务中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新形势下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与以往以单位为载体的组织形式不同,表演者更多的是群众自由结合形成的团队,观众则纯粹是自由参与,这使得活动具有了两个相互交织的属性,即自发性和公共性,他们源自于群众的自发活动,追求的是自娱自乐,但同时又是一种公共活动,不可避免的对公众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既要提供一流的服务,满足群众自发活动愿望,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个百姓舞台,通过五个杠杆,成功实现了既服务又引导,给这里的活动注入了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通过音乐厅和排练厅免费开放向公众提供了基础服务,并不断改善舞台和剧场的设施,吸引演与看的群众走进舞台;二是通过设置专家评委评选优秀节目、创新节目,引导演出节目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提高水平,不断创新;三是通过举办优秀节目展演、重要节庆主题专场演出,打造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四是为演出队伍提供艺术指导;五是随着演出队伍的不断扩展,实行签约制,约定“百姓舞台”加盟演出队,定期定时演出或排练,进行适度的管理。这五个方面,都是以服务为核心,所谓引导也是在服务中实现的。

其三,群众性文化活动要牢牢坚持公益性质,彻底去除商业化,落实文化惠民。群众舞台从一开始就是以公益事业的形象面世的,其根本宗旨是落实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这种公益性质,是它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百姓舞台起步发展的过程中,怎样坚持公益性质,他们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百姓舞台形成品牌后,不少企业找上门来,有的愿意购买冠名权,有的购买广告权,还有的愿意付费在舞台举办商品营销活动,从百姓舞台一方看,如果能够获得一部分收入,对改善舞台运作的经费状况当然是有利的。但这个舞台最终没有与任何企业合作,理由是一旦引入商业合作,哪怕是微小的成分,公益性质都将受到损害,尤其与演出团队之间渗入利益成分,终会造成关系复杂化,从而偏离百姓舞台的宗旨,唯有把公益进行到底,才能使政府、演出、观众三者的目的完全一致。实践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结论。政府每年投入约50万元,用于保持正常的运行和设施改善,而演出队伍的服装、道具、乐器等,则都是演出群众自费购买的,即便是国庆、春节长假,演出队轮流到政府广场演出或者代表百姓舞台到农村、工地演出,也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搞好服务,同样没有报酬,大家都愿意共同努力办好百姓舞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与商业演出完全不同,更多的体现了精神和文化的魅力,与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非常一致,一个共同的目标,平等的待遇,给这一群众文化公益事业带来了持续的活力。

综合来看,百姓舞台给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在一个公益平台上,直接服务群众,并通过正确的引导,汇集了群众中自发的愿望与力量,更方便群众,成本更低,更可持续,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猜你喜欢
百姓队伍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不让百姓撇嘴骂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百姓记着你
青年歌声(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2
百姓看家“风”
吧啦吧啦小舞台
好孩子画报(2014年6期)2014-07-25 03:20:04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我们的舞台
当代贵州(2009年8期)2009-05-31 09:47:40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