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
——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例

2014-07-13 09:40湖北美术学院43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洛神赋顾恺之夫斯基

(湖北美术学院 430000)

一、图像学概念及发展

图像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重要的美术史研究方法被引进国内,受到很多专家教授的支持并且极大的促进我国美术史研究的发展。图像学一词是由图像志发展而来,研究美术作品主题,风格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20世纪初叶,重新对图像学性质设定,把它理解为一种历史--解释为基础的学科。

1.图像学研究起始于瓦尔堡,他是第一位把图像学引入美术史研究的学者,他将图像学和图像志在圣经中研究范围转移到其他领域,但是他对新的研究方法只是提了一个设想,继他的“图像逻辑学”后,图像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2.潘诺夫斯基是第一个比较系统阐释图像学的学者,他的著作《图像学研究》的问世,更加说明图像学在艺术史研究中必不可少.潘诺夫斯基对作品的解释落实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即前图像志描述。第二层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第三层解释图像作品的更深的文化内涵,内在意义或内容即更为深层意义的上的图像志分析,或图像学分析。

3.贡布里希在潘诺夫斯基的基础上对图像学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贡布里希认为:一件作品的意义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解释着所做的就是尽其所能确定作者的意图。他认为作者的意图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但是一件艺术作品并不是作者独立完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完成的,如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大多数艺术家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状况并依据自身的想法而创作出来的,这就说明我们在解读艺术作品时必须将作品和上下环境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图像学家不仅仅要知道作品的题材,类型,并且要熟悉环境状况,这样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就不仅仅只是解释层面,而是更加深层次,并且有客观事实为依据,从而减少了人们对作品的过度猜想和臆断。

二、运用图像学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研究

1.解释《洛神赋图》图像的自然意义。《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依据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改编而成,是一篇带有虚幻色彩人神相识,相恋,相爱的神话作品。画作中洛神经过河边,邂逅一位美丽的女子,但是受到神的约束,不能明目张胆的与她相爱的悲戚故事,图中女子眉目传情,体态婀娜多姿,多愁善感,实则是曹植感情的表现与寄托。顾恺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突出人的精神风貌与气韵,用鲜艳明快的色彩映射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2.解释《洛神赋图》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赋。神仙这一类形象虽在客观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却是艺术创作的表现题材,且具有特殊的表现价值。神仙作为艺术图像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中国古代墓室壁画中就开创了这一典型例子,以形为基础,通过形来传神,使主体人物更加突出,表现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给人一种虚幻、飘渺感,更增添画面的神秘感。

这一题材受到很多画家的喜爱,如罗聘《钟馗嫁妹》、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龚开《中山出游图》等大量画家的介入不断丰富着神仙、鬼怪图像,这一题材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得到丰富,其中尤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所画的洛神这一形象而著称,因此神仙鬼怪已不单纯是绘画题材中的艺术图像,它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解释《洛神赋图》更深的文化内涵,内在意义或内容即更为深层意义的上的图像志分析,或图像学分析。神仙类题材在成为艺术图像之后,蕴含着更深刻的内容和意义。如顾恺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然而在精神上却是极度自由,解放,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智慧的时代,政治上的大动荡,使得封建礼教的束缚被松懈,文人士大夫不再一昧地接受儒家传统思想,而有了自己的新思想,"魏晋风度"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文人的思想得到更自由的发展,顾恺之等画家不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是更多的刻画人物的内心独白,人物的神情、姿态,尤其是洛神与曹植依依不舍之情,只需通过两人的眼神就可以明了。

顾恺之运用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来打破传统的束缚,解放思想,这正吻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画家把一篇神话题材的诗篇赋予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艺术魅力很强,充满悲剧情感。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早期绘画无论是宫廷画、墓室壁画还是雕塑,在最初不是供人们欣赏,而是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但是现在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洛神赋图》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与愉悦,线条简练飘逸,色彩鲜丽,画面富有装饰性。

三、图像学影响

图像学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引用极大的促进美术史学者与人文学科的联系,因为图像学的研究涉及范围广,这就要求学者必须借助哲学、文学、宗教学、社会学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的联系,这就使美术史研究学者与人文学科有深入的交流。其次,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中的运用促使学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且以历史环境为客观依据,减少人们对艺术作品文化内涵的推测。

图像学进一步的研究无疑会促进中国艺术史的深入,但是图像学这一研究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将中国美术史文本、上下文历史情境、社会历史和方法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对艺术作品才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才能更加促进我们的认识和体现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2]潘诺夫斯基,傅志强译.《视觉艺术的含义》.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

[3]范景中,曹义强.《美术史与观念史6》.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洛神赋顾恺之夫斯基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洛神赋图》为例
罗科索夫斯基(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洛神赋图》之三
笼中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顾恺之募捐
顾恺之的“痴绝”
顾恺之的“假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