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良,钟 波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希夫碱类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强的配位能力及其催化活性,在医药,化学分析及功能材料等方面应用广泛[1]。由于酰肼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因此,酰肼类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3]。4-甲基哌嗪乙酰肼是合成药物硝呋哌酮的重要中间体,为了进一步探索哌嗪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将4-甲基哌嗪乙酰肼引入到希夫碱类化合物中,以期实现活性的叠加,探索生物活性更好的新型化合物。李寒清等人采用微波法合成了一系列哌嗪类希夫碱化合物[4,5],与传统方法[6-11]相比,虽然产率较高,但是后续处理麻烦,难以实现大规模制备。因此,在系统研究哌嗪体系工作的基础上,以4-甲基哌嗪乙酰肼与芳香醛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设计合成了10种芳香醛类希夫碱,其中几种化合物鲜见文献报道。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并分别从反应温度,时间等方面对其反应条件进行探讨。
WRS-1B型数字熔点仪(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PE2400型元素自动分析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FT IR-8400S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日本岛津);Bruker-2AR3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CDCl3作溶剂,TMS为内标),瑞士Bruker公司。
4-甲基哌嗪乙酰肼参照文献合成,其总收率为59.7%。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液体醛用前重蒸。
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4-甲基哌嗪乙酰肼0.1 mol,芳香醛 0.1 mol(对苯二甲醛 0.05 mol)和无水乙醇20 mL(作溶剂),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后静置冷却,慢慢析出大量沉淀,过滤,干燥,得粗产品,1a~1g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1h用甲醇进行重结晶,1i、1j用乙酸、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
1a~1j的实验数据(见表1),元素分析和IR数据(见表2),1HNMR数据(见表3)。
从1HNMR谱图可以看出,-NH2峰消失,苯环上的取代基对N=CH上的活泼H有较大的影响当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它们的化学位移向低场方向移动;当苯环上有推电子基团时,它们的化学位移向高场方向移动,这是由于它们与苯环的电子效应尤其是共轭或超共轭效应引起的。在IR谱图中,1 600 cm-1附近为νC=N吸收,1 240 cm-1附近为νN-N=C吸收。
由于合成1a~1j的反应条件相似,现以1b,1f的合成为例,分别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对收率的影响。
表1 1a~1j的实验数据
表2 1a~1j的元素分析和IR数据
表3 1a~1j的1H NMR数据
2.2.1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固定4-甲基哌嗪乙酰肼与芳香醛的投料摩尔比为1∶1,以无水乙醇作溶剂,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反应,考察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最佳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此时溶剂已经处于回流状态,反应物接触充分,收率最高。
表4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2.2.2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固定4-甲基哌嗪乙酰肼与芳香醛的投料比为1∶1,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以无水乙醇作溶剂,改变反应时间,考察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从表5看出,当投料比为1∶1时,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时,1b和1f均在反应时间为2 h时,收率最高。如果反应时间短,反应未完全转化,收率较低,反应时间过长,对产物收率影响不大。
2.2.3 投料比对收率的影响 以无水乙醇作溶剂,固定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改变4-甲基哌嗪乙酰肼与芳香醛的投料摩尔比,考察投料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6)。
从表6显示,投料摩尔比对反应收率有显著的影响,摩尔比为1∶1时,收率最高。投料比低于1∶1时,收率较低;高于1∶1时,收率稍有提高,但会造成药品的大量浪费,得不偿失。
表6 投料比对收率的影响
(1)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n(4-甲基哌嗪乙酰肼)∶n(芳香醛)=1∶1(摩尔比)(对苯二甲醛取 2∶1)、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的条件下,合成了10种4-甲基哌嗪乙酰肼并芳香醛类希夫碱,收率达70.8%~91.4%。
(2)通过对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以及IR、1HNMR谱图的分析,证实了化合物的结构和合成方法的可靠。
(3)此反应具有步骤少,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品纯度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1]黄在银,屈松生,冯英,等.希夫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代谢抑制的热化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4(2):187-189.
[2]李根容,李志良,张巧霞,等.抗肿瘤潜在药物酰肼类铂配合物合成路线简介[J].广东化工,2005,32(1):67-69.
[3]解庆范,施俊芳,范雪锦,等.异烟酰肼缩水杨醛Schiff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研究,2007,18(1):16-18.
[4]李清寒,赵志刚,杨学军.具有生物活性的哌嗪乙酰胺化合物的微波合成及表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34(3):526-529.
[5]李清寒,李杰,赵志刚.芳香醛(酮)羧氨基硫脲的微波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J].化学试剂,2007,29(12):742-744.
[6]杨树平.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二胺类希夫碱标称及抗菌活性[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1,(2):101-103.
[7]林伟忠.一种新希夫碱的合成[J].广东化工,2006,33(7):26-27.
[8]赵庆山,周惠良,毛菊林,等.4-氨基-1,2,4-三氮唑并芳香醛类希夫碱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世界,2008,49(12):738-740.
[9]李德江,孙碧海,李斌.双Schiff碱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化学,2003,11(1):4-5.
[10]Occhipinti G,Jensen V R,et al.J Org Chem[J].2007,72(9):3561-3564.
[11]何水样,陈军利,杨锐,等.水杨醛水杨酰胺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波谱研究及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03,23(12):1387-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