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要真改满意得“满分”

2014-07-12 18:59苍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宗静
浙江共产党员 2014年6期
关键词:苍南县干部群众

苍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何宗静

整改要真改满意得“满分”

苍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何宗静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下乡调研、交谈交心、书面征求等方式,苍南县县级领导班子征求到各类问题163条855条次,各乡镇和部门单位整理出第一批“马上改”项目497大项。如何将这些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是我近来思考的焦点。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是一位老同志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对整改落实工作提出的担忧,此言犹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整改要真改,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具体有效行动。群众最反感“干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最厌恶“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空头承诺。群众看重的不是怎么说,而是怎么改,改了什么,改得怎么样。只有真改了,群众满意了,整改落实工作才能得“满分”。

态度上:干部“敢担当”、组织“来壮胆”

在整改落实过程中,个人问题该怎样去落实责任,部门问题每个个体特别是领导干部又该承担多大责任,很多单位对此往往是“一脸茫然”,整改落实也因之没有下文。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问题面前缺乏担当,主要是害怕主动担责会被处分,误了前程,存在患得患失的心理,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错事不如不干事”的陋习,这本身就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病。整改落实首先要有“伤筋动骨”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劲头、“进村赶考”的状态,要敢于担当,不避重就轻,坚持一个一个问题整治、一个一个难题攻坚。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率先拿出自查自改方案,带头立下“军令状”。同时,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充当干部的坚强后盾,采取有效措施,让干事者消除顾虑。为此,苍南县专门出台干部专项考察办法,建立干部日常台账,为敢于担当者撑腰壮胆,让敢抓敢管者有机会。

方法上:不断“回头看”、不急“往前赶”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单位存在“赶进度”意识,只顾“往前赶”,急于走完程序,鸣金收兵,对查摆问题的整改情况置若罔闻。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滋生了“闯关”思想,坠入了“轰轰烈烈搞活动、认认真真走过场”的陷阱,这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作风病。试想如果学习教育还有不扎实的地方,“总开关”尚未真正把好,建章立制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如果查摆问题还有不深刻的地方,病根病源没有找准,旧病岂不是很容易复发?因此,在整改落实过程中,要通过及时组织“回头看”,仔细核实学习教育是否扎实、查摆问题是否全面、整改措施是否到位,从而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问题也不落下,以解除后顾之忧,让“向前走”更加踏实。

标准上:“开门”不能忘、群众当“裁判”

群众满意是整改的“标准答案”。查出什么问题,准备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要让群众知晓,请群众参与,受群众检验。“开门”不能忘,就是要运用通报、座谈、网络等各种方式,原汁原味地向群众公布整改的内容、目标、时限和进度,通过民主评议、民众打分、整改承诺等方式,让群众来评判整改的措施管不管用,“倒逼”着党员干部说到做到、不改不行,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如苍南县邀请20位社会督评员评议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有效拓宽了民意收集渠道,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收效显著。整改最忌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如果光顾“闭门修炼、自弹自唱”,整改落实就会变味走样,整改效果与预期目标就会大相径庭。群众当“裁判”,就是将整改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对整改不力、解决问题不好的要及时约谈提醒,对问题严重而又没有具体行动的要进行问责,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心目中得“满分”。

猜你喜欢
苍南县干部群众
树的生活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苍南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的思考——以桥墩半天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为例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