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蔡文化的厚重底蕴、现实意义及其发展走向

2014-07-12 06:45上蔡县人民文化馆4638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

(上蔡县人民文化馆 463800)

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余年,为古蔡国故地。公元前11世纪初周武王封同姓诸侯于各地,封其同母弟叔度于蔡,称蔡叔度,蔡国由此得名。历25代,500余载,具有极其浓郁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源远流长的古蔡文化

上蔡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颇多。蔡国故城是我国西周初期故城之一。城内尚有12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遗址,且有四面沟围护,迄今为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周初期故城之一。城南十里铺遗址,据考证为龙山文化遗址,曾在这里出土石斧、石铲、石镰等大量石器,对研究古代文化有较高的价值。城东30华里白龟庙,现存有伏羲画卦亭,传说为伏羲氏用蓍草揲卦和用白龟占卜之地。城西蔡国故城垣上有蔡侯望河楼,楼台四周,草木威蕤,绿荫环抱,台阶蜿蜒,拾级而上,可直达台顶。县城西南15华里有春秋时期的遗址“孔子问津处”,“问津处”三字笔力苍劲,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而且还在桥上建一座九空桥,修了一座庙,庙前栽植翠柏两株。县境内还存有孔子晒书台、厄台、孔子手植白果树、漆雕开墓、重阳登高处、光武台、晋王台、蟾虎寺、扶苏台等文化遗址,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上蔡名人辈出,灿若繁星。“千古一相”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他在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实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春秋时人漆雕开,是孔子有名的弟子,对《尚书》研究颇有成就,一生隐居,不愿为仕,后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汉丞相翟方进廉洁奉公,为政清明,政绩显著,人称“通明相”。号称“谢上蔡”的宋代谢良佐,博学多识,精通玄理,从学于程颐、程颢,为程门卓有成就的学者,著有《论语说》《谢上蔡语录》。张沐,字仲诚,号起庵,上蔡县塔桥乡张寨村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元年任内黄县令,政绩卓著。康熙八年补四川资阳县令。张沐为官清正廉明,在治内黄无年离任时,仅取银32两权作路资,余者尽散贫苦人家。张沐资阳告老辞官离任后,曾先后讲学于天中书院、游梁书院、嵩阳书院。被誉为汉之江都,唐之昌黎。曾编纂《河南通志》《开封府志》《上蔡县志》三部志书,是我国早期的方志学家。张沐一生著述甚丰,达23部之多,今有《前川楼文楼》《四书疏略》《溯史学钞》《五经疏略》传世。其它如祖无择、桓宽、朱胜非、刘光国、李逊学、程元璋等,不胜例举。总之,在古蔡国这块土地上,出现这么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决非偶然,是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的古蔡文化摇篮所哺育、滋润的结果。

二、古蔡文化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古蔡文化是中原文化乃至华夏文化中宝贵的一个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淮河流域文明荟萃的中心,是联系华夏子孙尤其是蔡氏后裔的精神纽带,它记录和反映先民们开创历史文明的历程。上蔡在周代称蔡国,是蔡文化的发祥地。许多周、秦、汉等时代的遗址,反映出古蔡文化的浓厚积淀。青铜器是周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蔡国故城东南部城壕外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铜鼎、铜戈、铜矛、铜銮、编钟等,表明蔡人有关活动与周文化的密不可分,是蔡国当时生产力发达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中华文化是以炎黄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它的根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区域。在今天,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蔡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以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将其闪光的部分,铸造成适应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的高品位精神产品。古蔡文化研究应适应并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中促其发展,在发展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我国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现已知中华民族的姓氏的总数有6300多个,故中国的姓氏文化,内容亦极其丰富而广泛。姓氏文化将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姓氏资源也称无形资源,是由姓氏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人文资源。开展对蔡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立“立足上蔡,联络沿海,面向海外,幅射世界”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上蔡是蔡氏发祥地的地缘、血缘、人缘优势,扩大交往交流,增进了解,培育亲情,借此提高上蔡在海外的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可以相信,上蔡作为天下蔡氏发祥地和祖居地,像磁石似慈母一样,正在越来越多地吸引和牵动着千百万海内外蔡氏后裔的赤子之心。

三、古蔡文化发展走向的几点构想

1996年11月6日,我县在蔡都镇召开了首届蔡氏文化研讨会。来自湖北、河南、陕西、福建、台湾、内蒙古等省市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就蔡叔度的封地和时间、蔡国故城的布局、蔡氏源流和分布、济阳蔡氏郡望、历代蔡氏名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上蔡蔡国故城是我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建议将上蔡县城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蔡氏文化研究会还出版了特辑《蔡》会刊,对于宣传和弘扬古蔡文化起到了先导作用。后来还陆续编撰出版了《蔡氏渊源考略》《首届蔡氏文化研讨会论文集》《蔡国蔡氏渊源》等以古蔡文化为内容的丛书。2009年,上蔡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创刊《蔡明园》文化刊物。

古蔡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祖先留给上蔡人民及蔡氏后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掘、研究和开发好古蔡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传承华夏文明,无愧子孙地多留遗产、少留遗憾,所以提出以下几点浅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蔡氏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一)提高对古蔡文化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握好方向和分寸。要把这项工作看作是继承祖先宝贵文化遗产,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服务的有意义的大事对待,从人力、财力上保障开展工作的需要。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宣传古蔡文化,让上蔡人对古蔡文化和当今县情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更加热爱上蔡。让海内外蔡氏同胞都知其详情,激发他们热爱中华,热爱祖地上蔡,关心支持祖居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建上蔡。

(三)进一步收集、整理和研究编撰有关蔡国蔡氏历代名人名著的历史文化资料,利用好现有成果,进一步发掘拓展新的领域和研究课题,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塑造可信可亲可敬的学习楷模。

(四)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加强对古蔡文化遗址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建立古蔡博物馆,利用出土文物展示古蔡悠久的文明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结晶。对现有文化遗址作出修复、开发规划,促其尽快形成围绕“蔡”字的寻根旅游线、孔子周游列国的旅游线、重阳文化旅游景点以及上蔡历史名人的人文景观旅游点,形成点线连结。比如对李斯墓进一步修葺及保护,逐步修建了蔡侯陵、蔡仲陵园和蔡明园,再现“蔡冢秋色”“天中胜景”之壮观。要把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在改善软硬环境上下工夫,对寻根环境进行优化,使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扩大海外联谊推动对外开放带动战略。要积极走出去,热诚请进来,扩大与海外蔡氏团体和重点代表人物的联谊,加强文化交流、经贸活动,让世界了解上蔡,使上蔡走向世界,把古老文明的上蔡建设成一个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真正使古蔡文化焕发青春,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格调,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再造上蔡辉煌。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