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荫
西安名胜景点楹联(含匾额)普查活动,自二零一二年四月起历时十八个月,前不久落下帷幕。这次普查,有百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大家对全市所辖的十二个区县,约一百七十余处名胜景点的楹联和匾额进行了抄录、资料搜集和拍摄。共采集楹联一千四百五十余副,匾额三百七十四副。基本上摸清了西安名胜景点楹联的现状, 评选出了西安市的胜迹名联、佳联和名匾,曾被中国楹联报肯定为一次『意义深远的楹联普查』。 下面,仅就我们的经验略谈一下几种值得重视的楹联文化现象, 聊供同好者思考和研究。
在我们的普查方案中, 已规定了普查的主要任务, 是调查各名胜景点长期悬挂的楹联和匾额。 因此,若从专业角度讲,普查的主要对象也就应是楹联书法了。 众所周知,『楹联』、『书法』和『楹联书法』原是三个不同的艺术概念。 普查并不是单纯地去抄写楹联。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高宝庆先生在他所著的《楹联书法学概论》一书中,曾经讲道『楹联书法是楹联发展的最高境界』。楹联书法是楹联和书法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 属于书法范畴, 但不同于一般书法。它有自己独特的幅式和章法。要靠书者的悟性,不是书者的随意性。『有机结合』是二者情感的有机融合。 以联语的情感为主导,书者选用类同的书体、墨色等去书写。用书法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联语的情感。 这就是楹联书法和一般书法主要的区别之所在。 书者按个人的习惯,书写出来的作品,不叫楹联书法, 只能看作是一件由书匠抄写出来的对子。
质诸实际,西安联书俱佳的作品,亦比比皆是。譬如,西安万寿八仙宫西院门上有一副石刻的草书楹联:
清心不入重泉梦;
厚德应垂千古名。
此联出于,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之手。 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其联语情感真挚,文笔清新,境界高远,行笔似如龙蛇。字迹安排得当,落款恰到好处。富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原是陕西的大才子。 他既是一位大书法家,又是一位诗词、楹联高手。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 他在八仙宫遗留下来的联墨作品即有十几副。既撰又书,而且草书居多。 其作品联语意境高远,耐人回味,书法也颇能吸引人的眼球。此外,他在署名落款等细节上也很讲究。 如吕祖殿的一副对联:
汉阳黄鹤随云驻;
函谷青牛望气来。
其落款只写了『于右任』三个字。这种署名可以认为该联是他一人所撰并书。一般而言,古代人署款都是这个形式。 现代由于社会的发展,联和书产生了分离,既会联又会书者很少,所以,一副楹联书法在题款时,必须撰者和书者分开署名,以免产生误解。
再看西安钟楼一楼北门的一副联:
钟号景云鸣采凤;
楼雄川口锁金鳌。
西安钟楼北门的一副联
此联是原中国楹联学会的副会长、陕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当代联坛『十老』之一的张过先生所撰, 由著名书法家宫葆成先生书写。 联牌用木板刻制,土黄底色,黑色字体。上下联两端用图案装饰。张先生以钟楼的神话传说为背景,构思对联。宫先生利用隶书笔画线条的变化, 凸现出了钟楼更加雄伟和神奇。
我们这次普查的目的, 一是评选出名佳联(含匾额),二是指出病联和整改办法。在评审的时候,首先是看楹联是否合律。若是失律,字写的再好,也不能评判为名联。这是评审楹联书法一个很重要的准则。 现在, 我国联界轻书, 书界轻联的偏向很严重。 而西安亦是如此。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种不良的现象源自书家。倘能达到『联墨合璧』、『联墨双馨』就好了。惟其如此,我们说联界和书界联姻,互相交流合作,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趋势。 在普查中,我们举办了两次讲座,以点评大书法家书写的病联为实例, 加深了大家对于楹联书法的正确理解, 很有利于提高楹联书法的创作水平。
匾额在西安的古代建筑物中, 非常抢眼。但对匾额了解的人并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匾额可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据专家研究,匾额和对联同出一源,俨然是同胞姊妹。由远古的桃木板演变为户册。再由户册演变成了横批(或横额,或横头)。再由横批演变,也就成了匾额。《后汉书·百官志》记载, 凡有政绩者, 多被赏以『扁表』(即匾额)。北宋末期的《营造法式》中,对于匾额曾做出了明确的的规定, 即必须长二尺至八尺,四周加上木刻的花边。
有的人认为,匾额是建筑物的眼睛,最能表达经义和情感。 这次普查采集到的匾额基本上都是横式匾额,竖式的并不多。在钟鼓楼四周, 商业门店的字号匾额比比皆是。大雁塔北广场,东西南北四方修建了石牌坊群,气势非凡,特别壮观。 匾文文辞一般寓意深远,文言义髓,尽致韵味。 书法亦遒劲俊逸,精湛大气,使游者驻足忘返。
西安大唐芙蓉园是近十几年来仿建的一座皇家园林。 园林内几乎每幢殿宇、楼阁、 亭榭, 都可见到名人题写的匾额和楹联。 诸如著名教授、 诗人霍松林先生题的『春阳门』匾; 著名书法家雷珍民的『百戏楼』匾;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盛礼斯宏』、『承天抚运』匾等等。非但本体漂亮,边框的制作也都非常考究。 雕饰之鸟兽、龙凤、花卉、几何图案等,皆极尽华丽与富贵。
按性质的不同, 匾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①堂号类。 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的石刻楷书『西京雄镇』匾,广仁寺中,康熙皇帝御笔的『广仁寺』匾。 霍松林先生为杜公祠所题的『诗圣堂』匾。 于右任先生为百年剧社题的『易俗社』匾等,均属此类。
②牌坊类。如西安大清真寺牌楼西面,米芾题写的『道法参天地』匾。 周至县道教文化景区『财德广施』、『天下财源』等牌坊匾, 还有关中书院石牌坊中间的『关中书院』都是这类作品的传世之作。
③喜庆类。 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中收藏的,董其昌为耿家宅院题写的『朝元三房』匾。 西安交大教授、书法家钟明善先生为兴教寺常明法师八十五寿辰,题写的『心外无物』匾都是。
④御赐类。 如八仙宫清· 慈禧皇太后西行御书之『派衍天方』匾。 广仁寺中清·乾隆御书之『佛教胜地』匾; 慈禧太后御笔之『慈云西荫』匾。 大皮院清真寺还有光绪皇帝御书『教崇西域』匾等皆是。
⑤题赠类。 这类匾额,由于匾语修辞更为考究,颇受人们的喜爱。 如西安鼓楼南、北两面,各悬挂一副巨幅匾额。 南面的『文武盛地』匾,据说是是明万历年间,巡府
都御史重庆赵可怀所题。 北面的『声闻于天』匾,则为乾隆五年御笔。另一说法是清·咸宁大儒李允宽所题。 这两幅匾均为蓝底金字金边。 大气无比。
又如赵朴初为八仙宫八仙殿题的『道法自然』匾; 郭沫若为兴庆宫公园题的『沉香亭』匾; 姚雪垠为华清宫题的『木华水清』匾等也都赏心悦目,不可多见。
此外,这次普查也发现了近年来修建的古式牌楼(坊),其匾文的读法却是从左至右看,这种款式不仅有悖于传统的观念,且和古建筑艺术大不协调。
在这次普查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匾额自成体系,还有相当一部分匾额都配有楹联。 此种艺术形式,有的学者称谓匾联。 如大雁塔大门上有『大慈恩寺』匾额,门两边就挂有对联。八仙宫的丘极殿,门上悬有慈禧皇太后御笔的『玉清至道』匾额,门柱上挂有当时任道长的李宗阳书写的乾隆皇帝赞颂元朝丘处机的一副对联: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殿内供奉的是, 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慈禧西行时曾在此驻跸。现在此联又由白曲山人华易过敬书。
又如一家中华老字号, 是牛羊肉泡馍馆。门上悬有『同盛祥』匾额,门两侧挂有著名楹联家、西安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解维汉先生所撰之联:
楼外有楼,伴鼓听钟开盛宴;
味中品味,追唐溯汉沐祥风。
匾额和联牌按汉唐风韵制作, 非常大气古朴。又如,西安古旧书店的『古旧书店』匾额,是鲁迅先生所题。楷书,黑底金字,驻足细品, 如若看到了伟大的中国现代文化的旗手鲁迅先生自信、坚毅的风骨。在门两边配有王懿荣先生用篆体书写的一副楹联:
“同盛祥”两侧悬有解维汉先生所撰之联
旧书不厌百回读;
嘉树新成十亩阴。
很有旧书不旧,读旧书立新意之感。走进西安的大雁塔、兴善寺、丰庆公园、革命公园、道教文化景区等,就会发现,在西安匾联艺术形式已被广泛采用, 这就充分地显示出了西安深远的文化底蕴。
西安大清真寺,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它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这次普查,在这里共采集楹联三十七副,匾额二十一副。其中用阿拉伯文书写的楹联有十三副。 据该寺管委会的马先生介绍, 这是一种用阿拉伯文字的变体,或者说艺术体,或者说龟体书写成的对联。是早年的一位阿訇所写。现在很少有人认识它了。 从现场赏析,它是七言联的形式,每个字呈龟形,上端有个小龟头,匀称地竖列成行,木板刻字,黑底金字。 这种楹联的联语,很可能是《古兰经》中的名句。翻译成汉语,也只能是个大意,很难用联律去要求。可以视为一种楹联文化的特殊现象。运用汉文化的楹联形式,来宣扬《古兰经》,也可美化或装饰寺院,打造学经守教的氛围。 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相融的一种表现。 此种楹联在南城清真寺等处也有所见。
在另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仁寺的黄财神千佛殿中也有一副楹联,上联用藏文书写,下联用蒙文书写。 广仁寺是一座喇嘛教寺院,僧人多从内蒙调遣,这种形式多半是便利语言的沟通所为。其联语可能是佛经中的咒语。 这种形式很别致,看后使人耳目一新。 前年在西安举办的世园会中,韩国馆门上用韩文书写了一副对联。据说在我国广西的纳西族一带,还有用东巴文书写的楹联。这些楹联,主要是它们遵循了楹联的两行幅式,上下联字数相等,用毛笔书写,挂在门两边等最基本的要素。 我们应从宽对待。从此看来,楹联书法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