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漳州市)初中优生自我价值感现状调查、特点描述及教育建议

2014-07-11 16:34赵曼丽
新课程·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

赵曼丽

摘 要:本调查研究以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自我价值感(SE)量表”和自拟“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为工具,采用“整群取样、集中采集数据”的方式,对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六年一贯制实验班”三个年级共240名学生,进行了初中优生自我价值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优生”对自我的认可度、接纳度较高,“外部因素”在不同的学生之间自我价值感的差异相对较小,“内在因素”在不同的学生之间自我价值感的差异大,不同年段优生的自我价值感在众多维度上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等特点。

关键词:优生;自我价值感;现状调查;教育建议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体验、判断、评价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情感与态度,是个体评价自己进而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自身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个体尊重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是个体心理素质一项重要的系统性衡量指标。

一、研究方法

本调查研究以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六年一贯制实验班”三个年级共240名学生为对象,以黄希庭教授等编制的“自我价值感(SE)量表”和自拟“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为工具,采用“整群取样、集中采集数据”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对回收的问卷(发放240份问卷,回收234份,问卷回收率97.5%)进行甄别,获取有效问卷208份,有效问卷率88.9%,调查数据录入后,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数据统计分析

(1)调查对象相关“基本信息”

206名调查对象的“户籍所在地”分布在漳州市下属的二区九市县中的十个行政区划,这一结果基本支持“漳州市”的调查范围;“家庭所在地”数据显示调查对象的城乡分布情况,便于对“城乡”的调查对象“自我价值感”进行比较;收集的“性别”数据,便于进行调查对象的“SE问卷”得分与该问卷的“全国常模”的比较;收集的“是否独生子女”数据,方便分析两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是否存在差异;收集的“就读年段、班级”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分布在初中学段的三个年龄段中。

(2)对象相关“家庭因素”统计

家庭对孩子的人格养成有深刻的影响。在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优化的过程中,家庭因素有广泛的影响。在“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拟定“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是否在意你的意见”这两个调查项目,依据之一是这两个“家庭因素”相对较稳定,依据之二是调查对象愿意就这样的问题做出回答。在甄别回收问卷的过程中,发现234份问卷中仅有两份问卷没有回答“父母文化程度”,而这两份问卷其他题目回答都完整。而被定性为“无效问卷”的都是因为“SE问卷”漏答了题目(或调查对象拒绝回答了个别题目)。

(3)对象“个人内在因素”统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在“小升初”时,通过测试后录取进入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相对于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无疑属于“优生”范畴。

调查“学业发展状况自评”的情况,试图了解“优生”在自己所属的群体中,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业,进而探究学业发展自评与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数据显示:调查对象的学业自我评价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自评“学业发展不理想”的学生占了近三成,比例大于自评“学业发展理想”的学生。

调查“是否有明确的升学目标”“是否有明确的就业方向”的情况,试图探究学生规划自己人生目标的差异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2.对象“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得分统计分析

(1)对自我的认可度、接纳度较高

漳州市初中优生的自我价值感在绝大多数维度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这是培养本土优生的一大教育优势。但男生在“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两个维度

低于全国常模,八年段女生在“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常模;七年段和九年段女生在“个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常模。

(2)“外部因素”不同的学生之间自我价值感差异相对较小

“家庭所在行政区级别(地级市、县级)”“家庭所在地(城市、乡镇)”“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这些因素对优生的自我价值感影响很小,不同类型的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没有大的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民主氛围”不同的学生自我价值感有差异,特别是“家庭民主氛围”对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很大。

(3)“内在因素”不同的学生之间自我价值感差异大

“学业发展自评”“是否有明确近期目标”“是否有明确的长远目标”这些“内在”因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不同年段优生的自我价值感在众多维度上呈现出“两头高中

间低”的特点:在自我价值感的十三个维度中,仅仅在“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两个维度上,八年段学生与七年段、九年段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其余的十一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一调查结论与翟洪昌、史清敏、黄希庭在《影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诸因素研究》中提出的“在初二和高三年级,价值感发展最快……”结论相反。漳州市初中优生自我价值感的这一特点的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育建议

1.改进、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帮助优生确立恰当的评价参照,理性地评价自己的学业

学生对学业发展的自我评价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

价值感。学生把学业发展自我评价的着眼点只是放在自己与身边同伴相比的不足之处,忽略或无视自己的长处,导致负面的“自我价值体验、判断与评价”先于并重于正面的,这不利于优生的成长。教育中应帮助学生寻找恰当的评价参照,以客观的评价标准,理性评价自己的学业。

2.加强理想、目标教育的前瞻性

初中优生,虽然年龄还小,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看似为时尚早,但从“人生规划”对优生的“自我价值体验、判断与评价”的广泛、深刻的影响来看,对初中优生进行“人生规划”的指导,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对于优生,学校、家庭的理想、目标教育都有必要把目光放长远点,不仅仅重视“眼前”的、现实的升学目标,更应该着眼于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

3.尊重学生性别、年龄等差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落实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德育课可以考虑打乱班级格局,针对男女优生,设计不同的有鲜明性别特点的德育课程,为男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机会,对女生加强人际辅导。

对于初中优生,八年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八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尤其是八年段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4.细化家校联系工作

家教联系上,有必要对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的母亲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两类母亲提供咨询、帮助,指导她们在家庭方面给予自己的孩子理性支持,帮助孩子提高“家庭自我价值感”。

有必要对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高中(含中专)”“初中及以下”三类母亲提供咨询、帮助,指导她们在心理方面给予自己的孩子理性支持,帮助孩子提高“心理自我价值感”。提请家长倾听孩子的意见,帮助家长积极、主动地营造家庭民主氛围。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心理科学,2003(02).

[2]钟慧,黄希庭.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2003(01).

[3]袁章奎,白杨,石艳梅.示范高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信特点的现状调查.教育科学论坛,2005(02).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编辑 郭晓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