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水墨画教学三原则

2014-07-11 06:16吴炤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水墨画小学美术原则

吴炤华

摘 要: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这一艺术形式传承着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民族审美定式和美学追求。傅抱石常说:传统中国画是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原则

小学美术教学中水墨画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能在小学起始阶段,就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并能一直保持到中高年级,既能把绘画内容表现出童趣又不失中国画韵味。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美术素质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一开始就来梅兰竹菊或高山流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学生画了一段时间之后,画面毫无生气,兴趣减弱,再也无法表现出一些新意。因此,小学水墨画教学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兴趣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的内容要引起学生兴趣

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水墨画,要练习不同浓淡的线条、墨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类似《下雨了》这样既有童趣又有墨趣的课题,假设让小学生与成人一样反复练习画线条的浓淡、长短、粗细、曲直,画不了几分钟就会枯燥无味,低年级学生学习关键要有趣;而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循序渐进,技法与内容相结合,如画人物画可以画身边的同学、常见的亲人朋友、感兴趣的动画片角色等。

2.导入新课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事实证明,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中年级的《发型变变变》一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用水墨画表现不同发型,上课开始,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发型的特点,然后话锋一转,问学生是否想知道教师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型,与课题相吻合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如,六年级《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本课教学目的主要是如何抓住人物脸型特点进行描绘,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欣赏几张头像。头像虽经过夸张、变形,但人物的主要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哪个人。进而引导学生画人物要抓住特点,可夸张、变形,对水墨人物画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水墨人物画的兴趣。

二、主题原则

教学主题无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习的内容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教学方向的定位。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成不同的主题系列,循序渐进,能把水墨画技法与主题内容有机结合,不单单是为了技法而技法、为主题而主题。如低年级学生可画小动物系列、花卉系列;中年级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提高,增加生活小品系列、街市小景、人物印象等系列;到高年级课增加戏剧人物、人物写真、校园风景、家乡特色等系列。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所看所想,要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些内容既可低年级学习也可中高年级学习,只是技法上的难易度,以及想象空间上的不同,教师应把握到位。

三、材料原则

水墨画主要看墨韵效果,看线条质量。那么宣纸和墨汁是决定这两大效果的主要因素。李可染大师十分感慨地赞道:“没有好的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纸是国画的生命线,无好纸绝作不出好画。”因此学习水墨画要用较好的宣纸。初学者对宣纸、水分把握得不到位,可先用半生半熟的宣纸,因其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沁,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复杂丰富的笔情墨趣;待能较好地掌握宣纸及水分的性能,可用生宣作画。墨汁也须讲究,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之处。对水墨画而言,既方便又实用的墨汁为一得阁墨汁,最好能用油烟墨条磨一下效果更佳。当然使用价格更贵的进口玄宗墨汁也未尝不可。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实验小学)

编辑 刘青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墨画小学美术原则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