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

2014-07-11 04:59李洪波
新课程·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语文教学

李洪波

摘 要: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工作目标。新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应该有个转变了。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需要;教育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要积极运用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语文学习。

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新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应该有个转变了。转变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转变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感觉自己还不错。总认为:教师有怎样的预设,就会有怎样的生成,都是教师在教学前要考虑的。自己上课,问题设置得巧妙,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我也沾沾自喜,陶醉于那种对学生有效的“引”,我怎么引,他们就怎么走;我怎么“导”,他们就怎么跟。也倍觉自己思维的灵活,也佩服自己精心备课时头脑中时刻装着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也似乎“了如指掌”。可是……

那是一次公开课,我讲的课文是《我的叔叔于勒》,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设计了十几个问题,并且给学生出具了阅读提纲。这种导学案的方式是我喜欢的一种方式。并且我考虑到:如果我提问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还是于勒的话,我担心学生很难回答准确……所以,在课堂上,我就直接告诉他们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然后问:“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有何性格特征?从哪部分内容中你体会到的?”学生在我正确提示的引导下,一个个预先设计的问题都得以顺利解决,一切都在顺理成章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胜利“完

成”。这时,我看了看表,还剩五分钟,按照课前我的想法:象征性地问问学生有没有问题,然后应让学生自己随便读读书。我“机智”地问学生:“有没有问题?大胆提出来,如果没……”没等我的话说完,我发现有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应是于勒,不是菲利普夫妇。”“老师,如果是菲利普夫妇,那么本文的题目为什么是《我的叔叔于勒》呢?”“老师,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若瑟夫。”“老师,你说菲利普冷酷无情,我觉得他对自己的弟弟还有一点同情,因为他对于勒的称呼并不像他妻子那样恨。”面对突对其来的发问,我不知所措,本来这一节课的目标已达到,怎么又出来这些问题?这时,下课铃响了……

进行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不善于反思就不会有提高和进步。对这一课的反思,我是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进行的。这一节课我上得很不好,想一想,问题就出在剩余的五分钟。问题就出在我让学生的提问,静下心来想想,学生的疑问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探讨价值的,看来问题出在我身上,是我压抑学生太久了,学习一篇文章很少考虑他们的需要,只是自己设计教学过程,也很少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回想以前,有多少次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居高临下向“芸芸众生”发问;又有多少次是我在灯下认真研究问题,为课堂如何发问而思考良久,又有多少次我提出问题后,全班鸦雀无声,我站在讲台上心里干着急。是的,我们为了学生思维的开发,设计一些问题来拓展他们的思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谁又能保证我们问的一定能满足他们所想知道的呢?我们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他们的疑问,我们可以通过“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来学习。以前也看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如,《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问题·学生》,当时并未引起我的太多关注,今天想来是很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前行的历史就是一部“问题史”,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与其要培养学生依赖我们提出问题后消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如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然后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一节课给我启发很大,在同事们的点拨下,我认真思考了这一问题,在第二节课一上课,我就让学生针对上一节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真想不到,学生积极性很高,尤其在争论谁是主人公时,突然,有位学生拿着词典向同学们解释“主人公”这个词的意思……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得到了解放,学生也得到了解放,而且,学生的思路也被打开了。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学生思维打开了,他们的思路也就宽了,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了,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特别重视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传统教学中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培育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能力培养。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太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进度完成,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更好地发展,应树立教学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学生,学生的需要是我们的工作思想。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习的主观因素,教师只有重视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以收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四川南部县升钟职业中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语文教学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