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同义词“再”与“又”的辨析及其相应泰语词对比

2014-07-11 11:22:32叶桂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泰语偏误副词

叶桂瑛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词汇教学中,同义词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汉语中同义词的数量很丰富,这给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造成偏误的现象。大多数的同义词是常用的词语,它们的意义很复杂的。《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也列出了很多意义复杂的同义词,如:把一被、不一没、能一会、常常一通常、又一再一还、正一在一正在、刚才一刚一刚刚等[1],泰国学生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对这类词语的辨析。汉语副词中很多的成员具有非常相近或者相同的意义,难以辨析它们异同的意义,例如:同义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很复杂,所以本文把两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再”和“又”词汇意义的辨析

根据吕叔湘(2009)《现代汉语八百词》,“又”的定义分为“又1”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或两个动作继续或反复交替,用于已实现的动作;“又2”表示几个动作、状态、情况累积在一起;“又3”表示语气;“又4”表示相加;“又5”表示另外;“又6”表示程度高。“再”的定义分为“再1”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动作;“再2”表示一个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再3”表示程度增加;“再4”表示语气,与否定词在后,有“永远不”的意思;“再5”表示另外[2]。根据吕叔湘(2009)关于“又”和“再”的词汇意义,我们可看出两者的意义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以吕叔湘(2009)“又”和“再”的词汇意义为依据,把两者的词汇意义分析如下:

(一)“再”和“又”词汇意义之同

1.“再”和“又”都可以表示重复或继续。如:

(1)(a)万一又遇见追兵呢?

(b)万一再遇见追兵呢?

(2)(a)我怕他又放出黑狗,拿起东西就走。

(b)我怕他再放出黑狗,拿起东西就走。

例(1)和(2)“再”和“又”都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或继续发生,一般的语法书都认为“再”用于未发生或未然的重复事件,而“又”用于已发生或已然的重复事件。如果仔细地分析会发现“再”与“又”的基本区别除了“未然/已然”以外,还可以在于它们的基本作用不同。黄主侠(1998)指出“又”的基本作用是“量化”,表示将同类动作、状态、性质加合在一起的相关性积聚,而“再”的基本作用是“顺序”,表示一先一后的两件事情。“量化”注重的是粘合关系,不注重时间关系的联系,而“顺序”是上下承接、是配合,注重时间关系的联系[3]。我们可看出尽管“又”和“再”都可以用于例 (1)和例 (2)中,但是带“又”的(a)句强调的是两件事发生的积累性,而带“再”的(b)句强调的是一件事接在另一件事后发生的顺序性。

另外,本文发现带“又”的(a)表示客观性,表示说话人陈述自己的动作。而带“再”的(b)表示主观性,表示说话人自己继续某动作的打算。

2.“再”和“又”都可以表示语气。如:

(3)他再也不来了。

(4)他再没说什么,掉头就走了。

(5)心里有千言万语,嘴里又说不出来。

(6)他又不会吃人,你怕什么?

(7)这点小事又费得了多大功夫?

根据例(3)到例(7)“再”和“又”都含有表示语气的意义。如果要仔细得分析,两者的用法有所不同,本文发现“再”只可以表示否定的语气,常用“再(也)不、再没”旳句式,例(3)和(4)的“再”是加强否定的语气。而“又”可表示转折、否定(常用“又不”旳句式)和反问的语气,例(5)表示转折的语气,例(6)表示加强否定的语气,例(7)加强反问的语气。

3.“再”和“又”都可以表示另外。如:

(8)懂英文的有小王、小李、老张,再就是老孙。

(9)又:前次所寄之书已收到,勿念。

根据例(8)和例(9)“再”和“又”都可以表示“另外”的意思,但是有不同的用法。例(8)“再”用于连接单句,有连接的功能,表示另外的意思。例(9)“又”用于加在书信或文章的额外补充的话前,后加冒号或逗号。

4.“再”和“又”都可以表示程度增加。如:

(10)难道没有比这个再合适一点的吗?

(11)他对待子女真是严而又严。

贸易份额主要集中在越南,与越南的密切往来主要得益于边境贸易(见图4)。2012~2016年,广西与越南贸易往来总额共981.89亿美元,占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的79.68%。其次为泰国,占5.46%;印度尼西亚占比4.87%。

“再”和“又”都可以表示“程度增加”但两者的用法有所不同,就是“再”要用在形容词前,而“又”前后要重复同一形容词。例(10)“再”用在形容词“合适”前,表示程度增加。例(11)“又”前后重复同一形容词“严而又严”表示程度增加,是更严格的意思。

(二)“再”和“又”词汇意义之异

1.“又”可表示几个动作累积在一起,但“再”没有这个意思。

(12)这孩子又会写又会算。

(13)孩子们又是害怕,又是喜欢。

根据例(12)动作“会写”和“会算”累积在一起。例(13)动作“害怕”和“喜欢”累积在一起,表示共同发生的两件事情。

2.“又”可表示相加,但“再”没有这个意思。

(14)一年又五个月。

(15)三小时又十五分。

3.“再”可表示一个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但“又”没有这个意思。

(16)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再回答大家的问题吧。

(17)好好休息,等伤完全好了之后再参加大赛。

例(16)和(17)都表示一个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例(16)的动作将在某一事件出现,而例(17)动作将在另一动作结束后出现。

二、“再”和“又”语法意义、语法功能的辨析

赵元任(1968)指出“再”和“又”充当副词,也可以充当连接词[4]。曾守得(1977)也指出 “再”和“又”充当副词,也可以充当连接词[5]。例如:

(18)买了些又酸又苦又涩的沙果儿。

(19)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上述的例句,两位语法学家认为“再”和“又”除了充当副词,也可以充当连接词,但是卢福波(2006)和刘月华等(2004)指出“再”和“又”只能充当副词[6],我们可看出语法学家对两者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有争论。

本文认为例(18)“买了些又酸又苦又涩的沙果儿”,由“又”的功能来看有连接的功能,表示“酸”、“苦”、和“涩”之间是并列的联合关系。但“又”基本上还是副词,因为它不能放在主语前面,例如:我们不能说“又我又他都来上学”,因此“又”的连接功能是由汉语副词“又”组成的连接成份,而不是“又”本来是连接词。例(19)中的“再”有连接的功能,连接“学习”,“学习”和“学习”之间是并列的联合关系,但是“再”基本上是副词,不是连接词。

总的来说,“再”和“又”的语法意义是一样的,就是两者都是副词,不是连词。它们的语法功能是:一、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二、不受另一个词的修饰;三、不能单独成句;四、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五、起关联的作用。

如果把两者细分,我们发现两者可充当重复副词(见例1-2)、时间副词(见例1-2)、语气副词(见例3-7)、关联副词(见例 18-19)、程度副词(见例 10-11)。

三、“再”和“又”相应泰语词对比

杨汉川(2003)在《泰汉双解词典》中指出汉语“再”和“又”相对应泰语的“”,“”的意义就是“Ik1”表示重复或第二次;“Ik2”表示重复或继续的动作,用于已发生的动作;“Ik3”表示假设;“Ik4”表示程度更加[7]。本文发现泰语还有其他词相对应汉语“再”和“又”就是“”,本文以杨汉川(2003)为依据分析,如下:

(一)“再”、“又”与泰语词的词汇意义对比

1.“再”、“又”与泰语词的词汇意义之同

①重复意义:泰语词的“Ik1”表示重复或第二次,等于“再1”和“又1”表示重复或继续。如:

明天再试一次。

这部书我前几天又读了一遍。

泰语的“Ik2”等于“又1”表示重复或继续的动作,用于已发生的动作。

他拿着这封信看了又看。

②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的意义:泰语的“Ik3”表示假设,等于汉语的“再2”,表示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就是说有假设的条件。如:

即使天再冷,风再大,我们也不怕。

③程度更加的意义:泰语的“Ik4”等于汉语的“再3”和“又6”,表示程度更加。

再多一点儿就好了。

希望工作顺利而又顺利。

山又高,路又滑,困难是不少。

又:前次所寄之书已收到,勿念。

2.“再”、“又”与泰语词的词汇意义之异

①重复意义相关时间的限制:泰语的“Ik1”表示重复或第二次,等于“再1”和“又1”,但是泰语的“Ik1”使用时没有时间的限制,可用于未发生的动作,也可用于已经发生的动作,但是 “再1”只可以用于未发生的动作,而“又1”只可以用于已经发生的动作。(见例20-21)

②重复意义相关搭配使用的词:汉语的“又1”表示继续或重复时,经常跟助动词“了”搭配使用。 “又1”相对应泰语的“Ik1”,但是泰语的“Ik1”有时没有跟助动词“了”搭配使用。(见例21)

③相加的意义:汉语的“又4”表示相加,没有泰语相应的词。如:

一年又六个月

(二)“再”、“又”与泰语词的语法意义对比

1.“再”、“又”与泰语词的语法意义之同

①语法意义、语法功能:汉语“再”和“又”都充当副词,有连接的功能,但是两者不是连接词。泰语相对应的词“ ”、““三者的语法意义一样,就是副词,也有连接的功能。(见例20-27)

2.“再”、“又”与泰语词的语法意义之异

①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再5(表示另外的意思)的语法意义是副词”,泰语对应词是"(Lae)”,而“(Lae)”的语法意义是连接词(等于汉语的“和”),连接单词、短语。如:

懂英文的有小王、小李、老张,再就是老孙。 (“再5”是副词)

③虚词功能的差别:汉语“再4”和“又3”都表示语气,在句子中可以出现,但泰语表示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没有出现。如:

他再没说什么,哭了就走了。

他又不会骂你,你怕什么?

根据上述的分析,本文把同义词“再”、“又”与相对应泰语词总结为下列表:

表1 同义词“再”、“又”与泰语词对应表

根据表 1,可总结为“再 1-3”和“又 1、又 6”相对应泰语词的“”;“再 4”和“又 3”都表示语气,意义比较虚,所以没有相对应泰语的词;“再5”表示另外,相对应泰语的“(Lae)”,(Lae)表示汉语“和”的意义;“又2”表示动作累积在一起,相对应泰语的”;“又4”表示相加,没有相对应泰语词;“又5”表示另外,加在书信或文章的额外补充的话前,相对应泰语的“”。

四、泰国学生使用“再”和“又”的偏误类型、偏误原因分析

汉语同义词“再”和“又”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泰国学生使用时错误率也比较高。本文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找出泰国学生使用“再”和“又”偏误的现象,发现泰国学生易犯三种偏误,即误代、遗漏和误加。

(一)“再”的偏误使用

1.误代“再”的偏误使用

(1)*她把工作辞退以后,再开始了学习。

(2)*而且留学一年后,我再延长了学习时间。

(3)*过了三个月,再来了一个和尚,这次来的和尚个子很小。

由此可见,例(1)-例(3)学生没有注意到动词后面或句子后面的“了”,“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所以正确的应该用“又”,因为“又”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用于已实现的动作。偏误的原因是受到泰语影响的干扰,泰语的“Ik”没有时间的限制,“已经发生的动作”或“未发生的动作”都用“Ik”,所以学生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2.遗漏“再”的偏误使用

(4)*我决定留在中国上本科,在这四年中提高自己回国。

(5)*我想首先考上大学想别的事情。

根据例(4)和例(5)偏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再”的词汇意义,而且没有掌握“再”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两个例句的后面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例(4)该改为“…再回国”,例(5)该改为“…再想别的事情”。

(6)*他每次上课前先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好好地教我们。

(7)*我认为应该先解决贫穷国家的饥饿问题,然后追求“绿色食品”。

(8)*先考虑三次,然后去做吧,这样就不会吵架,也不会出现社会问题。

根据例(6)到例(8)应该把“再”放在“以后/然后”的后面,学生遗漏“再”的原因是因为受到泰语影响的干扰,就是如果把这些句子翻译成泰语,就没有错误的地方,泰语可以理解的,所以学生就容易遗漏副词“再”,学生没有考虑到“以后/然后”的后面是继续的动作,也是没发生的动作,所以要加副词“再”。

(9)*从此以后,那个壶里的水也不干了。

根据例(9)应该改为“…,那个壶里的水再也不干了”,因为这个句子的“再”表示语气,把否定词放在“再”的后面,中间有时加“也”表示语气更强,有“永远不”的意思。学生遗漏“再”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再”表示语气的词汇意义。

3.误加“再”的偏误使用

(10)*病人不是又再有新的希望了吗?

我们可看出例(10)学生把“又”和“再”一起使用,偏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两者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就是“又”和“再”是同类的副词,在句中不能共现。例(10)应该用“又”,因为“又”可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这句话应把“再”删掉。

(11)*母亲的负担也没有以前那么再重了。

(12)*可惜,现在乡村变成一个小城市了,我都没有机会再看到那田野的风景。

(13)*凡事不要等别人做,或看别人再做,什么事都要自己行动。

(14)*有的人看了老人的错误,批评他们,但是过了以后我们才明白,我们也是再犯了一样的错误。

(15)*这时,这个和尚听到有声音,转身再看到了一个和尚正在接近他。

由此可见,例(11)-(15)学生偏误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汉语句子的意义和语境。例(11)的意义“负担没有以前重”,例(12)的意义“没有机会看到田野的风景”,和例(13)的意义 “看别人做”这三个句子没有重复的意义,所以应该把“再”删掉。 例(14)和例(15)应该把“再”删掉,因为例(14)中的“也”表示重复的意义了,不必要加 “再”了。例(15)中的“看到了”表示事情已经发生了,所以不能用“再”,所以要把“再”删掉。

(二)“又”的偏误使用

1.误代“又”的偏误使用

(16)*最后一次,又相信我吧。

根据例(16)应该把“又”改为“再”,因为句子的意义表示事情未发生的,所以要用“再”。学生发生偏误的原因是受到泰语影响的干扰,泰语的“”没有时间的限制,而“再”和“又”有时间的限制。“再”表示未发生的动作,而“又”表示已发生的动作。

(17)*父亲大人影响我最大的是他一直以来都鼓励我要求上进,一直迈向目标往前走,不要怕挫折,跌倒又爬起来,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灰心,总有一天你一定成功的。

(18)*我每次买书的时候,每当在书的封面上看到能吸引我的标题时,我一定先翻阅几页,看看它写些什么,若还能吸引我就再翻阅几页看看才决定该不该买这本书,然后又思虑一下我看了这本书有无益处,才决定买不买它。

根据例(17)和例(18)偏误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再”和“又”的词汇意义,这两个例句应该把“又”改为“再”,因为“再”的基本作用是“顺序”,表示一先一后的事情,所以要用“再”。

2.遗漏“又”的偏误使用

(19)*当她知道我的身世之后,对我同情又怜惜。

(20)*我正在学习经济贸易,学的内容多又复杂,一到晚上忙得不得了。

(21)*我认为,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但同时不仅仅是自己的,而是被送给别人的。

(22)*我看过一篇介绍这个问题的文章,其中有一句很有意思,但同时让我很害怕的话就是每抽一根烟就会减少寿命的一分钟!

上述的例句,学生偏误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又”的词汇意义。根据例(19)应该改为“对我又同情又怜惜”,例(20)应该改为“学的内容又多又复杂”,“又”可表示几个动作、状态或情况累积在一起,要用“又…又…”的句式。 例(21)应该加“又”在“不”前,例(22)应该加“又”在“让”前,因为“又”可以表示语气,例(21)和“例(22)中的“但”表示前句和后句有转折的语气,所以要加“又”。

3.误加“又”的偏误使用

(23)*它不仅危害着抽烟本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又影响了周围人的身体。

(24)*我越看她越有了一种不能说明的感情,她不仅是漂亮,而且又唱歌唱得也很不错。

(25)*我佩服他,又想要跟他那样坚强。

(26)*大夫、医学专家经常提到的是:听音乐对又身体又和心理健康可以起良好的作用。

(27)*孩子在跟父母一起生活中受很大的影响,我觉得父母必须教生活上又最基本的事儿、又最重要的事儿。

(28)*她每天又帮她的丈夫又在店里做事。

根据例(23)到(28)偏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句子中的意义和语境,例(23)-(24)句中的“不仅…而且…”的意义表示意思进一层,没有表示重复或继续的意义,所以该把 “又”删掉。例(25)的意义表示“他坚强,所以我佩服他,我想要跟他一样坚强”,这句话的意义是因果的关系,没有表示重复或继续的意义,所以应该把“又”删掉。例(26)和例(27)的意义没有表示动作或状态积累在一起,所以该把句中的“又…又…”删掉,而且例(26)的“又身体又和心理健康”例(27)的“又最基本的事儿、又最重要的事儿”,它们的句式是“又+名词结构+又+名词结构”是不正确的,因为“又…又…”的格式要跟“形容词”一起使用。例(28)中的“每天”表示动作经常发生,是对客观情况的描写和陈述,没有表示动作或状态积累在一起,该把“又…又…”删掉。

根据上述的分析,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找出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同义词“再”与“又”偏误的例句,分为误代、遗漏和误加。基于语料库的调查,“再”偏误最多的是误代45.56%,其次是遗漏 35.56%和误加 18.89%。“又”偏误最多的是误加 54.05%,其次是遗漏 35.14%,和误代 10.81%。另外,根据上述的分析,本文发现泰国学生使用“再”和“又”偏误的原因,就是:1.受到泰语影响的干扰(见例1-3,6-8,16);2.没有掌握好“再”和“又”的词汇意义(见例4-5,9,17-22)和语法意义、语法功能(见例10);3.没有掌握好汉语句子的意义和语境(见例 11-15,23-28)。

五、“再”和“又”的教学对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对策很重要,因为很好的教学对策有助于留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要根据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子的意义和语境、搭配使用的词等方面,提出教学的建议,如下。

在词汇意义方面:汉语教师该解释“再”和“又”所有的词汇意义,指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辨析各自的表达意义,多举例说明,让学生打好掌握两者的词汇意义的基础。泰国学生常出现的偏误是“再”和“又”的重复意义,所以汉语教师应该仔细地解释和强调关于“再”表示主观性,用于重复或继续的动作,多用于未完成,“又”表示客观性,用于表示动作、状态已经或将要重复、继续的情况,多用于已完成。学生发生偏误的原因除了没有掌握好两者的词汇意义,学生也受到泰语母语影响的干扰。泰语相对应的词“Ik”没有时间的限制,可用于“未发生的动作”也可用于“已经发生的动作”所以泰国学生使用时常常发生偏误的现象。

在语法意义方面:汉语教师应该讲解汉语“再”和“又”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就是“再”和“又”是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要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教师要强调的是它们不是“连词”而是有连接的功能。另外,教师也要强调两者不能同时出现,因为基于语料库的调查,学生有这样的偏误“*病人不是又再有新的希望了吗?”教师应该仔细地讲解关于“大部分的同类副词不能共现的原则”,因为这些都是汉语中的语法特点,泰国学生可能见过,但是不明白它们的语法功能。

在句子的意义和语境方面:除了教师要细致地讲解“再”和“又”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以外,教师应该更多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境。基于语料库的调查,泰国学生出现这样的偏误“*我想首先考上大学,想别的事情。”我们可看出学生没掌握好句子的意义和语境,所以遗漏了副词“再”。教师应该强调这一点,然后在不同的语境中举例,让学生多做练习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句子的意义和语境方面。

在搭配使用的词方面:“又”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时,常跟助动词“了”一起使用。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就出现这样的偏误“*我跟她说对不起,然后再开始喝酒了。”如果句子里有助动词“了”,教师该强调的是应该用“又”来表示。教师也应该强调关于“又”表示动作累积在一起时,要用“又…又…”的句式,它要跟“形容词”一起搭配使用。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到,就误用为“又+名词结构+又+名词结构”的句式。

再练习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做练习。练习除了在内容上有针对性以外,在形式上也应该是多样的。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上的注意力,有效掌握所学知识[8]。有关“再”和“又”的练习,可由浅入深地表现在如下几种形式:

1.在不同的句子、上下文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再”或“又”填空。

2.给出使用了“再”和“又”的句子进行判断和改错。

3.给正确地使用“再”和“又”的例句,让学生从中体会并说出语义上的不同。

4.给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依具体要求用“再”或“又”进行造句。

5.利用“再”和“又”写一段话或文章。

通过以上由易到难的练习,相信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好“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恰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1]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黄主侠.汉语副词再与又之教学语法.硕士论文.国立臺湾师范大学,1998.

[4]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M].加利福尼亚: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8.

[5]曾守得.国语与英语AND类似的对等连词研究.硕士论文.国立臺湾师范大学,1977.

[6]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杨汉川.泰汉双解词典[M].曼谷:Ruamsarn出版社,2003.

[8]寇美睿等.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泰语偏误副词
The Wheels on the Bus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31
副词和副词词组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文教资料(2009年35期)2009-04-13 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