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华
(菏泽学院 社会科学系,山东 菏泽 274000)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是享誉欧美的英国杰出史学家,多年一直从事世界近现及当代史研究,先后出版过十多部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200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他的新著中文版——《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这本书原版于1997年伦敦,是年愈八旬时霍布斯鲍姆精心编选的论文集,汇总了他从事史学研究的50余年间对历史问题发表的见解和阐释。全书共29.6万字,22章。无论是作者的研究方法,还是广博的内容,抑或是独到的观点,都体现了此书不菲的学术价值。
霍布斯鲍姆的青年时代,正是年鉴学派史学新范式确立并盛行的年代。霍布斯鲍姆深受其影响,接受了布罗代尔等人倡导的“总体史”的观点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与同行E·P·汤普森等创立了新社会史学派。他认为,史学不是社会科学中的孤岛,“史学家理应把他们的观察系统化,并从社会人类学家和与之相关的理论家那里寻找理论上的指导”。书中许多论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颇具领先地位的方法和思想。
跨学科方法的采用,拓宽了他的研究领域和思路,使他的分析更深刻,论说广泛而思辨,虽然一些地方过散,但巧妙地解决了一些史学问题,也增加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更为可贵的是,霍布斯鲍姆关注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并对这些趋势和成果在文中作出了反应。他的文章字里行间折射出跳跃的思维和智慧的闪光。《所有的民族都有历史》一文是霍布斯鲍姆对人类学家沃尔夫重要论著《欧洲与没有历史的民族》的书评,它和另一章《森林中的逃奴》都是作者从社会人类学角度来解释史学问题的典型。《奇特的欧洲史》一文则是从人种分析为出发点,淋离尽致地阐述了政治方案与地理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其他论文中,如《论来自下层的历史》,一些神学、系谱学的理论和例证也被用来说明问题。
另外,霍布斯鲍姆以马克思主义标识,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显然是迄今为止认识历史的最好指南”。作为一部西方史著,突出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应当视为本书的另一特色。颇具有象征意义的是,1997年初版这本书的时候,霍布斯鲍姆为了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特地写了《共产党宣言介绍》,编入此书最后一章。
书中论文写成于上世纪后三十年代的不同时期,作者晚年将之选辑成册,可以说集中了他一生史学研究中的精华。虽然22篇文章相对独立,但亦不乏存有联系。
关于历史对社会科学价值的探讨,霍布斯鲍姆称之为对自己职业所做的宣传广告。他并未停留在一味强调历史对其他学科的学科史价值上,指出就经验储备而言,当代人要依赖历史,社会科学亦是如此。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之所以谬误缠身,漏洞百出,即在于他使用了一些随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对未来生产能力的估计也缺乏历史性眼光。霍布斯鲍姆认为,社会科学家不能无视一个社会历史的变迁,他们“应时常走出自己的理论逻辑和专业范畴,进入广阔的总体历史领域,包括过去和现在”,并进一步阐明“在人文研究领域,我们必须按历史的思想方法来思考社会变迁、内部关系及变革”。历史学也汲取了其他学科营养,取得自身进步,两者的交融是双向的。然而作者亦在担忧这种交融正发生偏离和分裂。他认为一些学科或伪学科正以新鲜感作标签在内行中推销历史,把历史货物分别装进互不相通的容器中。
霍布斯鲍姆还认为“并没有什么经济史、社会史、人类学史或是精神分析史,只有一门历史”。这有些令人不能苟同。用霍布斯鲍姆自己的话讲,“历史学是从其他运用历史思维的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本文以为,这些分支史的出现正是二者交融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科学利用历史思维的表现。史学家们要做的不是批判他们利用了历史标签,而是打破这些容器间隔,将这些“货物”联系起来,组装成活生生的整体——历史。
有关作者历史观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书中前半部。霍布斯鲍姆阐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这是个历史学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他认为,过去、现在、未来是不可侵害的连续体。过去是人类意识的永恒范畴,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它为现在和未来确立了模式。但现在不是过去的复制品,过去不能在可操作意义上成为今天的模型,历史变迁通常无法使过去成为现在的指南。尽管预测的验证常受责备,但历史学家并不关心对预测的验证,因为预测对未来而言,只能说具有参考价值。“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从社会史到社会的历史》一文发表于1970年,阐述了他的社会史见解。他认为在诸多定义中,社会史是在一起生活的特殊群体,并按社会学的标准加以定义的人的历史,它是一种各式各样的历史,或者是某些类型的社会及其潜在关系的历史,或是被看作整体的人类普遍发展的历史,并强调经济史凌驾于社会生活之上,经济因素有着举足轻重意义。其他学科的方法应适当纳入社会史研究模型中。从1970年到现在,社会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篇长文仍被辑入书中,表明霍布斯鲍姆仍坚持他的观点是适用的。社会史至今没有公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课题,霍布斯鲍姆的总体史主张在中国也得到许多赞同,其他学者的看法也各具闪光点,有人侧重于下层史研究,有人趋向于与社会学的结合,更有人视之为全新的一套方法体系。各种价值取向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揭示历史的真相,是本书的一个主题。霍布斯鲍姆坚持自己的职业标准,除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外,他还泼墨批判了“出于非理性动机,对历史系统的扭曲”的行为,也就是特意制造历史“神话”的行径。不可否认,历史与当代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族主义、种族或原教旨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没有适用的过去,他们常常会捏造过去”。犹太复国主义论、日本伪饰教科书、希腊否认马其顿名称的存在等大量谎言和虚构使 “启人心扉的历史逐渐成为自我辩解的神话”。可悲的是,不少历史学者也参与其中,扮演了政治演员的角色。学术工具化,从这个角度讲,历史学也会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蒙蔽世人视线。这显然与历史学宗旨背道而驰。霍布斯鲍姆指出,辨识事实和虚构是历史学者的基本能力,历史学者不可能置身他的研究课题之外,但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从政治、民族的激情中退出,去清除和解构那些披着历史外衣的骗人之物,这应是史学家职业义务的一部分,不依他们的同情心为转移。这就是他对后辈学者的忠告,遍及数章,成为书中一条精神主旨。霍布斯鲍姆本人是一名非以色列籍犹太人,作为一名严肃的历史学家,他对犹太复国论调并不以为然,批评了以色列作家埃隆的言论。他本人已在履行着史学家的职责。这本书原英文版名为《论历史》,突出史学家——历史学活的灵魂,或许正是留美学者马俊伟将书名译为《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的匠心独具之处。
全书处处可见霍布斯鲍姆作为前辈史家的严谨的治史态度,他的经验之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洋溢着思辨的灵光。作此书评,如履薄冰,以上实难覆盖全书内容。且将本文评论置外,让笔者对这位史家的尊敬作为本文最后的注脚吧。
[1]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放桐.略论当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