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14-07-10 03:11侯剑华原黎黎李嘉伟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主题词社会科学人文

侯剑华,原黎黎,2,李嘉伟,3

(1. 大连大学 人文学部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3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高等学校的发展任务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省属高校办学优势,建好一批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国内一流重点学科,力争新增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成一批体现各校优势特色的重点学科。”[1]这为省内各高校未来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和发展契机。大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其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49 年4 月的大连大学,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历史、理学、工学、医学、管理11 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发展的综合优势。当前大连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已经进入了“调结构、建特色、上层次”的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历史演进、研究的优势领域和研究前沿问题等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总结,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的展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貌,对优化学科建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对大连大学建成规模适度、质量优异、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部分学科居于省内领先地位、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地方高校一流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产出情况

本文统计分析的数据来自于CNKI 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依据该数据库的文献收录情况和研究需要,选取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和经济管理科学四个文献目录库,选取期刊、特色期刊、国内会议及国际会议等文献来源库,检索出数据库中收录的大连大学产出的全部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数据,绘制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年文献量分布状况折线图(图1)。

图1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产出文献逐年分布图 (CNKI 收录)

从文献的产出来看,1984—1996 年大连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文献量较少,最高年份文献也不足百篇。1996—2001 年文献量较上一阶段有所增加,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献涌现出过百篇,属于平稳积累阶段。2001—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献产出整体上增长迅速,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

1.1 文献产出的整体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文献所属研究领域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1119 篇)、中国文学(507 篇)、体育(407篇)、外国语言文字(396 篇)、企业经济(330 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52 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51 篇)、旅游(226 篇)、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203 篇)、音乐舞蹈(193 篇)、中国古代史(171 篇)、中国语言文字(152 篇)、世界文学(144篇)等方面。从产出文献的作者来看,发表文献数量较多的作者主要有王立(171 篇)、王禹浪(86 篇)、郑岩(71 篇)、李倍雷(70 篇)、王洪斌(60 篇)、张晓刚(58 篇)、葛志毅(56 篇)、单艺斌(53 篇)、张昕(48 篇)、张景明(47 篇)等。

从文献的引用情况来看,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是出自丰玉芳、唐晓岩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文,被引频次441 次,其次是《大连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103 次)、《对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分析》(102 次)、《美国反垄断法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79 次)、《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76 次)等。(截止到2014年5 月)。

1.2 产出文献的课题资助状况

从大连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来看(如表1),大连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整体项目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基金立项数量与基金立项类别不断增多,同全校的各类研究相比,大连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教师科研实力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表1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情况列表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1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1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 6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5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4 辽宁省科委基金 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3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3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2

2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特色

在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工具方面,研究主要通过当前国际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的先进工具-CiteSpace 应用软件系统来实现。它是由美国Drexel 大学的华人学者Chaomei Chen 博士基于JAVA 程序语言编写的专门用于引文分析的信息可视化应用软件。软件基于共引分析的原理,通过对文献数据信息的计量和可视化处理,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随着时间相关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内部联系。通过对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可视化使研究者能够直观的辨识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的演进[2,3]。本文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文献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1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通过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绘制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文献的主题词与作者混合网络知识图谱,图谱进一步展现了研究较为集中的学科领域主要有高等教育、中国文学、体育、外国语言文字、企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和旅游等。图2 为选取的知识图谱的主体部分。

从知识图谱的结果来看,出现频次较高的主题词主要有“大学生”、“高校”、“大连”、“大学文化”“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创新”“佛经故事”、“辽宁省”、“教学模式”等。出现频次较高的作者有王立、王禹浪、郑岩等。从图谱中可以看出中部偏右较集中区域主要有“大学生”、“创新教育”、“大学文化”、“创新”、“课堂教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师”和“以人为本”等与高等教育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学科相关的主题词,这部分的代表作者有王洪斌、刘莉等。而在中部偏上区域有“大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培养”“教育”、“高校”等与旅游学科领域相关的主题词,其中的代表作者主要有郑岩、张景明等。右中部主要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关键词有“中国古代社会”,代表作者有王禹浪和葛志毅。图谱右下方以作者王立为中心,围绕“佛经故事”、“主题学”、“母题”、“教学模式”等主题词代表了中国文学学科中的文学主题学。

图2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图谱

2.2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色领域

在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献的主题词与作者混合网络的基础上,对网络中的计量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为展现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色领域,选择网络中的突现率(Burst)指标进行分析。这一指标较高的主题词通常表明是网络中共现频次出现突然变化的节点,统计出本研究的高突现率的节点信息(包括主题词和作者)列于表2 和3。

表2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高突现主题词列表

7.27 "母题" 4.81 "循环经济" 6.95 "文化研究" 4.77 "生态美学" 6.79 "佛经故事" 4.76 "健康体能" 6.36 "汉译佛经" 4.69 "文化理念" 6.3 "日本" 4.68 "美国高等教育" 6.28 "网络文化" 4.67 "生产性服务业" 5.83 "信息可视化" 4.66 "高校教师" 5.79 "中小企业" 4.6 "朝鲜" 5.65 "绘画作品" 4.6 "日本文化" 5.65 "设计作品" 4.53 "社会性别" 5.63 "因子分析" 4.45 "宗教信仰" 5.62 "影响因素" 4.42 "日本社会" 5.5 "大连市" 4.26 "孔子"

表3 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高突现作者列表

大连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主题词中,突现度最高的是“研究”、“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双语教学”、“美国高等教育”、“高级教师”等主题词突现度也较高,结合原文献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主要代表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特别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等相关问题研究。“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循环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则为企业经济领域,“辽宁”、“日本”、“大连市”、“俄罗斯”、“朝鲜”、“日本文化”、“日本社会”为地域范畴。其中“日本”、“朝鲜”这类主题词与张晓刚教授主要研究的日本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较为密切。2006 年以来发表与日本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比较城市史等方面研究的文献有55 篇。其中,2007 年发表的《日本幕末横滨开港与锁港之争》被引近10次,下载300 余次。“网络文化”、“信息可视化”、“网络环境”则为互联网信息范畴。“母题”、“佛经故事”、“汉译佛经”、“他者”、“宗教信仰”为文学主题学领域。这些主题词体现了大连大学侧重高校教育,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特色研究。从“绘画作品”、“设计作品”、“生态美学”、“健康体能”等高频突现词可以看出,美学、艺术设计学、体育社会学等也是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色领域。

从文献的作者来看,李倍雷研究领域为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等方面,侯剑华主要为科学技术管理领域研究学者,丁辉主要研究体育领域,王立为文学领域学者,徐立伟为中国文学及文艺理论学科研究学者,刘卫英主要研究中国文学、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曹盈主要研究外国语言文字、中国语言文字和中等教育。王立主要研究文学主题学方面,他在我国文学主题学领域研究近30 年,除数据库收录的学术论文以外,他实际发表文学主题学的相关研究论文300 余篇,学术专著20 余部。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王立于2000 年发表在《浙江学刊》杂志的《中国文学中的主题与母题》一文。被引频次28 次(截止2013 年12 月),下载近900 次。根据突现率较高作者的研究成果同样可以发现大连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特色研究领域,文学主题学、文艺理论、体育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学、科学技术管理学等继承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又侧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

3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和研究建议

通过对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献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坚持均衡化与特色化并重的原则,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下,建设和发展有实力的特色学科。提高大连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能力,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3.1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色建设

中国的学科规范,按照教育部的划分,高校几乎拥有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点,在所有的高校里面就构成了完整的一级学科体系,高校的学科完备,学科优势最为明显[4]。然而不同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对大连大学来说,认真回顾历史,仔细总结经验,虚心吸取教训,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和特色,促进各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通过学科交叉努力挖掘特有的学科前沿和增长点,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地方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整体竞争力和地位。

3.2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建设

科研人员在从事研究的不同阶段,其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产出率具有不均衡性,因此科研人员的年龄和职称构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中研究能力指标的一部分。首先,在扩大科研人员数量的同时,要保证其质量,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挖掘青年学者的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加强受教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更深地了解自己专业与人文社会科学内在联系。一方面,改变片面认识,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心理健康,易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人才的现代化与社会发展同步;另一方面,培养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接班人,扩大了科研队伍,使科研具有传承性。

3.3 加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的培植力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除了国家和社会的基金立项支持,高校也要通过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在整个学校科学研究中的地位,调整和发展本校的学科培植项目的支持,以便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从而极大地去激发广大人文社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在校级课题立项中,科研管理部门应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扶持,并将校级课题研究定位于申报纵向课题的预研,这样经过了较充分预研的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和初步成果,从而容易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3.4 鼓励跨学科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

强化跨学科跨单位的自由组合,对重大理论和应用性课题和重大项目实行联合攻关。跨学科研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提倡和推进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包括科技界和社科界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共识。跨学科研究不但有助于科学的进步,也有助于科学实践的成功[4]。学术交流要由过去的接待型转向合作型,由过去的单一型过渡到综合型,拓宽交流领域,提高合作质量。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尽力争取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著名专家和企业家建立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5]。作为综合类高校的大连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要紧密的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类高校的人才和信息优势,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走上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1]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N]. 辽宁日报, 2010-12-21.

[2] 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57): 359-377.

[3] Chen C.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 5303-5310.

[4] 范建华. 关于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思考[J]. 学园, 2012 (01): 16-19.

[5] 贾毅华, 李晓君, 刘吉林. 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新思路——西安交通大学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举措[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S1: 32-33.

猜你喜欢
主题词社会科学人文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人文绍兴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