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作文训练,教师必须认清一个事实:通过教学,作文能达到优秀的,可能一个也没有。大多数学生只能写简单的通顺的文章。我很赞成黄厚江老师表达的观点:“中学语文教师能够承担的作文教学内容只能是: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学会常见的文体写作,能写切合题目要求、文通理顺、言之有物的文章。”(《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1期)但不管怎么说,学生们的文章都是借助自己特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念想的,是学生表达自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
余秋雨先生说:“中学生作文,把事情说清楚,把心情写出来,这是最主要的。”所以,让阅读的人能清晰地领悟文章的思考和情感,是写作最重要的目的。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作文训练的目标就是能写记叙文,也包括有人称之为散文化的记叙文。不是初中要求的,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的简单的记叙文,而是内容和写作方法复杂一些,更强调表达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文章。
然而现在学生的写作现状是,他们写文章普遍没有“表达自我”的习惯。以《记一件事》为例。学生的开头:“假期中发生的事有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下面这件事。”结尾:“这件事多么有趣啊!至今让人无法忘记。”十篇中有八篇会这样写。
文中记述的这件事,喜欢用第三人称“他(她)”或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写,很少出现第一人称单数“我”。哪怕文中有“我”,也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从不发表意见,从不表露感情。就连那些所谓的作文尖子生,写自由作文能表达自我,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则往往不表达自我。由此可见,学生作文呈现一种与已无关的状态。
在高一阶段,一定要纠正学生这种不良的写作方法,因为这与写作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
要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我”,首先要贴近自我,写出自己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被称为优秀的文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作者主观的感情。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也认为,人应当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灵魂的活动。老舍是一位平民作家,在《想北平》中说,他喜欢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与整日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出来的不一样,渗透着他极为自然的、深刻的对北平的喜爱与思念。
作为一个每天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写作必然受到生活阅历的限制。生活本身就平平常常,作文的题材难免单调重复。但是,我们对于普通学生看似平平常常的生活,也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烦恼。
其次通过平凡人、平凡事来抒写真性情、真情感和生活智慧。
要求学生熟读课本中名篇、名段,教学生看作家怎样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大脑思考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用身心享受生活;领悟作家是怎样用文字来表达思维过程的,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写作思维的改变。
《金岳霖先生》中有个传神的细节描写,“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写出了金先生不以师道为尊,不故作高深,与人平等,与学生亲近的独特的个性。如果不仔细观察,是不能写出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的。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这是《今生今世的证据》的结尾,写出了刘亮程对人生的思考。当精神家园不复存在,人就像失去根的浮萍。让学生知道生活不仅仅是现实的吃睡,也是我们思考人生的对象。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地坛里的一切生命都按自己的方式活动着,向人们展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个性化体验形成的境界,给人强烈的震撼。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史铁生是用耳朵写作,用鼻子写作,用眼睛写作,更是用心来写作的。
《江南的冬景》描写了一幅悠闲的冬日农村图。“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连作者都说“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又说“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是自然,欣赏自然之美也是学生的一种能力。
通过对课文中范文的讲解,唤醒学生在沉睡状态中的“我”,培养学生敏感的内心,细腻的感受,就能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并且这些流露的感情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
最后要学会捕捉生活感受。
王尚文先生曾指出:“最重要的是写作者作为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的观察、感受、体验、思考,它们一旦被碰撞点燃,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对一般学生而言,重视自己的生活体验,就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套用苏轼的话,即“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观察体验决不会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观察体验也不会相同。不重视感受,是写不出表达自我的文章的。
一个能表达自我,善于表达自我的学生尤其要重视生活的感受力,这对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前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虽然可以学习写虚构的作文,但仍然要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只有身处真实环境之中,学生的感觉器官才能逐渐从懵懂到自觉,从迟滞到敏锐。
针对学生对生活缺乏内心感悟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告诉学生凡事不要仅以“有用”为学习的选择,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启发他们了解社会的同时,启发他们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东西。鼓励极大多数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促使一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有创意、有个性的思想。让学生从“有”中发现“无”,从眼睛中看到声音,从耳朵中听见色彩,从“美丽”中发现丑恶,从静止中发现变化。
写作训练时,布置了一个老题目《寒假记事》,只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做到“表达真情实感”。事件不论大小,立意有价值无意义都可以。改完以后,第一次大范围地表扬学生。仅举几例如下。
△让它(狗)恢复对自由的渴望,又让它失去希望,我更残忍。(许菊妹)
△(带鸡乘公交车)因为他的那只鸡的出现,才没人发现我的那只鸡。(楼建登)
△平常看人家撬沙子,手拿铁锹一插,脚一跺,再手一抬,便利索地将满满一锹沙子撬了起来。我寻思着这撬雪应该跟他们撬沙子一样,便照着他们的动作想一气呵成,只是这外行人终究是有点班门弄斧。等到将整个铁锹头插入雪中想抬起来时,竟不知是这雪太重了还是铁锹原先便沉,压得手抬不起来。最后撬起来并经过艰难的运输倒在路边的雪是少得可怜了。
△(捧微波炉坐公车)我不是很乐意,因此我跟他说了半天,但我还是被他说服了。不,是被意大利面说服了。
在车上,我只管低头玩手机,因为我不想看见别人用奇怪的眼神望着我。……不管怎样,一路上,我始终觉得奇怪加别扭。
我要求老表给我弄碗意大利面。他也觉得我挺辛苦的,……终于轮到我享受的时候了,那面味道的确不错,回味无穷。只是那份量,真的是少了一点。(齐柯)
△当我知道老爸要去捉鱼时,立马关掉电脑穿起衣服,然后坐在车上等他——我也要去捉鱼!
池塘里老爸捉着鱼,而塘边站满了街坊邻居,他们一会儿说某条鱼个头真不小,一会儿呼喊着老爸的名字告诉他哪儿还有一条漏网之鱼。
当时我还觉得这葡萄酒跟饮料似的,一点儿不呛喉,没想到几十分钟后满脸通红,头晕无比,这次真是“失策”了。(罗彬杰)
说他们写得好,无非是写出了最真实的状态,完成了作文训练的要求,并不否认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只是想说,在高一阶段,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超过了技巧的运用。
陈蕾,教师,现居浙江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