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社会的长冶久安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浅析

2014-07-09 21:44扎西次仁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西藏

扎西次仁

【摘要】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稳定和谐,要依靠对藏区人民心理素质的教育,尤其是对处于西藏地区未来发展主导地位的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加强藏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引导藏区人民在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树立积极的自尊心、自信心、抗挫败能力,为藏区社会的长久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西藏 社会安稳 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35-01

西藏地区的发展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国家的重大议题,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早已被视为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策略。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变化激烈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文化的冲突,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选择中的大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出现了种种困惑、迷惘、焦虑等心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们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社会培育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与不断进步。

一、藏区大学生的特点

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以及风土人情,藏区的大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发展中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民族意识强烈。民族意识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经济生活与历史发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原则上要求学生在高考以前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就读,因而在进入大学之前一般的学生都在自己生长的地区念书。而进入大学后,各地的学生分布五湖四海,很多外地的学生进入西藏,也有很多的藏族学生进入其他省市,这样就造成了一定文化上的不适应,很多藏区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只与本族的同学进行交往,形成“小群体”,民族意识极其强烈,表现出一定的排外性。

(二)性格豪爽刚正。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域辽阔,民族文化底蕴厚实,特有的民族文化让这些学生从小便养成了很豪爽,刚正不阿的性格。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待人热情憨厚,对待朋友、亲人更是愿意“两肋插刀”。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众多文化的汇聚,导致文化之间激烈的碰撞,有些藏族学生由于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因而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是非混淆,对自身及社会的发展极其不利。

(三)心理脆弱。长期的民族聚居状况让西藏地区的学生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意识,并对民族群体具有一定的依赖意识。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不得不面临脱离群体生活的困境,但强烈的民族意识导致自身滋生了一定的排外思想,因而对融入到其他的群体中产生困惑。同时,由于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差异,在与其他民族学生进行正常的表达和交流上,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再加上一些农牧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较贫困的环境中,心理上都会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情绪,心理较脆弱。

二、新时期藏族大学生心理上面临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的发展步伐,社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藏族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局面,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

(一)文化的碰撞造成的心理落差。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使得藏族地区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内地上大学,在离开了聚居多年的生长环境后,这些学生要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语言文化上的不同、风俗习惯上的区别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指导,这种巨大的文化落差使得这些学生常常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并滋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再加上藏区一直以来的发展相对内地省市较为落后,尤其是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在面临了一系列的不适应及挫折之后,往往产生了自卑、低落、迷茫情绪。

(二)观念上的差异,引致心理上的矛盾与不理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中国不断在经济上取得巨大进步,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地区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变化,面对竞争更加坦然,并能通过努力不断改变自身的状况,同时这些开放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上也更为开放。而西藏地区信仰佛教,佛家思想提倡的是超脱世俗,善待万物的观念,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很多藏族学生自小便对这些功名利禄较为淡薄,面对激烈是社会竞争,他们既矛盾又向往。同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藏区学生对教师毕恭毕敬,被动接受教师意愿较强烈,对很多学生与教师讨论、争论的现象无法正确理解。

三、新时期对藏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藏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实施。

(一)创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尽快适应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差异会带来众多方面的差异问题,因而在对藏区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最重要的是要消除文化上的不适应,从根本做起,让学生逐渐消除文化碰撞上的恐惧,积极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首先,在藏区学生入学时,进行入学教育,对相关的文化、生活、环境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从心理上有所准备。其次,带领学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让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加强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同时也要加强藏族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交流,通过举办晚会、交流会、趣味运动会等方式,让藏族学生与其他学生做好交流工作,加强了解,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的陌生感。

(二)加强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尽快适应到现实的社会发展中来。学校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因而要加强教育工作的力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推崇,同时也要适当地对其中应摒弃的文化进行批判,引导学生改变墨守成规的心理,同时对西方文化中的先进部分进行学习,积极鼓励藏族学生以开放的视角,勇敢面对社会上的竞争,奋发图强,在学习上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西藏社会的发展储备才能。

(三)建立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强心理辅导。由于一些藏族学生在心理素质上较为脆弱,环境的不适应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消极心理,进而带来众多的问题,如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自我消极评价等等,最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扭曲,对社会发展带来威胁。因而,高等教育要专门针对学生的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适时为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同时,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相关的帮助,积极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缓解,减轻心理负担。除此之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测试,以适时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辅导,帮助他们从根本上克服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以及社会适应上迈出积极向上的一步。

四、总结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存在的,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西藏地区的长治久安,需要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学习上、生活中以及文化碰撞过程中的不适应,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积极拼搏、敢于挑战、抗压以及抗挫败的能力,逐渐树立全面的人格,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为西藏地区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享杰.心理学——学习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林宗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西藏
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我们一起去西藏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西藏:存在与虚无
西藏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