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秋淼
2013年,京津冀三省市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稳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首都经济圈”规划范围得以明确,扩容后的首都圈区域一体化步伐将显著加快。展望2014年,“首都经济圈”规划的正式批复和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规划编制的开展,标志着区域合作共赢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将显著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首都经济圈”成为引领全国科学发展的制高点。
2013年,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首都圈三省市经济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各季度增速总体平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三季度呈现稳中向好迹象。
从整体看,1-9月首都圈三省市经济总量达4493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7.7%的水平,区域发展形势良好。在全国重点发展区域中,首都圈三省市GDP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1.7%,与去年持平,连续三年超过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全国第二大经济圈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3年,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全国范围内结构调整的力度,更加突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首都圈三省市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同时,需求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1-9月,京津冀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2%、17.2%和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8.6%、13.5%和13.3%。
在东南沿海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首都圈对外贸易更加活跃,北京和河北出口增速出现反弹,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出口额分别增长7.9%和3.3%。
2013年以来,首都圈三省市以打造全球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高地为目标,加快产业升级调整步伐,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差异化梯度化发展特色日益显现。
2013年北京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全市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26.1%、14.5%和8.9%,高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在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技术等产业带动下,三产保持稳定增长,达到7.5%。
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从去年9.8%进一步回落至9.5%,区域发展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平原造林、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成为市政投资重点领域,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49.4%。
全市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6.2亿元,增长7.5%,与上海同列全国各省市末位,较去年同期回升0.2个百分点,三季度经济出现进一步回稳迹象,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继续依托滨海新区带动作用,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生产和效益同步提高、美丽天津建设卓有成效,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优。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23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连续两年居于全国首位,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
天津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十分活跃,增长24.7%,占总投资比重达到51.2%,成为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大众餐饮发展迅猛,网上零售增势强劲,居民人均消费增长8.9%。同时,出口国别结构不断优化,外资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贸下滑的影响。
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其中八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1%,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7%。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全年淘汰140万吨钢铁、229万吨水泥等落后产能,关停440家重污染企业。
加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压缩过剩工业产能,工业生产实现了基本平稳,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47.3亿元,同比增长8.5%,较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河北省大力改善投资结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达61.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为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上升至78.9%,出口有所回暖,同比增长3.3%,较上半年回升1.7个百分点。
2013年河北实现夏秋粮双丰收,1-9月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9.6%,第一产业的区位商稳步提高至1.4。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装备制造业比重提高,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7.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扩容助推区域共赢发展
首都经济圈区域规划已编制一年有余,新版首都经济圈将扩容至京津冀三省市全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沿海地区、首都经济圈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支撑,京津冀三省市对深化合作取得新共识,签署了一系列强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议。
另一方面,首都圈三省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区域水资源、能源严重匮乏、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大气污染成为笼罩在区域未来发展前景上的一片阴霾,挥之不去;区域城镇体系还不完善,各城市发展阶段差异明显,内部发展落差较大;市场要素还不够活跃,市场化协同推进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以上种种优势因素和存在问题,均使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显得更加迫切。
扩容后的首都圈将以三个省级行政区整建制进行跨行政区域资源整合和功能协作,将更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梯度优势,合力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诸多问题,使首都圈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真正实现面向全球、辐射全国、服务首都、共赢发展。
大气环境治理将成合作试金石
2013年突如其来的严重雾霾天气成为笼罩在首都圈三省市上方的一道阴霾,严重影响了地区生态环境、居民健康和区位优势。在环保部发布的第三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污染较重的前10个城市有7个位于河北,天津位列第7、北京侥幸未上榜。首都圈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40.9%,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1.6%,严重污染天数为1.3%。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78.4%,重度污染比例为0.3%,无严重污染天数。珠三角地区9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6.0%,重度污染比例为1.5%,无严重污染天数。在空气质量上,首都圈被另外两个经济圈远远甩在了身后。
由于区域独特的地理结构和产业特征,京津冀大气污染物相互传输、相互影响,尽管区域内每个城市都为防治大气污染做了大量工作,但区域性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近年来日益突出。面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明确要求和三省居民改善环境质量的深切期盼,首都圈三省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和行动计划。但是,空气污染问题不是一个区域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三省市只有切实加强合作、尝试制度突破并做出必要的利益牺牲,才有可能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防治也成为了首都圈能否成功实现区域全面合作的突破口和试金石。
2014年首都经济圈发展势头总体平稳
从国际形势看,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依然乏力,欧美主要经济体将相继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外需的疲软和美国传统工业回流总体不利于首都圈各省市出口改善。但全球流动性趋紧有望进一步降低原材料价格,以及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制裁告一段落成为外贸领域有限的利好因素。
从国内形势看,2014年国内经济仍将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在“稳增长、调结构”之间保持平衡,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的可能,财力和物力将更多地向结构优化升级和民生保障和生态环保领域倾斜。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将对经济复苏释放出强烈的利好因素,为首都圈三省市把握改革红利、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迎来契机。
从区域层面看,京津冀于2013年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将发挥实际效果,区域间的产业合作深度将显著加强,围绕首都圈规划实施的一系列资金、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将陆续展开,首都新机场、通州医疗城、京石高速、银滩新区、沿海经济带等诸多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将为区域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初步预计,2014年首都经济圈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在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情况下,三省市GDP增速可能略低于2013年,在10%左右,占全国的比重接近1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外需有所恢复,高端制造业表现依旧强劲,传统工业调整面临阵痛,服务业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