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4-07-09 20:08徐迎
科技视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现状政策

徐迎

【摘 要】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施的一项中长期人才发展计。该政策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但从政策实施绩效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思考,立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形势和大背景,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提高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绩效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政策;现状;分析

根据《2013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六年多来,全国共选聘36万余名大学生村官,其中23万名在岗,13万名期满流出[1]。江苏省南通市于1998年开始探索大学生村官政策,2007年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推进“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南通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日趋成熟,目前全市共有大学生村官1868名,其中,男性873名,女性995名;研究生学历63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8%;中共党员1542名,占82.6%。

1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大学生村官政策使得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他们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2]。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找到了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点,广大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开展为民便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1.1 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不够开放等问题。大学生村官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文化知识,拥有一定得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与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官相结合,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3]。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班子后,使得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都得到较大优化。以南通市为例,已经有117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502人当选村副书记、副主任以上职务,126人担任村“两委”正职,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全市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3.5岁,大专以上文化占比提高了13%。

1.2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凭借掌握专业知识、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等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思想、新认识、新技术。南通市以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为切入点,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在创业富民中成长成才。全市共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36家,组建创业合作社20家,创办项目369个,注册资本达到1.8亿元,吸纳劳动力5800多人,带动了210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南通市大学生村官打造的电子商务创业富民品牌“农宝网”在全国产生影响,已有951类共1200家网络店铺在线经营。

1.3 有利于促进形成农村文明风尚

农村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事关农村和谐稳定大局。南通市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优势和特有的朝气、活力,广泛开展政治形势教育,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引导农民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帮助农民形成新的学习和娱乐方式,有利于农村心灵家园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风尚的树立。

总的来看,大学生村官政策全面实施实施六年多来,社会各界是予以肯定的。根据《2013中国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连续六年的典型抽样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当初的选择表示满意,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管理、使用、培养机制逐步健全。

2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村官作为中国独有的一项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经历了探索、完善的过程,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之间存在着一定偏差,需要我们予以全面准确的认识。

2.1 大学生村官的法定身份难以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后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学生村官在村委会中担任主任助理的职务引起了争议,因为法律上没有这一职务的规定。同时,大学生不是本村村民,原则上不具备被选举权。

2.2 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相对比较高

笔者通过与大学生村官的接触得知,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认为只有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才算是进了“保险箱”,才算了真正的就业。因此把村官岗位知识当作临时性、过渡性岗位,一门心思想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或者事业单位,有的只是想作为考研的加分依据。笔者对所在学校2010年选聘的50名大学生村官随机调查显示,到2012年仍在村官岗位的只有24名,流失率超过50%。

2.3 大学生村官还没有真正融入农村工作环境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大都对农村缺乏深层次了解,在农村的生活条件、综合实践能力、与当地村干部和群众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真正融入农村。根据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的调查显示,61.7%的大学生村官存在精神上的孤独感,部分地区承诺的物质生活保障也没有到位。

2.4 后续管理缺乏制度性约束

部分地区满足于完成选聘任务,对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投入的精力不够,对培养锻炼、考核激励、畅通出口等方面研究不够透彻,主动作为不够。笔者与大学生村官交流中得知,有的地区没有制定管理实施现则,把管理权限完全交给镇村,出现了村级不想管、镇里不去管、县级组织部门管不到的现象。有的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出现了大学生村官“在职不在村”、“在职吃空饷”、“在职不做事”等现象。

3 对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现状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