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然而在新一轮的区域自由贸易谈判中,中国在亚太地区却遭遇贸易瓶颈,屡屡受挫。在此背景下,中国从全局出发把建立上海自贸区作为二次“入世”的突破口。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参与到全球新一轮贸易规则的制定中,获取更多主动权;有助于将上海打造成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升级。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可解决中国在亚太地区遭遇的贸易瓶颈,优化贸易格局,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亚太地区;贸易格局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5-0034-03
[作者简介]张孝静(198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它顺应了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要求,是一项积极主动的贸易战略举措,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当前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格局调整优化有着重大意义。
一、中国对亚太主要国家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其中进口1.95万亿美元,出口2.21万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6%、7.3%、7.9%,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服务贸易额539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其中进口3291亿美元,出口210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7%、17.5%、10.6%。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稳中有进,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中国对亚太地区贸易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日贸易额持续下降。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中日贸易额为3428.9亿美元,同比下降7.4%。2012年为3294.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9%,其中,我国自日进口同比下降8.6%,对日出口小幅增长了2.3%。2013年中日贸易额3125.5亿美元,同比下降5.1%,其中,进口下降8.7%,出口下降0.9%,日本降为中国第五大贸易国。
2.中美、中韩双边贸易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通过对2004—2013年中美、中韩双边贸易数据分析,可以得出:(1)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尤其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归因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2009—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率出现大幅度回升,但是这种趋势并没有延续下去;2010—2013年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率再次出现下降趋势。(2)中韩双边贸易额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虽然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和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但是中韩双边贸易增长率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42.4%下降到2009年的-16.0%,降幅惊人;2009—2010年贸易增长率虽然出现快速上升,但只是昙花一现;2010—2012年中韩双边贸易增长率再次呈下降趋势;2012—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增长率出现小幅度上涨,但是今后增长率能否持续上升仍未知(具体见表1)。
表1 2004—2013年中国对美国、韩国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3.与东盟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截至2013年,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8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达36.19亿美元,中国成为连续18年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连续8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依旧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的案件占一定比例。2013年,东盟正式超越韩国,成为我国第一大钢材出口市场。伴随而来的是东盟变为对我国钢材产品进行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发起国。2013年针对我国钢材产品发起的9宗贸易救济调查中,有4宗是由东盟的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发起的。
二、中国在亚太地区遭遇贸易困难的原因
(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大利器
2009年美国加入TPP,企图借助TPP实现经济高速发展,重新控制亚太地区,遏制中国发展。美国通过主导TPP协定,为其产品在亚太地区出口提供有利条件。中国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美国担心亚太地区各国对中国依赖过多,企图通过TPP协定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随后美国积极开展活动,通过推动TPP新规则的制定,拉拢亚太地区一系列国家跟随美国加入到TPP的行列中。但是,美国并没有邀请中国加入TPP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其举动会对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同样中国的经济贸易格局也会受到美国的影响。
(二)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矛盾影响了两国贸易共同发展
1.中日两国之间政治关系的紧张导致经贸关系恶化。近年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能源开发问题、日本肆意篡改教科书问题以及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矛盾不断激化,严重影响了中日双方正常的经贸往来。
2.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持续走低,行业增长出现疲软,竞争力持续下降,丧失了在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领域的优势,国际影响力大不如前,迫于压力依靠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国内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的深化改革和新一轮的开放政策使得中国企业在技术、资源、资金、劳动力等方面优势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实力明显提高,使日本感到不安。
(三)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受到南海问题的影响
1.以菲律宾为首的东盟国家不断制造南海紧张态势。中国希望在南海问题上各国可以搁置争端,实现共同开发。然而,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却不断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
2.东盟国家逐渐形成统一战线,遏制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在美国的挑拨下东盟国家担心中国依靠强大实力实施“亚洲门罗主义”。同时,由于南海争端使“中国威胁论”在东盟国家肆意渲染,东盟各国希望通过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的经贸发展,削减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区外大国势力给中国制造压力。
3.东盟通过采取“大国平衡”的外交策略,借机恶化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发展环境。东盟以维护“南海航线自由化”为由,使美、日、印、俄等区外大国干预南海争端问题的处理,最终使南海争端问题国际化、复杂化。
(四)中国“以经促贸”政策效果开始下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避免了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同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以经促贸”战略成效显著,对外贸易额飞速增长。2009年,中国成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然而近几年,中国传统贸易优势逐渐丧失,面临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问题,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新贸易规则的限制,“以经促贸”政策效果逐渐开始下降。
三、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优化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格局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新一轮贸易规则的制定,获取更多主动权
当前,《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涵盖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等环太平洋周边12国。根据协议,区内各国家之间采取零关税贸易,届时12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将达到世界的1/3。TPP的形成必将削弱中国的贸易权益,甚至可能再次边缘化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因此,可以把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看作中国的第二次入世,其承载了中国应对新挑战、参与全球新一轮贸易规则制定的历史重任;同时,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入TPP谈判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望成为中国加入到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有助于将上海打造成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
上海自贸区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自贸区的建立实现了投资、金融、运输和贸易等方面的自由化,有助于推动上海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有助于拉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推动长三角经济国际化发展;有助于为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辐射和集聚效应。总之,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有助于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有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三)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升级
201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约为46%,远远高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中国贸易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TPP并不欢迎中国加入其中;加之近年来中国传统贸易发展模式逐渐进入瓶颈期,传统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使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大大削弱。上海自贸区建立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优化了经济结构,为中国贸易的发展培育了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开拓了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四、对策建议
(一)积极加入到TPP谈判之中
TPP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任何国家的贸易发展都会受到其深刻影响。因此,中国要占据有利地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中国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中国应积极寻找经贸发展的突破口。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经济地带,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加快推进“10+1”、“10+3”等合作进程,将经贸合作范围由东亚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全面开启与日、韩、东盟等战略伙伴的谈判,与TPP相关成员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逐个破解贸易发展障碍。
(三)灵活借鉴其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建立上海自贸区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贸易自由化,应在 WTO 框架下进行。各谈判国秉持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平等协商、灵活处理的原则。如借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多种方式、分步推进”的整体战略,可以先就某一领域、某一产品逐一进行谈判;借鉴欧盟自由贸易区在利益切合点上定位准确的经验,通过上海自贸区协调各成员间的利益并不断趋于一致;可以借鉴北美自由贸易区在运营上实现“南”、“北”共存经验。
(四)在全球范围内营造自贸区网络体系
中国在加强与周边国家联系的同时,要积极争取与其他金砖国家、非洲等国家建立自贸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砖国家在全球范围的贸易比重不断提高;同时,近年来非洲国家逐渐成为中国能源的主要供应地,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积极构建全球自贸区网络体系对于突出上海在亚太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钢,杭华.对接上海自贸区增创开放新优势[J]. 群众,2013(10).
[2]刘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5).
[3]苏丽霞.聚焦上海自贸区[J]. 时代金融,2013(11).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ese economy gained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the world.However,in the new round of regional free trade negotiations,China has encountered the bottleneck of trade and is frustrate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is context,China was established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as the second breakthrough into the WTO from overall situation.Establishing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will help China involve in a new round of global trade rules and get more initiative;it will help Shanghai to build into Asia-Pacific core hub of supply chain; it also helps Chinese economy for the further upgrade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can solve the bottlenecks that China encountered in Asia Pacific trade and optimize the trade structure as a new space for Chinese open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a(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the Asia-Pacific Region;the pattern of trade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