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松
分层教学是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实施难度大、涉及问题多等多方面的困难。在分层教学的管理上也头绪较多,不少学校甚至不堪重负。因此,提高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迫在眉睫。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数学分层教学的内涵
数学分层教学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和不同的数学学习基础,对各类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问题提问、例题讲解、课堂训练;在学业评价上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在课后辅导中施行有计划的补习;在知识掌握时间上允许学生有先有后;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允许学生水平有高有低。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较大,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 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并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1.分层简单学生不快
许多教师在分层时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往往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智力、能力,注重目前状况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学生的动态发展。有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其实很有潜力,他们学习虽不认真但人很聪明,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奋起直追;有些学生成绩虽然差但很有上进心,学习刻苦,教师却把他们归到比较低的层次,没有顾及学生自身的选择,把学生“一棍子打死”。简单的分层教学只能适得其反。教师在分层前要做细致的工作,避免出现明显的偏差。
2.实施水平参差不齐
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方法单调,缺乏创新,分层教学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教师虽然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层次,但没能按分层教学的要求进行教学,分层教学目标不合理,课时把握不准,分层训练区分度不够,没有做到好、中、差三个层次有机协调统一;有的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不够精准,降低了教学的要求;有的教师上课缺乏教学艺术,课堂上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缺乏学习兴趣。加之,分层教学工作量大,教师课前的分层准备不充分,导致分层教学难以开展。
3.师生参与兴趣不高
对教师而言,由于分层教学增加了工作量,教师有一种自讨苦吃的感觉;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教师中存在埋怨情绪,实施分层教学的积极性下降;有的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最后搞得虎头蛇尾。对学生而言,层次的差异也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不愿与他人交流,上课时情绪低落;有的学生表现为“无所谓”,不爱学习,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
4.分层评价不够科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果考核还采取统一标准,采用相同的命题,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分层后应该让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掌握他们所学的内容,在考核中体现出来,否则就会失去分层教学的意义。但如果按照各层次分别进行评价,采用不同的命题,又不利于横向比较。因此,在分层教学中如何评价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三、 采取对策,全面优化分层教学
1.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中职生的智力、能力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同。因此在分层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1)开展问卷调查。可设计较为科学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兴趣爱好和家长的意愿等进行认真调查与分析。(2)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先给自己分层。(3)对有上升潜能的学生,应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分层时适当提高对他们的要求。(4)实施动态分层。实施一段分层教学后,对已经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他们重新定位,提高分层层次。(5)照顾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个别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应考虑到他们的“面子”,不宜分到较低的层次。
2.加强校本培训,搞活分层教学
(1)校本培训经常化。教师应做好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参加一些业务进修和业务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2)理论学习制度化。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探究式学习理论、分层教学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等,不断给自己充电。(3)合作交流深入化。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解决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心理疏导,矫正不良心理
在分层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明确分层的意义、目的,激发学生对分层教学的兴趣和美好向往;要经常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困难、要求与想法,并及时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对进步较快和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与肯定,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4.关心支持激励,点燃分层热情
中职学校领导对实施分层教学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1)学校要加大投入,对实施分层教学进行人员及资金上的支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帮助解决。(2)制定实施分层教学课时津贴办法,体现出对教师辛劳的肯定。(3)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在备课、上课及批改作业等方面增加考核的权重,而且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率、优秀率和及格率,做到优劳优酬、优质优酬。同时对学生也要建立激励机制。如对在分层教学中进步较快、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与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5.科学合理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在分层教学中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学习评价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表扬鼓励,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又兼顾全面公平和有差异地评价学生。
(1)实施激励性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等次,而是更多地考查学生达到本层教学的目标及递进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对学习层次上升的学生要经常给予关注;在课堂提问、练习、讨论等教学环节中要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实施全面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角度、多形式,进行全方位评价,使评价激发学生活力。在全方位评价时,可把学生的平时提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情况计入平时成绩,把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计入学习成绩。改变计算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的方法,如平时表现占30%,小组成绩占20%,期中、期末成绩占50%等。
(3)实施差异性评价。指平时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要摒弃同卷同题的方式,在同一试卷上分基础题、选做题两种。基础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所有学生全部完成。选做题分三个层次,有不同分值的题型。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选择分值高、难度大的题目,基础差的学生选择分值低、难度小的题目,让学生各尽其能,自由选择。总之,只有公平合理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定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