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凡娟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读说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因此,真正的阅读教学需要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见解。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潜能、锻造学生的人格,又能发展学生独特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下面笔者就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些策略。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愉快地学习。
(一)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文本内容的喜好程度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例如,教学《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文,有的学生喜欢密西西比河西岸万籁无声的美丽风光,有的学生喜欢密西西比河东岸纷繁聒噪的诱人景色,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读得有情有感,说得有理有据,学得有滋有味,就会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二)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在阅读中,学生读到动情之处,有的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喜欢静静思考,有的喜欢提起画笔,也有的喜欢带着感情演一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理解和感悟课文,教师从中适当指导、点拨、评述。
(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朗读、辩论、表演,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问。学习伙伴之间情感上的距离拉近了,更容易激发出思想上的火花。
二、改进思想,还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
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和答案,此时,我们就应该把学生头脑中个性化的见解和感悟及时地释放出来。
(一)让提问更自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学而有疑,疑则有异。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时问题还未解决已经下课了;有时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师因事先没有想到而无定论;有时学生的质疑与本课关系不大,解决起来费时,但却是有意义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采取存疑的方法,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余地,引导他们课后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资料、动手实践等途径去研究,再选择恰当的时机交流解决。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呵护了学生在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又给予了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二)让表达更尽兴
为了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不同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想要说的话,而且要让他们说得尽兴。
三、及时引导阅读,为学生指明自主阅读的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予以鼓励,不要怕学生失误,要千方百计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能促使学生的智能与情感和谐发展。
四、课外延伸,给学生开拓自己阅读的广阔天地
学习语文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应该认识到课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一位教育家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教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赋予文章更多的内容,要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或经验用于实践,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从而“盘活”知识,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要善于细心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热情鼓励学生的创造和智慧;要善于给学生一块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土地;要善于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多说、多议,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和提高。
(作者单位:唐河县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