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大学生存在对本专业对应职业的满意度不高、了解度不高;对职业诚信认知度低;对职业责任的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加强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需要加强保障制度建设、拓展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的内容、灵活运用教育载体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职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47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21
[作者简介]李爱梅(1983—),女,山东临沂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现代社会职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扎实的职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很多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缺乏相应的职业指导,缺乏理性认识与思考职业文化的能力,缺乏不断发展自我及职业创造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文化教育,使之树立科学的职业理念,掌握职业生涯设计,及时适应职业角色,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文化的本质涵义及诠释
高校职业文化,既有别于以职业组织管理为目的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它融合了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特性,具有职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内涵。其核心内容多样化,把能体现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又把校园文化的独特性融入进来,不管是从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素质拓展训练、团体精神、业务业绩竞赛上,还是从模拟职业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成果汇报演出上均能体现出高校职业文化的本质。高校职业文化源于校园文化和职业文化,又高于校园文化和职业文化,是把大学生从准职业人培养成职业人的文化环境。
职业文化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职业文化的核心内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不管何种职业的员工都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职业精神。每个行业均具有不同的职业特性,也就具有不同的职业精神,它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其内涵包括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立业等方面。职业精神是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具有职业精神,对本职业尽职尽责。
3.职业纪律。职业纪律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工作者指在本职业活动范围内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各单位会根据自己行业性质、服务对象等制定一系列职业纪律,它主要包括劳动纪律、保密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相关的其他纪律要求等。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劳动纪律,需要根据行业特性有针对性的制定职业纪律。
4.职业礼仪。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它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好等。而职业礼仪则是在一定的行业背景下,以一定的程序或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它既体现了职业人的个人素质,也体现了行业特性。对于很多行业来说,职业礼仪是完成工作的基础,是职业公关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笔者针对大学生职业文化问题,在本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文科与理工科的文秘、市场营销、土木工程、酒店管理、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软件、英语教育等9个专业共500多名各年级的学生。根据此次调查,对高校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对本专业对应职业的满意度不高,缺乏对未来职业的信心
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关于“本专业对应职业在社会上受尊重程度”,71.2%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上比较受尊重,16%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上不受尊重;42%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上比较受尊重,35.1%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上不受尊重。“判定本职业在社会上是否受尊敬的标准是什么?”,76.8%的学生是通过社会的评价和网络上的信息,只有6.4%的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感受来评判的。关于“如果重新再选择一次所学专业为对口职业,你的态度是什么?”,53.4%的学生仍然选择现在所学专业对口职业;40.7%的学生选择现在所学专业对口职业。在“关于职业归属感和对未来职业的信心”,49%的学生认为以后从事所学专业对口职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对未来职业的信心;43%的学生认为对未来职业没有信心。
(二)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的了解度不高
在关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的了解情况方面,98.9%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仅仅在于社会要求和职业技能的不同。32%的学生认为是职业文化的不同。40.4%的学生认为是追求人生价值不同。关于职业岗位平等方面,72%的学生认为存在很大差别,2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差别,只有5%的学生认为没有差别。可见,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的情况了解不高,认同度偏低,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偏见。
(三)大学生对职业诚信认知度颇低
职业诚信是坚守职业道德的品质,它反映了一个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的工作水平和对工作、客户等的认真负责态度。经济越发展,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品质要求也越高。在所调查学生中,关于职业诚信的认知度因专业各异。文科与工科类大学生认为各种职业都很讲职业诚信的各占18.4%和17.2%;认为大部分职业都讲职业诚信的各占33%和39%;认为很多职业都以“诚信”为幌子,行不诚信之事的各占37%和35%;認为各职业都不讲诚信的各占11.6%和8.8%。从调查情况来看,有将近50%左右的学生对各种职业的诚信度持怀疑与否定态度。
(四)大学生对职业责任的认知度不高
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承担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它是职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构成特定职业的基础。对所从事职业的领导或前辈要求你做一些蒙骗顾客来谋取个人或者部门利益的事情,18.4%的学生选择愤而辞职或者投诉;64.7%的学生选择委婉拒绝,但不会辞职或者投诉;14.9%的学生选择虽然心理很难受,但还是遵照执行;12%的学生选择坚决执行。对于所在单位或公司经常举办各种社会捐献活动,15%的学生认为单位或公司应该多对社会捐助,多做善事,多尽社会责任,并使之制度化和经常化;39%的学生认为是一种作秀行为,是为了单位或公司的宣传;36.4%的学生认为不如把捐出去的钱分发给员工。
三、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加强保障制度建设
1.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的领导。一是高校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增强教育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深刻认识职业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在教育工作中贯穿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三是勇于创新,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
2.建立职业文化教育运行机制。目前,教育部已批准多所新建本科高校进行应用型大学建设,指出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心的转移,由理论教学为重转为应用教学为重。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全校联动,全员参与,明确各级职责;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和其他单位资源;积极社会调研,根据不同行业要求,修订培养方案,强化职业文化教育等等。这些措施在强化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3.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职业文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一支具有行业背景、实训能力强、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教师队伍,增强学生对企业、企业文化、行业要求的了解。同时,聘请一批长期工作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造就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4.制定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的有序推进,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其科学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行动策略。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应包含内容、方法、时间、效果、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等。同时,要把职业文化教育评价纳入学生工作,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二)拓展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的内容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拓展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内容的基础。把大学生职业文化融入图书馆、教学楼、雕塑等实物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文化环境。例如“教学环境布置应与企业相关,教学、班级环境布置要与职业息息相关。在教室或走廊的墙壁上悬的不应仅仅是设计精美的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班纪班规,也有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士的资料、业界的用人要求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信息,使学生刻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从而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的紧迫,增强学习的动力”,〔3〕通过此种方式,从而达到育人教化无声的效果,无形中打造出独具教育特色的人文环境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环境引导人的作用。
2.加強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是拓展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内容的有力支撑。行文文化建设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学校过程,起始于新生入学之始的专业素养引导,到学习过程中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教育,终结于稳定的职业行为与习惯的形成。行为文化建设即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养成职业素养的要求,更对大学生提出了按照职业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的要求,进而内化为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职业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拓展大学生职业文化教育内容的重要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文化基础,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探索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同时,引入职业精神文化,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劳模、企业名家为学生举办讲座,以引导学生审视人生价值、明确规划职业生涯、坚定成功信念和践行智慧策略。
(三)灵活运用教育载体
1.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理论引导形式与实践巩固形式的形式,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文化教育。理论引导形式为设立职业文化活动月,开设各类职业文化讲坛,从理论层次倡导和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崇尚卓越的职业品质。实践巩固形式为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型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社团组织模拟职业环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与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各专业应根据针对行业的要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帮助大学生找出适合于自身职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题教育。不仅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体现职业岗位培养目标,更要在教学内容上强化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文化的联系。
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利用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各行各业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义务支教、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职业品质。
〔参 考 文 献〕
〔1〕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04).
〔2〕陈广逵.《论语》通释、解读与点评〔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8.
〔3〕张立新.试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机制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1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