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初探

2014-07-09 16:04陈远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20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资源化雨水

陈远向

摘 要:对住宅小区利用浅草沟、人工湿地、砂滤池等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小区雨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延长了住宅小区内雨水径流集聚时间,消减了自住宅小区进入市政雨水管的径流流量,进而达到削减市政雨水管道洪峰的目的。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自然净化;雨水;资源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一些城市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环境问题日渐凸显。雨水作为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住宅小区是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起始环节,占据着城市将近70%的面积,因此住宅小区的雨水高效回收利用与有序排放是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安全稳定地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在城市住宅小区雨水的收集、利用方面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雨水利用率偏低,雨水资源没有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低冲击开发就是一套集排、滞、蓄为一体的综合雨水利用技术。

1 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住宅小区内的建筑屋顶、小区路面硬化等导致小区范围内径流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从而给市政管道带来雨洪瞬时冲击,给市政管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就是通过对雨水就地收集、入渗、储存等技术措施使小区内的雨水外排量减少,进而削减城市洪峰流量,从而减少城市洪水灾害,缓解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紧张局势,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 低影响开发技术原理

相对于常用的住宅小区雨水管理模式,延长雨水汇流时间、减缓流速是低影响开发模式的最主要的手段。通过小型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从源头控制雨水走向,从而有效控制雨水产生的径流量。通过植物缓冲、地面下渗、小尺度设施等措施大大削减雨水径流产生的洪峰流量,延长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道的时间,从而减少雨洪对管道的冲击,减少城市发生雨洪灾害的机会。

3 基于低冲击开发技术的雨水收集主要途径

住宅小区的低冲击开发模式依托于小区的景观规划、公共绿地,起到管理雨水、景观绿化浇灌,涵养地下水源的重要作用。目前,生态小区的低冲击开发技术的雨水利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生态屋顶雨水收集利用、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绿地雨水收集利用。

3.1 生态屋顶雨水收集

生态屋顶包括屋顶绿化、建筑环境气候和谐配置、太阳能利用等的总称。可以通过对现有屋顶进行改造,在屋顶修建生态绿地等。该方式主要用于收集和就地初步处理建筑的屋面雨水。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立管收集后,直接排入设于小区公共绿地内的浅草沟[1],经室外浅草沟净化后进入雨水管。

3.2 绿色道路雨水收集

绿色道路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利用多种渗流途径,在注重道路雨水管理的同时重视景观环境的道路形式。绿色道路是将雨水收集技术与道路两侧的植物、土壤、洼地、砂石等元素结合,使其具备“减缓流速、过滤杂质、净化水质”的作用。

绿色道路既控制了道路沿线雨水的水量、水质,也美化了道路景观,从而实现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最常采用的道路雨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以路边浅草沟[1]和沉砂井[2]为主。

3.3 绿地雨水收集

绿地雨水收集系统是在模仿自然环境中的雨水排水系统基础上,注重场地雨水自然渗透、确保雨水自然渗透和流出,能有效维持小区内水环境的平衡。与让雨水快速进入排水管道的普通排水系统相比,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更为显著。植物材料、透水铺装、渗水区域等是自然排水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

4 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雨水利用主要途径

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雨水利用技术旨在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实现雨水的可资源化利用。

4.1 雨水自然处理回用技术

对于对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住宅小区的雨水利用系统,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该技术较符合我国各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其完全依赖自然的净化机理处理雨水,但对雨水的净化效果有限,所以当对雨水回用水质要求较高时,就需采用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技术。

4.2 雨水自然人工强化处理回用技术

對于对雨水水质要求高的住宅小区的雨水利用系统,可采用人工湿地或砂滤技术来进行雨水的净化回用,具体方式如图2所示。在恒定流量下,人工湿地系统和砂滤池对雨水的净化效果良好,其中人工湿地系统出水水质能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要求[3-4];住宅小区雨水处理设施须与小区景观密切配合,方可达到与小区景观相融合的效果。

5 结束语

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源头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末端处理技术”,不但能有效提高住宅小区内的雨水利用率、防止水污染和洪涝灾害的发生,还可有效补充地下水。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特点是可持续、低能耗、低成本,并与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和潜在的应用市场。

参考文献

[1]肖海文,翟俊.道路雨水渗滤设施-浅草沟的设计[J].给水排水,2007,3(33):33-36.

[2]金龙,王志标.我国城市雨水利用适用技术[J].市政技术,2007,1(25):51-56.

[3]肖海文,翟俊,等.处理生态住宅区雨水径流的人工湿地运行特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6(4):34-38.

[4]肖海文,翟俊,等.交替运行砂滤池处理生态小区雨水的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7,8(16):57-60.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资源化雨水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农事 雨水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神奇的雨水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