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影响开发
-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
生态景观;低影响开发;景观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项目“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以天府新区凤栖湿地农业公园为例”(JGYQ2023032)研究成果。川西林盘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基础,由田、林、路、渠、宅构成的聚居村落形态。其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的适应结晶,是农耕生态系统中保持各环境因子良性循环生发、生态多样性、生息共生的关键因素。然而,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9期2023-11-05
- “低影响开发”视角下都市近郊农业空间复合利用探索
——以石狮市环湾湿地公园为例
高。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提取其“保护与融入自然”概念内核,提出综合统筹自然、人文、经济的都市近郊农业空间复合利用策略。1 “低影响开发”理论1.1 理论概念内核“低影响开发”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自然的水文循环[2]。与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对于雨水排水的态度相异,“低影响开发”结合原有场地自然条件,通过生态化的绿色基础设施,采取“渗透、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8期2023-10-18
-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分析
园林绿化;低影响开发;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8.0121、海绵城市技术与城市园林绿化的关系1.1海绵城市的理念在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指南》中明确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2年3期2022-04-23
-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道路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道路景观空间作为城市中各节点的连接纽带,不仅起到通行的作用,更是对城市形象的体现,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重要途径。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针对城市道路排水问题,要优先考虑将水留住,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依靠自然进行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在传统道路景观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将道路景观设计与海绵建设有机结合,用海绵城市理念引领道路景观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道路新形态,减少城市化快速推进对道
工业设计 2022年3期2022-04-04
- 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护岸0 引言 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对其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甚至会出现消化功能退化或呼吸障碍等疾病,由此可见,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亟不可待。海绵城市以水为主线,基于当地的水文条件、地质地貌,在改善河道防洪排涝与引水等功能的同时,修复水景观,保障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发挥出系统治理效益[1]。1 实例概述 某城市生态河道整治工程中河道大多为自然形成,但因部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8期2021-09-10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
生态校园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可持续校园的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校园景观设计、生态建设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不仅迎来新校区建设的热潮,同时高校老校区改造建设的需求也在提高。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来讲校园生态景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现状问题是我国的海绵城市的建设热潮来临之际和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等的问题的背景下,校园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校园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合理运
科技研究 2021年17期2021-09-10
- 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0 引言海绵城市理念可在缓解城市雨水排涝压力,补充地下水源,控制径流污染以及源头净化城市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一种特定的方法,也可以是系统性独立的项目。城市道路建设应在规划及设计阶段就考虑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布置合适的竖向,便于雨水滞留及绿地收纳净化,明确径流控制及污染防治的目标,设计并应用符合当地实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1 海绵道路的优势1.1 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传统城市道路为避免积水,是快速排水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6期2021-09-10
-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优化设计研究
作中需要将低影响开发理念融入到城市道路绿化设施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实际的设计效果。本文论述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旨在给实际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城市道路;优化设计国外对于低影响开发技术产生了诸多的研究成果,在进行城市道路优化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的发挥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优势,根据区域特征和道路顺利要求构成完整性较强的设计方案,解决以往城市道路设计中粗放式的工作模式,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城市道路部优化设计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9期2021-09-10
- 海绵城市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1]
计中,以“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循环系统及生态系统意义重大。在市政工程中,园林绿化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园林绿化建设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海绵城市功能的发挥。鉴于此,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功能及意义,以某市政工程为例探讨了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原则和路径,并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市政园林规划设计 应用Abstract: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8期2021-03-16
- 浅谈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
要途径,而低影响开发是其关键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适宜应用在武汉地区住宅小区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及实施要点,可为武汉地区住宅小区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应用与普及提供参考。关键词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径流;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1武汉地区住宅小区的水问题路面积水、径流问题严峻。武汉一到雨季就开启“看海”模式,众多小区及公共道路积水严重,雨水倒灌地库、商铺乃至首层户内等情况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业主的正常通行,也给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水污染严重。武汉地区地表水水质污染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3期2020-12-28
- 低影响开发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现在,应用低影响开发的思想理念,使得设计工作更加完善,有益于滨水景观的合理开发。因此,本文针对低影响开发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给出了如下分析。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低影响开发的定义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一项思想观念,属于暴雨管理以及面源污染处理技术。原理为在径流源头对水量以及水质开展小规模以及分散控制,使径流地表汇集减少的目的得以实现,并通过输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吸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2期2020-12-21
-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设计
问题频发,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研究与应用是校园绿地景观中雨水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借助低影响开发理念等对校园绿地雨水景观进行优化设计,是目前相关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分析校园绿地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以浙江工业大学“和园”为设计实践案例,进行雨洪现状调研,针对场地存在的问题,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指导理念,运用艺术化景观设计手法结合适宜的雨水设施(植草浅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对“和园”进行了优化改造实践,以期为高校绿地雨水景观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2020-12-14
- 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优化设计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0-0146-031引言为了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2014年10月,住建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技术层面上为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知》(财建【2014】838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
中国水运 2020年10期2020-12-08
- 海绵城市理念在科技园区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与探讨
园林建设;低影响开发;科技园区建设1、引言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内涝频发,各种“看海模式”不但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对生态环境也有较大的破坏。究其原因,是建筑与建设改变了地表净流量,使得地下管网负担大大增加,在规划建设中忽略了雨水的循环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理念慢慢被国内所接受。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将城市建设的如同海绵一样具备良好包容性,对大型园区建设很有参考意义。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火炉山东麓,一期占地640亩,相对于四周属
名城绘 2020年8期2020-11-09
- 低影响开发在滨水景观中的设计运用
,本文研究低影响开发在滨水景观中设计运用的相关内容,论述滨水景观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研究低影响理论在滨水景观中的具体应用,从方案设计、雨洪管理、水陆植被带、汇流路径四方面入手进行总结,以供参考。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滨水景观;内容规划;水陆植被带引言:滨水城市风景优美,所建立的滨水景观应延续该特质,可模拟自然水岸的环境,优化景观相互之间的生态效应,进行空间场地的规划,应对建筑、人流以及场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滨水景观的生物多样性,防止对自然栖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2020-11-06
- 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最小干预;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随着农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乡村为背景的旅游方式也成为热潮。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胜地被开发,探索出了场地更多元化的空间功能,挖掘地域文脉特点,最小干预的情况下结合乡村特色产业,不仅充分挖掘了自然资源的内在潜力,更使该场地与周边村落重获新生,快速发展。1项目概况1.1项目区位本项目基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大槐树村,场地位于大槐树村西侧,总面积约8.1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约2.3万平方米。1.2上位规划分析2017年以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2020-10-29
- 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市政工程;低影响开发中图分类号:TU992;TV213.9文献标志码:A0 引言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用水的压力剧增,原有的生态调控模式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进程,老式的管网设施难以承载现有给水排水的需求,城市内涝频发、水源安全、黑臭水体污染等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化。现代城市路面多采用沥青混凝土硬化路面,遭遇强降雨时,雨水地表径流量急剧增长,极易发生城市内涝。构建低影响、可持续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才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雨水调控作为水循环的重要因素,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6期2020-10-26
-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和理念的综述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背景;问题;建议1.引言海绵城市的概念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被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在适应环境改变、应对天然灾害等方面。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拥有良好的“弹性”,并且在多水时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少水时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从而利用起来,这对于改善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频发的现状具有重大意义,将这种理念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势在必行。2.研究背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3期2020-10-21
- 吉林建筑大学雨洪控制与低影响开发模拟研究
变得严重。低影响开发(LID)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近些年被提出,并且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进行了实施。本文利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对吉林建筑大学在采取LID的前后的地表径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LID可以有效减轻排水管道的负荷,减少地表径流。关键词:SWMM模型;雨洪控制;低影响开发1.引论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展开了低影响开发(LID)的相关研究和实践[1-5]。美国是最早进行LID实践的国家,马里兰通过加入不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5期2020-10-21
- 基于LID和雨水链的海绵城市微观细胞设计
于LID(低影响开发)理念,确保海绵细胞设计前后场地的洪峰出现时间、径流峰值、径流时间等城市水文要素不发生改变,原场地地质、地形不发生大的改变,植被尽量使用本土植物;引入英国雨水链理念,确保雨水从降落后到被利用整个管理链条科学合理,在关键措施选配中优先使用预防控制和源头控制措施,优先使用生态入渗措施,确保其中的每个环节设计得当。根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海绵细胞模型计算结果,降雨历时在120 min时渗透设施的积水量达到峰值34.97 m3,结合校园场地、建
人民黄河 2020年5期2020-10-20
- 低影响开发设施布设对区域雨洪控制效果研究
例,研究了低影响开发(LID)布设下区域雨洪控制效果。基于SWMM和GIS构建区域概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模式及布设生物滞留网格、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3种LID设施组合布设方案下,研究区不同重现期水文与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降雨重现期下,LID设施单独布设时,绿色屋顶对洪峰流量削减效果最好,透水铺装对径流系数削减效果最佳、降雨控制率最高;LID设施组合布设方案优于单独布设方案,且降雨重现期越小,LID设施控制效果越好;LID设施单独布设和3种LID设
人民黄河 2020年7期2020-10-12
- “低影响开发”对暴雨径流影响模拟分析:以三亚某海绵小区为例
亚市某采用低影响开发(LID)建设的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拟了研究区域在开发建设前、传统开发和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3种不同场景下,面对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条件下的径流过程,结果表明,采用LID措施后,不同重现期下的径流量及高峰径流值较传统开发均有所减小,但是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径流削减率和高峰径流削减率均呈现减小趋势。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硬质化路面面积的增加和不透水面积的增加成为影响城市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使城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4期2020-09-24
-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初探
技术方法和低影响开发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景观要素梳理、水源更新赋活、路网逐级完善3个方面的内容,提出景观体系构建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思路。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水环境治理;低影响开发Abstract: The general principles, technical methods an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3期2020-09-14
- 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与展望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因地制宜;城市生态一、引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能吸收、能渗透、能蓄养、能净化、能释放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达到的目的,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海绵城市首先要讲究生态保护,其次为生态修复,最后是生态型低影响开发。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
环球市场 2020年2期2020-09-10
- 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道路设计
对道路规划低影响开发设施适用性,城市道路结构设计和横断面设计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道路排水;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道路横断面1 绪论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组成,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规划指标,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0-25%,较大的占有比例使得城市道路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伴随着城市城建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城市范围内绝大部分道路变为了硬化地面,从而削弱了地面对于雨水的吸收与渗透。近年来,在降雨
科技风 2020年17期2020-07-04
-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存问题与倡议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因地制宜 城市生态一、引言海绵城市作为新时代的雨洪管理概念,主要目的在于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特别是大量降水时,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能够将地面上的水资源储存起来,以循环利用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需求,缓解城市内涝问题[1]。 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相关的问题,本文以鹤壁市为例,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相关的倡议。二、海绵城市建设现存的问题1.项目实施难度大、工期时间长海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2020-05-19
- 海绵城市理论在西北湿地中的应用
是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LID)模式的城市建设发展理论。海绵城市多应用于黄泛平原,而交大创新港科创基地所在沣西新城为西北地区探索之作。笔者根据该区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实践,阐述并分析此次海绵城市理论实践的可行性和效果。Abstract: Sponge City is one of the model based on Low Impact Development. It is widely used in Yellow River flood plain, bu
价值工程 2020年7期2020-04-20
-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下的杭州市雨水花园应用初探
角色。作为低影响开发理论的主要实践途径之一,雨水花园在景观性和雨水径流控制上都有着较好的效果。通过对低影响开发理论进行阐述,并对雨水花园的概念、构造、营建选址、营建原则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雨水花园在杭州市应用的可行性。关键词:低影响开发;雨水花园;植物选择;海绵城市传统的雨洪管理强调“管道快排”,雨水径流通过城市排水管网迅速排到河湖等受纳水体,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雨水资源,同时雨污流入受纳水体时也造成的水体污染和洪涝灾害[1]。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1期2020-03-08
- 海绵城市在珠海某道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植草沟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4-0171-02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natural disasters caused by urban rainstor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ponge city is a new generation of urban ra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34期2019-12-20
- LID在老旧小区海绵改造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老旧小区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板块逐步扩大,工程建设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城市内涝与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道路,广场等不透水灰色基础设施的增加,大大降低了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雨水径流加大,渗透较少,严重威胁到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路径,导致城市地下水漏斗日趋严重;二是在雨水频发季节径流污染严重,导致排水管堵塞、进而产生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城市病频发,频频出现“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
科技风 2019年29期2019-11-23
-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控制效果研究进展
境问题,以低影响开发(LID)为核心理念,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本文针对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并具备有低影响开发设施模拟能力的城镇尺度水文水力模型及软件平台进行梳理,总结典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在分析LID措施对城市降雨径流流量和径流水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提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方面注重多专业、技术融合,积累与挖掘城市基础数据的建议。【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控制效果城市化最显著的变化是城区不透水硬化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8期2019-10-21
- 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辨析
要:本文从低影响开发定义和方式出发,分析了绿色基础设施含义和建设方式,总结了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辨析关系,旨在从低影响开发的角度开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此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性、环保性,在节约建设成本和建设资源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同时提高基础设施行业、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低影响开发;绿色基础设施;应用理论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土地开发理论,近年来,两种理论开始被应用在我国的土地开发
名城绘 2019年2期2019-10-21
- 水岸联动策略下城市社区微更新设计实务研究
设计策略以低影响开发为设计原则对上海已有的居住社区进行环境再造。拟对原有环境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居民的生活需求,通过雨水花园、生态屋面、软性铺装等形式形成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及具有环境保育功能的社区环境。【关键词】水岸联动;低影响开发;社区微更新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3-0013-002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3.004【Abstr
科技视界 2019年23期2019-09-28
- 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的几点体会
设计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以下简称《海绵建设指南》)以来,在城乡规划、市政建设、建筑小区等方面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不少成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涉及建筑规划、景观环境、给水排水等多个专业,兼之部分工程设计人员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和要求不够清楚,理解不够深刻,造成实际工程设计中,相应的海绵建设方案设计不合理甚至错误,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建设要求。笔者就常见的建筑小区的海绵建设方案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关键词:建筑小区;海绵方案设计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1期2019-09-10
- 海绵城市理论下高校景观设计中低影响开发的设计向度
设计需要从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入手,充分考虑绿色屋顶、道路、绿地、大面积硬质场地、水体这五个海绵城市应用的典型场所技术要点,正视目前高校校园建设中对雨水管理无整体性思路、对暴雨径流控制不足、海绵校园建设措施薄弱等问题,从海绵校园改造设计思路和设计措施两个向度展开,实现设计低影响开发目标.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海绵校园;高校景观设计;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中图分类号:TU9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8-0084-03 研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09-10
-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的雨水花园规划探索
计,为构建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集雨水利用、水质净化、休闲游憩于一体的雨水花园景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在充分分析研究地块现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植物配置、LID基础工程建设等措施,利用植物的阻滞、吸收、过滤作用;土壤的吸收、渗透、蓄含功能;LID基础工程的截留、收集、分散等效能构建雨水花园。【结果/结论】通过科学运用LID工程技术和景观营造手法,构建生态休闲区、雨水景观池、环形木栈道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地块水循环能力差、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景观恶化
台湾农业探索 2019年4期2019-09-10
- 水湿因子对不同人工水域系统植物应用的影响
效,是现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中,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不足,探讨在水湿因子影响下,水生植物选择应用的科学性。针对人工水域系统中湿地公园、湿塘、雨水花园生境与设计结构中水湿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其种类适应性筛选策略。关键词 水湿梯度;低影响开发;水生植物中图分类号 X1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4-0075-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4期2019-08-27
- 天健大道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案例分析
道路系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以郑州大学新校区天健大道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以低影响开发理论为基础,找出适合郑州大学天健大道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方案,对天健大道内涝现象的改进措施及结果进行构想。关键词: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天健大道简介天健大道位于郑州大学新校区,是新校区的主干道,道路全长为1.6公里,南北走向,双向四车道。道路两侧绿化带主要种植的是小叶黄杨,道路中心花坛中则是小叶女贞,绿化带高于路面,路面雨水径流无法自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8期2019-07-10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多尺度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城市内涝;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雨涝问题日益频发,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城市雨水管理亟待加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口号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的热潮,并在城市小尺度生态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由于目前仍处于研究初期,相关建设乱象丛生,缺少宏观指导及适宜性探究。有必要在辨明中国城市雨涝成因及海绵城市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景观规划策略。1 中国城市雨涝成因1.1 全球气候变暖导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3期2019-07-05
- 城市街道厨余垃圾径流污染的治理研究
理与基础的低影响开发逐渐显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功能缺失,面对被污染的雨水力不从心的同时,甚至还成为了扩散污染的途径。传统街区道路系统往往注重交通的通行和安全方面,很少关注对于因道路规划而产生的街区生态环境和水文循环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海绵城市导向下,道路系统在满足通行和安全的同时,重新对道路系统路网布局、交通空间等进行设计,并将其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相结合,减少道路交通用地产生的地表径流及其污染物。关键词:厨余垃圾;径流污染;低影响开发引言西安市街道中厨余垃圾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6期2019-04-16
- 低影响开发(LID)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探析
D,也就是低影响开发来完成,低影响开发(LID)就是通过创新思维模式,将绿地景观融入进整个城市的道路建设之中。目前,我国通过低影响开发(LID)来进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最好的案例是深圳市所设计规划的景观方案。关键词:低影响开发(LID);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低影响开发(LID),主要指城市降雨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雨水对于整个城市道路绿色景观开发的重要性。低影響开发(LID)要求城市市政工程的管理者,不能因为任何一项市政工程的开展而牺牲掉整个城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2期2019-04-01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海绵系统的设计
市;校园;低影响开发;设计指标“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为我国目前倡导的解决城镇内涝、水环境污染和水灾害的重要思路。要想实现“海绵城市”理念中提出的“渗、蓄、滞、净、用、排”,必然离不开植草沟、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低影响设施[1-3]。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地域性,受当地气候、地势、植物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海绵系统”的规划设计为研究内容,提出了校园“海绵系统”构建的策略;结合校园地势及现状条件,从低影响的角度提出与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期2019-02-02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研究
的新理念,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框架。不同LID设施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和适用情景,为筛选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性价比最优海绵园区建设模式,文章基于先前学者研究对单个LID措施结构特点进行了对比总结。同时,文章以北京市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园区为例构建了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model,SWMM),模拟分析了多种海绵园区建设模式的径流削减效果及性价比,结果表明性价比最优的建设模式为透水铺装、下凹绿地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1期2019-01-26
- 关于城市雨水规划理念的若干思考
前几年的“低影响开发”(“LID”)到如今的“海绵城市”,新理念的引入对雨水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理念的落实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制度。笔者将近年城市雨水规划理念相关的一些粗浅想法择要梳理出来,试图从理论层面探究雨水规划相关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城市雨水规划理念的完善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雨水规划;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规划理念1关于LID的思考1.1LID的相对性“低影响”是一个相对概念,用于对比开发建设前后的水文特征,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将其作为雨水管理的一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9期2018-11-21
- 低影响开发中植物应用研究
【摘 要】低影响开发是有效针对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理念与技术手段,植物应用是有效解决雨的滞留、净化、下渗等问题的方法,同时兼具生态和景观美学,本文就对植物在雨洪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低影响开发;雨洪;植物应用【Abstract】Low-impact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concept and technical means to solve urban stormwater problems. Plan
中华建设科技 2018年5期2018-11-10
- 浅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计理念以及低影响开发理念。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低影响开发。1.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也导致中国城市洪水问题日益突出。LID, LowImpact Development,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发的一套暴雨管理和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采用小规模分散式污染控制措施,可实现控制暴雨径流和污染的效果。最后,通过该技术,开发的场地可以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循环条件,减少
卷宗 2018年25期2018-11-07
- 平原地区城市内涝防治研究
排水体系;低影响开发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8) 02 - 0033 - 021 研究背景受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城市内涝现象频发。中央政府对内涝灾害高度重视,2013年国务院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4年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城市排水系统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城市安全运行和改善水环境
居业 2018年2期2018-10-23
- 居住区低影响开发情景模拟分析
了洲岛家园低影响开发模型,使用功能最大化情景、经济实用型情景及基础情景三种情景进行对比分析,对居住小区低影响项目的设计与效果验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居住区;雨洪管理;径流总量控制率引言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孕育于西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雨洪管理(stormwater management)[1]。其核心理念是从源头上通过一系列分散的小型LID设施控制雨水径流形成,最大限度地维持开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2018-10-21
- 市政道路设计中低影响开发(LID)的具体运用
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LID)建设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加大了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对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消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就市政道路设计中低影响开发(LID)的具体运用得问题做了具体阐述。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低影响开发(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1期2018-10-21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居住区景观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居住区;景观1 引言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水资源短缺、内涝灾害等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理论被提了出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海绵城市建设,是对城市进行可持续的雨水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归根到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当前我国海绵城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1期2018-10-21
- 数据整合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数据整合 低影响开发一 前言当今困扰着中国水问题如洪涝干旱,资源短缺,污染严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各种不胜枚举,这些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综合科学的解决方案。2014年,中国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以解决城市中心的水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科学依托的环境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城镇化建设,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描述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城市,使其吸收,储存,渗透和净化雨水,并在需要时能够
大经贸 2018年6期2018-09-27
- 城市绿地常用渗透性铺装材料的性能对比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渗透性铺装,性能对比,城市绿地目前,城市绿地铺装材料的物理特性和铺装形式已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广场道路铺装水文特性对于土地渗透性质、地上水与地下水互补以及绿地局部干旱等问题有重要影响。合理选取硬质铺装用材,科学测定其透水特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弹性、加强水系健康循环、减少地表径流、涵养绿地水源都具有重要意义。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即是在城市化大背景下,通过大量实践证明的建设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3期2018-09-10
- 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
绿色建筑及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在建筑工程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文探讨了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在低影响开发领域及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将雨水控制利用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关键词:低影响开发;绿色建筑;雨水控制;雨水利用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3-0135-01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增加让硬质铺装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下垫面会发生非常显著性的变化,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使径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3期2018-08-31
- 浅析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公园水文营造策略
要】阐述了低影响开发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当下城市公园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水文主要负面影响,论述了低影响开发角度下城市公园营造所应该遵循的准则,为城市公园的水文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建议,为实际营造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城市公园;水文;环境1 概述随着经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园建设活动日益蓬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建设应为地区环境改善与居民游憩需要提供积极作用,并且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合理科学地设计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3期2018-08-07
- 针对人工海岛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方案研究
工海岛地区低影响开发(LID)方案设计对削减径流污染的效果和通过设置不同的LID设施增大雨水下渗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的影响,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设计不同目标导向的LID方案。通过SWMM模型中的水质模块分析研究径流污染削减效果,通过建立SWMM模型模拟后的雨水下渗量与地下水潜水层下层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模型中的压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根据LID设施的适建范围充分利用各类用地。绿色屋顶对屋面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削减作用,生态草沟对道路径流污染有较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8年2期2018-07-05
-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方式适宜性研究
晓辉摘要: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在我国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经到了广泛接受和推广阶段。“海绵城市”建设方式是影响城市低影响开发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最适合于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式。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调蓄;初期雨水控制1.概述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的适宜性评估是天津市持续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建设方式适宜性评估,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渗透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3期2018-06-17
- 基于SWMM模型的小区低影响开发措施组合模式的效果模拟评估
MM模型;低影响开发;雨洪控制;海绵城市中图分类号:S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3-0050-03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irst-stage project of Hengli Shuimuqinghua community in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y using the SWMM model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13期2018-06-05
- 浅谈SWMM模型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中的应用
雨污合流;低影响开发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对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城市安全运行和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异常气候导致短历时、强降雨频发;下垫面条件的改变使得同频率暴雨下产流量增大;此外,水流逆坡、下游出口不明确、部分道路竖向规划不合理等现场导致部分路面大范围积水,同时由于缺乏与园林景观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致使本可作为雨水滞、渗、调、蓄设施的天然绿地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城市内涝积水,影响城市安全运行,对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8期2018-05-14
- 校园雨水花园景观改造与分析
婷摘要 在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指导下,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进行校园雨水花园景观改造,通过雨水花园景观中运用的设计手段和技术设施,将雨水管控设施与景观环境融为一体,解决对校园雨水的内涝困扰,改善校园的水生态和水环境,促进生态校园的建设。同时为我国其他校园雨水花园景观改造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雨水花园;生态校园;技术设施中图分类号 S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6-0104-08Rainwater Garde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6期2018-05-14
- 建筑小区平屋顶雨水伸顶立管改进设计技术
严重。基于低影响开发思想的雨水源头控制理念,开发了一种建筑平屋顶雨水立管设计方法:以雨水立管与平屋顶的交界处为内环,浇筑底边为2h、高为h的等腰三角形混凝土,混凝土沿内环浇筑一周,并在其顶部配置一定孔径的截污网。以占地面积为6.39hm2的中国西部某绿色建筑小区为研究案例,对该设计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分别分析了环形混凝土高度、建筑小区下垫面、重现期三者对洪峰削减率和小区末端雨水管管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建筑小区雨水立管采用本设计技术后,可实现削减洪峰和降
科学与技术 2018年9期201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