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沿海池塘低盐度养殖卵形鲳鲹试验

2014-07-09 16:15宋恒锋方农业张艳秋
新农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卵形池水盐度

宋恒锋 方农业 张艳秋

卵形鲳鲹,又名金鲳鱼、黄腊鲳、黄腊鲹,属鲈形目、鲈亚目、鲹科、鲳鲹属,在形态分类上不同于布氏鲳鲹,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和温带海域,形体高而侧扁、卵圆形,生长速度快,体型较大,抗病力强,为广盐、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卵形鲳鲹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忍耐低温极限为14℃左右。当年生产的鱼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体重可达600~800克,自然水域中喜结群觅食洄游,抢食凶猛,经训化后,可摄食人工颗粒配合饲料。盐度在3‰~35‰均可养殖,15‰以下生长更快。因其含脂肪多、肉质细嫩、味鲜美,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池塘和网箱养殖的名贵海水食用鱼类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暴发性虾病不断发生,对虾加工出口产业又受到贸易壁垒封锁,养殖效益逐年下滑。鱼虾混养是当前最热门的养殖技术,在中国从南到北均有人做过相应试验,但不同地区养殖的品种和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为寻找广西地区池塘养殖模式和适宜的养殖品种,笔者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尖山镇沙井港选择一个25米×667米的虾池进行了卵形鲳鲹养殖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与水质条件 试验池塘位于钦州市尖山镇沙井港钦州市海水养殖场内,池塘大小为25米×667米,南北向,池塘开阔向阳,通风条件良好,池塘深度为2米,沙泥底质,水泥板护坡,可利用自然潮汐的涨落潮进排水,养殖场附近没有污染源,地理位置上属于钦江进入茅尾海的入口,海水盐度变化较大,在暴雨季节海区盐度接近淡水,海水的pH值范围7.0~8.2,盐度范围在1‰~22‰。

2.池塘清整与设施配备 试验池塘充分利用冬闲干塘,用吸泥泵清除过多淤泥,曝晒底泥龟裂后翻耕平整,加固堤坝,对进排水闸门修整,使池底平坦有利于排水和鱼虾的起捕,进水口安装60目筛绢网,防止野杂鱼进入。养殖过程中,最多时安装9台功率为1.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养殖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10公斤消毒。

3.苗种投放 投苗前1天进水80厘米,每亩用12公斤茶子饼温水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以杀灭野杂鱼及鱼卵。每亩投放经活菌发酵有机肥150公斤,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试水后投苗。每亩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万尾;7天后,每亩再投放平均体长3.5厘米淡化的健康卵形鲳鲹鱼苗2000尾。在投苗前期,调节并保持池水呈茶竭色,透明度30厘米左右,盐度6‰,投苗水温为20℃。

4.投饵管理 试验期间,卵形鲳鲹投喂粤海牌海水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43%,混养的南美白对虾不再另行投料。按照鱼体的规格、大小不同,投喂不同型号饲料,前期投喂0号、1号料,中后期投喂2号、3号料,并根据气候、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

卵形鲳鲹投料的原则,一般低温阴雨天投料量少,甚至不投喂,而天晴气温高投料量多。水温20~25℃每天投喂2餐,日投喂量为鱼体重8%~10%;6~9月份水温25~30℃,卵形鲳鲹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每天的投喂量增至鱼体重12%以上,但高温闷热天气应适度控制投喂量。饲养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EM等活菌制剂。

5.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投放鱼苗一周后池塘逐渐加水,每天加水量为8~10厘米,一直到池塘水深1.5米后,开始逐渐换水,前期每天换水5~10厘米,进入高温期水位保持1.8米以上,并适当增加换水量和次数,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池水积累大量饵料残渣、排泄物,池塘的有机耗氧量大,应加开增氧机,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

每15天施放1次经腐植酸钠浸泡活化过的枯草芽孢杆菌,或单独施放光合细菌、EM等微生物制剂,分解转化池水中有机残渣和鱼虾的排泄物,降低池水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同时每15天左右全池泼洒1次生物底改(3~4克/立方米)。

6.日常管理 巡塘是池塘养殖最主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早、中、晚各巡塘一次,高温闷热天气的午夜,也要巡塘一次,观察鱼活动情况,及早发现异常,是否有鱼浮头。如果巡塘时发现死鱼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是否破损,是否有杂物需清除。在台风天气时,加固堤坝,防止渗漏或河水漫过池堤。台风暴雨天,雨水引起池塘盐度过大的变化,注意观察池塘水色的变化,加大水质监测次数,发现水质指标变化,池水藻相异常时及时加注新水,加强水质的调控。

养殖前期,每天开机增氧2次,中午开机1~2小时,黎明前2~3小时;养殖的中后期,适当增加开氧机的时间,中午一般开机3~5小时,晚上整夜开;阴雨天、高温闷热天气要及时开机增氧,防止浮头。在池水变化,需加注新水进行换水,进水口附近的区域用围网围起来,因为卵形鲳鲹有聚集抢水的习性,防止鱼虾过密的聚集在进水口周围,造成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试验结果

1.水质监测 水温指标为20~34℃,平均水温30℃,高温时表层水温有时达35℃,但时间较短;pH值为6.8~8.8,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亚硝酸盐0.1~0.2毫克/升,氨氮0~0.5毫克/升。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由于坚持换水和施用微生物制剂,水体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在安全范围之内。

2.养殖产量与效益 卵形鲳鲹经过143天的养殖,达到上市规格,经抽样检查,平均体重510克/尾,起捕商品鱼共11200公斤,收购价19元/公斤;并捕获南美白对虾1500公斤,规格为60支/公斤,收购价23.5元/公斤。养殖试验总成本22.3万元,其中池塘租金5.1万元,饲料费 11.9万元,苗种费2.3万元,人工0.8万元,机械折旧0.8万元,肥料、药物及相关杂费0.5万元,电费0.9万元,产值24.805万元,纯利润2.505万元,投资收益率11%,因卵形鲳鲹价格走低,经济效益较低。

三、经验体会

1.低盐度对卵形鲳鲹的影响 放苗时池塘盐度为6‰,卵形鲳鲹生长、摄食情况都很正常;7~8月份,由于台风天气增多,导致连续多天大雨,池塘盐度普遍下降,在盐度低于3‰之后,卵形鲳鲹表现出不适应性现象,每天的摄食量下降。池塘近海区域因河流冲淡,盐度接近0度,池塘无法换水,池塘水质一直在3‰左右,持续3天后,少数个体开始游塘,并发生死亡。

在持续的低盐度环境下,部分卵形鲳鲹表现出感染疾病的症状。病鱼体色发黑,体型消瘦,离群缓慢侧游于水上层,摄食大幅降低或不摄食,对外界剌激不敏感,部分病鱼体表无病灶,有的病鱼鳃盖与口颌部部分缺损,丝状出血,有的病鱼胸鳍与尾鳍基部出血,出现胀腹症状。解剖后,发现病鱼的鳃丝边缘缺损,伴有出血症状,黏液较多,甚至出现点状斑。病鱼的肝脏严重出血,个别会呈土黄色,并有出血斑。病鱼的胆囊肿大,胆汁变黑,肠壁、体腔充血。

经过查看养殖记录并结合近期天气变化,初步判断为连续暴雨天气降低了水体盐度导致卵形鲳鲹抵抗力变弱,从而引发疾病。通过细菌培养检测和染病试验,确定细菌感染所致。经多次试验,利用中草药防治卵形鲳鲹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用水潜水泵抽取深井的地下咸水,直接缓慢注入池塘,以增加池水的盐度,调节鱼体的渗透压;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灭虫,隔天用0.6~0.7克/立方米强氯精,化水泼洒消毒。消毒3天后,全池泼洒0.5~1克/立方米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水体生物活菌,稳定水质;在饲料中拌大蒜素、三黄散(黄苓、黄柏、大黄)等中草药,按药品的使用说明用量,溶水均匀后,拌入饲料连续投喂6天,每天2次。按照以上方法处理后,虽然每天都有部分鱼死亡,但卵形鲳鲹的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1周以后,鱼体逐步恢复正常,吃料量回到发病之前水平。

2.疾病防治 养鱼先养水,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卵形鲳鲹抗病能力较强,养殖病害较少。养殖期间为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必须加强水质控制,保持水体溶解氧充足,定期使用生石灰、白云石粉等全池泼洒进行水质调控,定期施放不同品种的有益活菌,保持池塘水体藻相和菌相的平衡,稳定池塘的良好水环境。疾病预防为内服药物和外泼消毒剂、杀虫剂,具体方法为每2周左右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或0.4克/立方米乙酸铜泼洒灭虫,隔天再用0.3~0.4克/立方米强氯精或二化氯泼洒消毒池水,消毒3天后,全池泼洒经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和化学试剂进行水质调节,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日常投饲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免疫多糖以及大黄粉、穿心莲、板蓝根等中草药物内服,每次为期6天。疾病高发期,应连用两个以上的疗程。台风天气,池塘盐度变化较大时,还要增加添加维生素C等的量,对防止鱼虾病害的发生具有良好预防效果。

池塘低盐度鱼虾混养与传统的养殖相比,对对虾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和传播,可起到预防和延长发病时间的作用,把对虾的传染病控制在一定范围,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和综合养殖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宋恒锋(1979-),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与科技管理。

通讯作者:张艳秋(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水域生态。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815006-2);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资助项目(HYSYS-ZD07);钦州学院校级立项项目(2008XJKY-06B)。

猜你喜欢
卵形池水盐度
卵形的变化
——奇妙的蛋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卵形鲳鲹PPARα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盐度和pH对细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相同养殖条件下卵形鲳鲹3个选育群体生长特性的比较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卵形体质量和材质对大小头自动定向运动的影响
胶州湾夏季盐度长期输运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