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侯铁虎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06)
学术期刊的本质是为科学交流提供平台,英国剑桥大学的Timothy Gowers教授于2012年1月21日撰写博客文章发起了针对出版商Elsevier的抵制行动,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数据库商目前在科学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学术期刊已不仅仅是科学交流工具,俨然已成为一个赢利产业[1]。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是依托于学术期刊的宗旨,围绕学术期刊关注的研究领域,为推动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深化学术研究等目标的一种运营策略与方式。以瑞典隆德大学发布的“开放存取期刊目录”为标志,开放存取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实践探索,在全球涌现出一大批开放存取平台,这些开放存取网络平台的运行,对推进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的理论探索和模式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然而,开放存取作为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的一种全新运行模式,其中涉及的著作权、业务模式以及技术瓶颈等问题尚未厘清或存在障碍,导致大多数学术期刊对开放存取持消极观望的态度。2012年10月28日在“国外图书馆学研究与本土化”学术研讨会上,图书情报学理论、教育与实践界代表与《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及其他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苏州宣言》[2],拉开了我国图情界学术期刊实行开放存取实践与探索的序幕。
学术期刊危机主要是指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的订购经费跟不上出版物价格上涨的幅度。开放存取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为最终解决学术期刊危机,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3]。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利和快捷,为学术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模式。另外,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边际成本极为低廉,导致学术期刊数据库迅速崛起,这些数据库厂商通过商业手段购买学术出版机构文献的数字出版发行权,凭借集纳海量学术论文的优势,逐渐成为学术文献查询、索引和利用的主要来源,也成为学术传播与推广的主要渠道。但数据库出版商攫取的高额利润,不但排斥了数据库核心价值的创造者分享利益,而且作者在使用数据库时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这些商业数据库的销售模式带有很多霸王条款,且价格极其高昂,令图书馆、研究机构和个人用户不堪重负。
从学术文献的流转环节来看,学术期刊出版危机本质上就是由于出版价格和传播交流渠道等诸多因素,阻断并导致学术出版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最终抑制了科学研究和创新交流,其实质是学术的传播危机、交流危机和创新危机。开放存取理念针对学术出版发行环节的症结,积极倡导和推进“对某文献的开放获取即意味着它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搜索、超链接,也允许用户为之建立索引并派生其他作品,没有任何费用产生,也没有法律和技术方面的存取障碍[4]”。
开放存取始自1994年,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教授Stevan Hamed发起倡议;2001年,开放协会研究所起草和发表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得到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我国在2004年5月签署了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柏林宣言的主旨是通过互联网整合全人类的科学与文化财产,为各国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免费的、开放的科研环境,并呼吁向所有网络使用者免费公开更多的科学资源,鼓励科学家以OA方式出版论文,使OA覆盖范围从自然科学向人文、社科领域延伸[5]。此后,开放存取运动得以迅猛发展,图书馆、研究机构、学术出版机构以及互联网内容运营商纷纷推出自存档(OA archives or repositories)方式的开放仓储库、开放出版、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OA 期刊)、学科知识库、机构知识库、OA搜索引擎以及通过个人网页、博客等形式开展的开放存取。
众多机构开展开放存取,对封闭的商业数据库构成直接挑战,也对学术出版机构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开放存取已经成为学术文献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开放存取平台主要有: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的“开放存取期刊目录”、巴西10种期刊编辑发起的科学在线图书馆、印度信息公司创建的全球在线期刊门户网站、BioMed Central(简称BMC)创立的纯网络版开放存取期刊网络出版平台等。开放存取平台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等领域。
我国中文学术文献的建设速度较为缓慢,主要的开放存取平台一是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2007年开发的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Socolar,它整合了世界上重要的开放存取资源,包括开放存取期刊和机构仓储。二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它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简化了传统的论文审理和发表程序,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迅捷的交流平台。三是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它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等构成。四是中国学术论文开放存取平台,它是在万方数据承担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瑞典学术论文开放存取应用系统建设合作”支持下建立的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整合服务系统,该系统内整合了102家中文期刊以及超过2000种的外文期刊资源,目前论文数据量已十分庞大。此外以百度文库平台、新浪爱问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也积极开展开放存取的应用,在我国的开放存取应用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其缺少专业的知识组织规范和严谨的学术审核,其学术出版的价值性和专业性未被用户广泛认可。
对于开放存取的理解,大多依据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宣言,倡导和期待学术期刊的自由和免费获取。事实上,布达佩斯宣言呼吁所有感兴趣的机构和个人帮助实施对其余文献的开放存取,并消除开放过程中的障碍,其中特别是价格障碍。用免费、自由等占领道德制高点,向阻碍学术传播与获取的高昂价格宣战。布达佩斯宣言一经发出,即获得强烈的响应,然而,布达佩斯宣言作为一定时代的产物,把实现自由与免费的希望,寄托于当时刚刚出现的互联网这一所谓的免费午餐,古老的学术传统和崭新的技术初期结合,必然受到很多阻碍,无法迅速地给公众带来空前的利益。对于版权的保护,布达佩斯宣言认为复制和传播方面唯一的限制,或者说版权的唯一作用是让作者能够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使其作品能够被承认和被适当引用。这是对版权保护机制的片面解读和简单理解。相比较布达佩斯宣言,较晚出现的柏林宣言,在措辞方面则变得更加稳健。作者和版权所有人承诺,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力,组织机构力求使开放式访问、无限制的传播、互用性和长期存档成为可能,并寻求支持现有法律和财务框架进一步发展的解决方案。
很多观点认为,我国现有的法律不适应开放存取发展的要求,以美、英、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家OA信息政策和法规体系[6],这些发达国家渗透全球市场,成为全世界的数据和信息中心,实现和维护了其全球范围内包括虚拟网络空间中的国家政治、经济、科技与安全诸方面的战略利益和霸主地位[7],因此我国也需要从国家层面给出政策性建议,起草和发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开放存取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作为保障,这些对开放存取政策性的诉求,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开放存取对建立国家战略层面数据与信息优势的作用,忽视了在现有的政策法规下,权利与义务转移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因素,对学术出版造成一定伤害。传统版权转让过程中,一些合同转让条款不够公平合理,是学术出版产品数字化传播环节出现问题的根源,作者、出版机构、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商业利益的受害者。开展开放存取的运营模式,是学术期刊摆脱目前困境的出路之一。
学术出版价值链中,具有核心价值的是作者的论文成果,用户最终消费的是论文成果的阅读,其中的增值要素主要有:出版机构的审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这些增值已经通过传统出版物的订购(包括版面费、稿费)得以实现;学术出版机构对论文成果的二次增值,通过向商业数据库出售得以实现;商业数据库又通过学术期刊数字化、元数据生成等环节,向最终用户出售,实现第三次增值。
图1 学术出版利益链条
在这个增值环节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被忽视,一是作者的利益被忽视,作者的电子版权向出版机构转让环节中,增值利益没有得到反映,电子版权的使用范围没有受到约束。二是增值幅度不合理,商业数据库的电子产品,其边际成本极低[8],几近于零,生产加工成本不应该成为其高昂销售价格的理由。学术出版机构的电子版期刊,出售给商业数据库,利益获取的正当性受到质疑,由于学术期刊与作者签署电子版权协议存在巨大的缺陷,涉嫌利用霸王条款、隐瞒作者等因素损害自身的声誉,学术出版机构与商业数据库签署的协议也存在利益分享不均等的因素。一旦作者采取有理有利的版权维护措施,会受到学术出版机构和商业数据库合同条款限制的双重挤压,利用二次、三次增值获取的利益空间,将被极大地压缩乃至亏损(如图1)。
开放存取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明确揭示出学术出版环节中的权利与利益的症结,而是采用迂回方式,利用用户对学术成果的需求,以学术自由为口号,期待绕开与学术期刊直接利益关联的商业数据库,利用互联网这一所谓的免费午餐,倡导学术成果自由、免费、开放存取,这种理念已经隐含着新自由主义的影子。而在开放存取的实践探索中,其理论准备和集中建设模式则可能出现新的垄断。开放存取网站一方面通过鼓励作者自主上传,另一方面又要求学术出版机构开展开放存取,把论文和元数据存储到其平台上,这种带有圈地性质的资源建设模式,不得不让人们回想起欧盟起诉谷歌垄断案,德国文化部长纽曼(Bernd Neumann)针对谷歌垄断的担忧“不能让网络上的书本完全、或者是几乎由一家私人的公司掌控[9]”。如果任由较早开展开放存取的站点任意存取其他学术期刊的论文,可能会影响其他学术期刊进行原创性内容投资的热情[10]。从形式上看,开放存取是取代商业数据库的主要方式,但开放存取平台采取圈地式的资源建设方式,与开放存取自由存放和免费使用等理念相悖,开始转向各种商业收费运营模式的探索,这一微妙的变化,已经隐约浮现出跨国、跨文化的新垄断趋势。
开放存取采用取悦作者和用户免费的方式吸纳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印后版PDF格式,在权益归属方面触及了学术期刊的商标知识产权、排版样式版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术出版机构的利益与权益,进一步抑制了学术出版机构开展开放存取的积极性。另外学术期刊把其出版的文献存放给第三方平台,这会使学术期刊失掉运营的独立性,品牌和运营完全依赖第三方平台,不利于自主创新运营和探索,又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期刊的完整性,编辑整理的合集被完全打散,论文被独立分享到开放存取库中,品牌的自主性难以良好体现。
开放存取运动在理论探索和实践中,如果不能对学术出版环节中涉及复杂利益与权益的主体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客观评价,而用开放存取这种带有新自由主义色彩与理想化的发行与出版模式,草率否定学术出版机构与商业数据库在各个环节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与价值,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用户的利益。
建立独立自主的开放存取平台门户,不但可以使学术期刊保持自主独立的优势,还可以与传统出版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策略,获取更大的利益和更加良好的声誉。学术期刊自主开展开放存取的运营,可以真正实现出版机构与作者权益完全融合,在与商业数据库商进行的价格谈判中更具有主动性,不会受到来自商业数据库商不平等协议的控制。另外,学术期刊自主开展开放存取的运营,需要与作者签署利益分配上更加合理的权利与义务合同条款,使得学术期刊与学术成果之间责、权、义的分配更加清晰。二者之间的利益一致后,学术期刊将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支配权,作者也可以成为维护学术期刊权益的主体力量,监督在拥有海量资源互联网上的侵权行为。学术期刊与作者达成一致后,影响学术期刊开放存取运营策略制定的因素,将由外部压力转换为自我权衡收益与影响力之间的平衡。
学术期刊开展开放存取,意味着学术期刊从纯粹的学术出版发行机构,转向互联网内容服务商,通过开放存取平台,向用户提供高质量学术研究信息。这种由角色转变而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术期刊将面临全新的运营策略、运营模式、运营技术、运营管理与权益保护等新问题,这将对学术期刊带来全新的挑战。学术出版机构作为学术成果的出版发行运营机构,其权益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名称所有权、出版物样式设计权、出版物版式设计权、出版物完整权,以及通过作者授权获得的出版权。学术出版机构为了保护自身的持续运营,可以针对自身的优势,在开展开放存取时通过对期刊完整性保护、刊名保护、印刷排版样式保护、期刊内容传播保护、期刊索引保护、期刊库元数据分享保护等措施,对任何未经授权的商业机构(包括期刊数据库、互联网商业网站和其他开放存取平台)对其的使用,进行必要的限制。这些保护性措施,与开放存取的精神并不冲突,反而使出版机构的独立性、自主性得以彰显,出版机构的权益得到明确。出版机构在开放存取的同时,进行商业行为的授权内容也更加清晰,运营策略更加灵活丰富。对于图书馆而言,可以在确保用户准确查询索引到原始期刊的前提下,采取开放链接、开放元数据、全文开放等不同层次的开放运营策略。
开放存取平台是开放存取运营的基础,学术期刊需要设计、架构、管理、维护等相应的技术性工作。从传统出版运营转变为技术管理与内容运营,期刊出版平台的管理维护变成开放存取平台的运营与维护,技术门槛也是学术期刊开展开放存取必须跨越的障碍。通过建立开放存取的技术标准,构建易于实施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简化开放存取的操作流程,加速开放存取的数据流转和信息畅通渠道。开放存取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开放存取的文档格式标准,开放存取的元数据描述标准,开放存取元数据分享与传输标准,开放存取的全文阅览标准等等。通过这些标准,在获取、阅览、保护、传输、分享等环节实现开放存取,在开放存取运营机构之间,以及与图书馆和用户之间形成便捷的查询和获取渠道。
由拥有资源权限的主体独立运营开放存取,将会造成开放存取资源的分散,不利于为用户提供简便统一的检索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把检索任务完全交给搜索引擎。更加重要的是,开放存取机构应该在统一开放存取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开放存取的行为规范,促进开放存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一方面要共同建设开放存取统一检索平台,开放存取机构可根据各自的运营策略,分享检索点的元数据,并提供原文阅读或下载的链接;另一方面,也可考虑不同开放存取机构之间,进行元数据共享。按照六度空间理论,开放存取机构之间也可以构成一个社会化网络,用户在任何一个开放存取节点上,都可以对整个开放存取网络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检索。
作为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传播机制,开放存取运动是一项新的事业,虽然由来已久,但仍方兴未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制约和限制,相信随着科研活动的需要,未来学术传播体系将被更具扩展性和创新性的开放存取平台所替代,学术交流自由、开放和分享的理念也将会越来越被科学研究者所接受,期待开放存取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
[1]苏金燕.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探析——由使用学术期刊数据库引起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2(3):65-68.
[2]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苏州宣言(摘要)[J].情报探索,2012(11):88.
[3]许 静,冯佳洁,李树民,等.电子期刊解决“学术期刊危机”的积极作用——兼谈国外期刊“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J].现代情报,2007(4):38 -39,43.
[4]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EB/OL].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2013 -04 -22.
[5]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EB/OL].[2013 -04 -22].http://www.zim.mpg.de/openaccess- berlin/berlin_declaration.pdf.
[6]吴 涛,吉 晰.国家开放存取发展战略的政策诉求[J].情报资料工作,2010(5):43 -47.
[7]崔新琴.开放存取期刊的地理分布状况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8(7):52-54.
[8]徐林清.软件产品的特点及价格形成机制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0(3):31-33.
[9]德国反击谷歌图书垄断:启动数字图书馆计划[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 - 4900250.html.2013 -04-22.
[10]于凯旋.欧盟对谷歌反垄断调查进展[J].电子知识产权,201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