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秀
在讨论学校教育中的评价问题之前,有必要先阐述一下我对开展学生综合评价的几点认知。
其一,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会对学生个体发展带来质的影响,还可以导向教育改革。可以说,评价往哪里走,改革也将往哪里去。今年开学,教育部“减负十条”很严厉,也引起一些讨论,但我感觉这是正能量的导向。
其二,发展性。随着教育转型的日益深入,改革已到深水区,我们发现,近期,从上到下都开始主动去啃这块硬骨头,一些地区对高考、中考制度作了调整。在上海,我们主要实行的是“绿色指标”评价,这一学年还明确了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同时,为鼓励特色评价,各区、各校也在努力探索区本、校本化评价内容,校长、教师对于学生综合评价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单一思维走向多元思维。
其三,艰难性。我们也意识到,在当前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社会普适价值还未根本改变的时期,要做真正的评价变革是艰难的。但不能因为艰难就不去尝试。我想变化总是从尝试开始的。相对而言,小学阶段在综评改革上有更大空间。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些我校的做法,主要从评价内容、方式、主体、途径四方面进行。
一、在评价内容上,
从“单一评价”向“多维评价”过渡,体现综合性
因为学校规模大、人员多,我校更加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放在首位,为此,我们建立了每生一档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以往就关注“学业成绩”相比,如今在这一档案中,综合记录了每个学生在不同发展时期健康身心、学业水平、个性特长、成长体验四方面的成长变化,这也是我们对市绿色指标评价的再创造。比如在“健康身心”板块,可以清楚看到学生龋齿、体重、体质监测等情况,教师、家长可根据数据变化及时进行健康干预,我校教师会布置体育作业,肥胖儿还会定期收到“健康小处方”。在“学业水平”板块,不仅可以看到成绩水平,更可看到学习动力、态度及学业负担等状态。在“个性特长”板块,记录了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的状态,比如在校游泳锦标赛上的成绩,进入学校十大英文歌手、十佳舞精灵海选的记录,以及被评为“学习标兵、礼仪明星、家务能手、环保达人”等特长荣誉。在“成长体验”板块,记录了每个学生在学校特色化“成长体验活动校历”中的参与质量,比如国际文化节“中澳文化对比”中绘画作品交流,艺术节的作品献演、体育节的运动项目、书香节的故事讲演等情况。
我们感到,这份档案不仅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记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成长见证。实施这样的评价之后,教师、家长逐渐把目光从分数上移开,更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养成,对引领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变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更多学生的生命成长与个性精彩被发现,他们的学校生活也更丰富灵动。
二、在评价方式上,从“终结性评价”
向“表现性评价”过渡,体现过程性
我们根据绿色指标要求,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创设减负增效、快乐成长的绿色教育环境,在评价上更注重长程,创造了期末综合测评、学科主题游戏、自主评价活动、革新作业编制、创新假期生活等新型评价方式,并通过校质量监控中心的即时数据反馈,让评价结果及时作用于人的发展。
考虑到小学生还处在知识积累、品格形成的起始阶段,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考量时,不仅关注他们对显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会”,更关注对隐性学习素养和思维习惯的“习得”,尽可能在多元评价活动中,关注进步和发展潜能评价,构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方案”。比如,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业负担更多来自于其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负面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各类表现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形成正面多元的学习感受。学生每学期的学业成绩由“日常表现”和“主题评价”组合而成,平时的课堂参与、团队合作学习表现等占较高比例。在低年级取消纸笔性回家作业和考试之后,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做加减法忽略评价,而是更努力地寻找新型课堂与新型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评价方式上作了更大变革。这次期末,我校结合“校庆纪念日”及“明强”校训实践内涵,设计了主题为“走强者之路、享七彩童年”的表现性综合评价方案。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论证,从生活实际出发,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生动的主题游园情境,打消了考试的紧张感,把平时课堂中学到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知识点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游戏情境中读读、议议、练练、玩玩,主动感知内化、交流提升。从成效来看,学生兴趣很浓,更多体验了学习的成功和愉悦,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知识应用、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使评价真正为促进学生人格、品行、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尽管这耗费了教师较多精力,相比以往一个班只需一位教师监考的传统考试方式,需要二百余位教师全员出动,历时几周才能完成,但保证了评价更公平和公正。这样的评价也反促教师去思考该怎样教的问题。
三、在评价主体上,从“被动评价”
向“主动评价”过渡,体现选择性
我们发现,相对于被动评价,主动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促进要大得多。去年寒假前,我们根据各年段孩子的成长需求,设计了一份“快乐假期体验活动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涉及学习、健身、实践等多个有益身心成长的领域。例如,一年级学生可选择在家人陪伴下坐一趟地铁,全程尝试自己买票、进出站,并以电话方式向亲戚朋友拜年;二年级学生可选择与家人一起买一次菜,至少认识5种蔬菜,并尝试编写短信向亲朋好友拜年;三年级学生可选择去超市调查学习用品的种类和价格,并在家和父母一起迎新大扫除;四年级学生可选择自主“整理卧室”,学会套被套和枕套,为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出行作准备;五年级学生向家人学做一道喜欢吃的菜,养成生活技能。同时,鼓励每个孩子坚持每天锻炼,找到一项最方便易行的健身活动。“菜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多元选择,让每一位学生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用双手去体验,获取更多的成长感悟。开学第一课是学生自主评价,我们把呆板的“作业批改”变成了开放的“成长交流”,学生、教师、校长齐聚电视直播室,分享体验故事,如各地过年习俗、合理使用压岁钱、少放鞭炮防止雾霾、合理运动健康体魄、旅行见闻等,这使以往平面机械的“完成作业”变成了立体灵动的“成长交互”。一千多名学生因此拿到了不同领域的“成长卡”。
学校特别设置了“开放式特色评价”载体,具体运作全部由少先队自己负责,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东校是“学科专题成长体验区”,西校是“成长小舞台”,学生团队、个体都可以主动申报参与特色评价交流的主题、内容等,目前已涉及到的有学生社团的才艺表演、礼仪表现、棋类擂台、好书推荐、观影心得分享、模型制作展示等,交流单位有小队、中队和大队,也有个体。因为都是学生自己想做的事,明显感到他们很期待。这样的主动评价让学生投入更积极,也在交流中互补,享受到了个性成长的快乐。
四、在评价途径上,从“单向评价”
向“互动评价”过渡,体现发展性
一方面是评价主体更多元。一改以往教师评价学生的“单向评价”,逐步发展为由更多主体参与的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社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评价”。实践表明,自评、他评、互评、共评等多元评价途径为更多师生、家长所接受。
另一方面是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比如,我校校长会定期做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质量分析,其中包括各年级学生群体发展优势、潜势及今后的提升空间。为了让更多学生受到肯定,学校在预设各类单项、综合荣誉时会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每周动态生成的“强强示范员”,可开辟绿色通道,定期与校长面对面,提出的很多学校发展金点子都得到采纳。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实践。希望全社会共同来关注评价,不仅是教育评价,更要关注对人的生存、发展具价值和意义的评价。如果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教育反过来也会更轻松和适意。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