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的写作自然流淌

2014-07-09 14:29周光明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作文

周光明

一粒种子,不管处于何种环境,只要能让它深深地扎下根,终究会绽放出生命的绚丽。写作亦同理。初涉文墨的学生,他们手中的写作文笔如同一株幼苗,要想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也需要土壤、阳光、雨露和水分。只有这样,个性的写作才能自然流淌。

一、 走进生活,

让写作之树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

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往往醉心于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如何选材、怎样立意、如何结构、怎样渲染,诸如此类,乐此不疲,并将此视为全部意义。殊不知,这样的半程作文训练实际是割断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直接导致学生的作文远离生活,以至空话、套话比比皆是。学生的作文日复一日,就成了被斩断树根的树木,渐渐失去土壤的滋养而日趋干枯,最终成为没有生气与活力的枯木。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恢复鲜活的灵气,就必须让写作之树永远植根于丰厚的生活土壤,这样它才会常绿常青,枝繁叶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作文教学理念。怎样架起沟通写作与生活的桥梁,给作文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下尝试。

第一,教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培养他们具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数不尽的人、事、物、景。如校园里,可以观察身边同学的衣着相貌、举止言谈,可以观察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嬉戏时的欢声笑语、矫健身姿,可以观察校园里柿子树枝繁叶茂、累累硕果;在大自然中,可以观察的事物就更多了,如街头小贩如何招徕顾客,清洁工人如何认真地清扫街道,公园里荷花娇艳的颜色、玲珑的形状、妩媚的姿态、馥郁的花香以至一花一草、一石一木无不可以在学生笔下流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我们的视觉自然会日渐敏锐,生活就会成为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第二,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和随笔的良好习惯。

只有丰富真切的感受和体察,而没有时时处处地做好记录,残余在脑海里的只是一些零星破碎的记忆片断而已,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要善于从复杂的素材中选取有意义、有兴趣的事来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如果养成写日记、写随笔的习惯,能够把那些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的事情记录整理下来,把自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思索、感悟、心得、体会梳理出来,那么生活中这些飞溅的浪花就会变成饱蘸着真情实意的文字,清晰永恒地保存下来,成为宝贵的素材库。到时候,不管写何种题材、体裁的文章,都可以打开这座独具形式的“生活宝库”,自由徜徉,尽情挖掘,得心应手。

二、多读好书,让写作之树汲取书籍的阳光雨露

课外阅读是现在学生的普遍行为,但他们动机各异,方法各式各样,内容良莠不齐,这种放任自流式的课外阅读,效果显然不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指导课外阅读,关键要做到准确把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需要和动因,处理好教师外部强化和学生自主性需求的关系。教师应首先明确学生读课外书是否出于自主性需要,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指导和强化。有许多教师强制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以学生的阅读笔记等为标准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这种情况下,学生疲于应付,被动完成阅读任务,使读书成为负担。由于得不到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读书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学生很难从读书中受益。

因此,教师可以改变强制命令的方式,而以探索型学习任务的形式提出要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教师还可以从建设班风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可充分利用尖子生的榜样作用和班干部的号召作用影响其他学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全班甚至全校性的读书热潮。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容易偏离,要养成长期的阅读习惯,还应创设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辩论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

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引起兴趣、提示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故事性强的作品,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应多样化,如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指导欣赏语言、写法;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

当这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当读书成为使他们的心灵日益丰盈的精神享受时,书籍就变成了他们亲密无间的朋友,变成了他们的无言导师。这时候的阅读不再是负担,是吮吸,是汲取,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是深层次的思索,是对自身生命体验的重新审视和关照。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书籍的丰富营养就像是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学生稚嫩干涸的心田。他们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拓展了,思维延伸了,写作的欲望在他们的心里开始萌发,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

三、敞开心扉,用真情之泉浇灌写作之树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但眼下许多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文章里充斥着虚假的语言泡沫,他们言不由衷地写着自己并不想说的话,盲目地做着家长、老师的“代言人”。他们的心灵世界在写作的时候不是敞开的,而是封闭的。

写作应是情感的自由释放。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初,就应首先告诉他们作文讲求率真,崇尚真诚,朴实自然就好。教师在批阅和讲评作文的时候,应将“是否写出了真情实感”作为首要标准,长此以往地引导,学生就会摒弃那种虚情假意的文风,而走向自然,走向质朴,大胆自由地在写作的广阔天地里释放自己的情感,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一旦真情注入了作文,就如同树木得到了清泉的润泽,汩汩澄清的泉水会使这株写作之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展现出迷人的风情。

从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这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需要幼苗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但是,土壤、阳光和水份能够为它的正常生长和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从生活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从书本中积累语言,我手写我心,在质朴的习作中闪耀真情的阳光。我们有理由相信,终究有一天,幼苗会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为我们撑起一方浓荫,结出它丰硕甘甜的果实。(责任编辑 刘 颖)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作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