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进现代农业,加快中国食品名城建设进程中,德惠市政府始终遵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必须先行”的理念,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来抓,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已建成水稻、玉米、大豆、瓜菜、果品五大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肉鸡、肉牛、生猪、肉羊、肉鹅五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全市有9大类76个品种获得A级绿色食品标识,绿色食品年总产量10.74万吨,年产值3.5亿元;已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3%,其中蔬菜7.5万亩、水稻41万亩、玉米30万亩、大豆30万亩、果品1.5万亩。2002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2003年被列为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2005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县级城市中第一个“中国食品名城”。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10-2
1 优化机制,建立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挑战,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上下功夫。德惠市坚持农业标准制定与实施相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呼应、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全程实施体系,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实施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引导,合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1.1建立组织,完善责任体系
德惠市坚持换人不换路子、换班子不换调子,始终把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了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了领导组织,成立了德惠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责任分配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二是成立技术指导组织。由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联合农优中心、农业环保监测站等单位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采集、生产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生产技术培训和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同时,依托各乡(镇)农技推广站,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农业标准化生产服务网络;三是成立质量监督管理组织。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建起了全市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负责全市和外埠农产品质量的检测任务。为进一步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各乡(镇)、各专业批发市场也相继建起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已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质量监控体系。
1.2制定政策,建立标准体系
德惠市根据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有关标准,制定了《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德惠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德惠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使全市标准化生产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五统一”要求,组织编写了蔬菜、果品、水稻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方案,从档案管理、农资供应、产地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产品标识管理等环节入手,实现逐一贯标达标。
1.3加大投入,健全管理体系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在管理。为此,全市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加大人才投入。依托省市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现全市农业系统有中、高级农艺师300多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采取农闲集中培训与农忙分散指导的方式,对基地农民进行生产技术规程的培训和指导。每年举办市、乡、村三级农业标准化培训班1000多次,培训人数近12万人次,为大规模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加大财力投入。在县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奖励为农业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加大物力投入。为满足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全市积极为农业系统各部门配置相关检测化验设备,建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种、肥、农药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一整套监控测试系统。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现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
2 加强监管,探索农业标准化实施途径
农业标准化实施是重点,监督是保障。德惠市着眼于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拓展农业标准化发展空间,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积极探索了农业标准化实施监管的有效途径,重点强化了三个控制。
2.1加强生产监管,强化基地控制
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国家标准和吉林省地方标准,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内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堆沤、选用生物农药、保护害虫天敌等综合技术措施,扩大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杀虫灯等节本增效新技术施用面积。目前,全市在布海、菜园子等乡镇标准化生产基地安装杀虫灯1500余盏,防治面积达10多万亩,占全市标准化基地总面积的25%。
2.2加强专项整治,强化投入品控制
以市农业执法部门为主体,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搞好农业投入品管理;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内大力发展农资专供连锁服务部,建立直供直销、连锁专供的农资专供体系,全市已建成无公害农资专供连锁服务部11家。同时,在全市各农资经销商店均设立无公害农药销售专柜,有效避免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限制使用的农药、化肥和激素类物质的投入使用。
2.3加强质量检测,强化市场监管
为了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德惠市在各大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设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销售区,将已获得绿标或经检测中心检验合格的产品集中到此,统一销售。凡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允许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销售区出售。在农业部和省市检测部门的几次抽检中,德惠市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全部合格。
3 强化服务,创建农业标准化发展环境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对农民从技术到意识上的革新。针对许多农民认识不够,基地建设启动慢的问题,全市加大服务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3.1科学规划,引导发展
基地和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载体,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中围绕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德惠市进行了认真规划,引导农民和企业加快发展。一是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围绕国家级龙头企业——德大公司建立了3.6万亩绿色玉米生产基地、5.25万亩的绿色大豆基地、30万亩的无公害玉米基地、30万亩的无公害大豆基地;建立了高标准现代化肉鸡养殖基地16个,发展肉鸡代养户6000户。围绕省级龙头企业——上禾公司建立了30万亩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二是围绕产业建基地。围绕天台镇的产业基础,建立了2万只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围绕菜园子镇建立了1.5万亩的无公害西红柿生产基地;三是围绕市场建基地。郭家镇围绕果品批发大市场建立绿色果品基地1.5万亩,布海镇围绕“鬼市”建立无公害瓜菜基地6万亩。
3.2制定政策,扶持发展
一是制定吸纳人才政策,对省内外科技人才、经济能人到德惠市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或技术服务的,给予解决住所、提供交通工具等便利条件;二是制定免费检测政策,在基地建设初期,免收农民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费用;三是制定认证补贴政策。从2002年开始,每认证一个无公害农产品,市政府补助1000元,每检测一个基地,乡(镇)政府补助500元,有效调动了企业、基地认证的积极性,使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逐步走上了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76个,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吉林省著名商标4个,吉林省名牌产品10个。产品认证和品牌数量在全省保持了领先优势,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3.3解决难题,帮助发展
如何使农产品能够顺利外销并实现优质优价,是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德惠市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知名度,扩大流通,促进销售。一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德惠市是全国最早举办绿色食品节的县级市。从1998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吉林德惠绿色食品节”。通过办节,广泛宣传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做亮德惠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产品流通。在第五届绿色食品节上,我市签约项目32个,合同协议金额10.9亿元;二是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我市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工作方针,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和遍布城乡的农产品营销网点建设为着力点,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和协会等经营服务组织在城市设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专卖店,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专营区,在超市设立专营柜,大力推行产销直挂,不断培育和完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努力实现优质优价。目前,全市共建立郭家镇果品、布海镇“鬼市”瓜菜等专业批发市场14个;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德惠市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生产合作社、技术研究会、中介组织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230个,经纪人7600多人。菜园子镇新立村村民姜士和联合周边菜农,创办了“新立村西红柿生产合作社”,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和统一销售,不仅促进了无公害、绿色蔬菜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技术规程的采用实施,也促进了产品销售。目前,菜园子镇西红柿产品不仅占据了东三省市场,还打入了俄罗斯市场。布海镇长山村村民郭文山创办了“布海镇长山村党员蔬菜生产合作社”,年向全国各地销售瓜菜10万吨,销售额近5000多万元。
作者简介:吕庆峰,德惠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中心,研究方向:农村能源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