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林业重点项目的建设。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林木种苗投入,建设了一批林木种苗项目,大大提高了林木种苗生产能力和水平。本文对当前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林业生产的形势,提出了发展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57-2
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质优良化、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但要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林木种苗,任务仍十分艰巨。
1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造林模式相对滞后
树种选择不当,林木种苗缺乏生产标准化。为降低造林成本,大多数林木种子靠群众漫山遍野采集,或选用普通种子进行育苗,导致苗木质量低下,对造林成效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整地不科学,不能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整地质量低劣,改善立地效果差;造林初植密度小,栽植质量差,苗木生长量小,存活率低,林分质量差;幼林抚育和管护环节不到位。由于水源、运输、劳力、财力等因素,抚育管护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苗木的存活。
1.2种苗生产结构不合理
一是苗木年龄结构不合理,城市绿化使用苗木大多数为常绿大规格苗木,而当前大苗生产量小,且培育周期较长,部分大苗掌握在少数育苗户手中,造成大苗紧缺,价格偏高。另外还表现在规格上的参差不齐;二是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适应,一二级良种壮苗供不应求,成为制约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的瓶颈。
1.3林木种苗市场混乱
随着目前林木种苗市场的快速发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力量薄弱,质量意识差,致使种苗市场紊乱,种苗引种和推广还处于无序状态,存在着林木生产无证经营,随意命名品种和品种炒作的现象,假种苗、劣种苗在部分地区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和经济效益,损害了造林者的合法权益。
1.4宏观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有约1/3实行自收自支和差额补贴,有的种苗行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落实,他们不得不从事经营创收,导致种苗质量监督及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种苗执法、技术监督、信息引导等工作的开展。
1.5国有苗圃管理落后
当前,大部分国有苗圃经济效益不高,经营管理不善,有的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导致苗圃的经营管理状况很差,国有苗圃的示范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1.6林木种苗机制不活
种苗基地和集体苗圃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骨干作用。
2林木种苗生产的对策探究
2.1积极探索先进造林模式,提高造林效果
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林地清理方式,清理和整地时间安排在冬季或造林前3个月进行。按照当地海拔、气候、土壤等情况,采取沿等高线带状清理林带,穴状整地打塘种植的方式,选择的树种以马尾松、八角为主。整地规格为马尾松株行距2×2.5米、坑规格30×30×30厘米,八角株行距4×4米、坑规格40×40×40厘米,初值密度通常马尾松133株/亩,八角42株/亩,定植前一个月进行回坑施基肥,马尾松每亩用基肥约26.6公斤,八角每亩用基肥约10.5公斤。在次年1~3月,选择阴天、雨后初晴或毛雨天气栽植,裸根苗要进行浆根,做到“穴大根舒、深栽压实、苗木端正”,容器苗需拆除容器袋,用手托出营养泥,小心放入穴内,然后覆土压实。在抚育管理环节,造林后连续抚育三年,每年夏秋结合追肥进行松土除草抚育一次,采用穴状抚育,可适当修枝、施肥,施肥量为马尾松每株施复合肥约200克,八角每株施复合肥约250克,成活率低于85%时应及时选用同龄健壮的一级苗木进行补植。
2.2科学规划种苗生产,提高种苗培育质量
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是做好种苗的培育工作,提高种苗培育质量,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以免造成种苗过剩和资源浪费。
2.3调整种苗生产结构,缓解种苗供求矛盾
种苗的供求随着林业的发展而变化,应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种苗的培育工作,要发展名特优品种,保证种苗的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选择不同的树种和草木进行搭配。一是注重外来优良品种,丰富树种资源。优良的外来树种包括广义上的变种、种源、无性系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二是注重新品种选育。要想促进苗圃的长期发展,使新品种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效果,就必须注重新品种选育和保护,尽量培育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是注重培育乡土树种。因为其长时间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人们掌握乡土树种的培育技术,容易被市场接受。乡土树种因为就地取材,栽种的成本低、成活率高、效率好。
2.4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林木种苗生产要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一是要大力宣传有关林木种苗的科技知识,使优良品种推广到造林地;二是要培育更多优良林木品种,使林业生产应用良种率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让林木种苗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2.5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确保种苗质量
一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标制,避免在种苗选择上使用“关系苗”、“人情苗”,保证在工程造林中使用合格苗、优质苗;二是严把种苗质量关,从根本上保障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三是坚决制止种苗市场垄断、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通过苗木价格听众会,确定合理的苗木价格,有效地维护了用苗单位的利益,保障了苗木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2.6加强质量监督,提高种苗质量
应把林木种苗质量监督作为种苗管理的重点,必须常抓不懈。一是严格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发放制度,淘汰一部分不合要求的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环境,使每个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做到凭证生产和经营;二是加强种子采集、加工、调制、贮藏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严格实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制度,认真填写种子、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全面实行种苗标签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层层把好质量监督检验关,杜绝质量不合格林木种苗用于工程造林。
2.7发挥国有苗圃辐射作用,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收
针对目前种苗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国有苗圃要依靠基础设施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与其他个体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赢、风险共担,使林木种苗向科学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8创新机制,促进种苗产业发展
深化国有苗圃改革,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种苗质量效益。鼓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主体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建设,对不同所有制苗圃实行同等的市场准入、国家投资、信贷等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3结语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林木种苗需求量逐渐增大,给种苗生产带来了机遇。我们应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上,继续发展国有苗圃育苗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社会育苗,形成以国有苗圃为主,社会育苗为辅的苗木生产体系,为造林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玉芹.林木种苗生产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 2010,(2):92.
[2]刘鑫军.我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研究[J].北方园艺,2012,(19).
[3]鲍富民.浅谈我国林木种苗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0,(21).
作者简介:苏耀殿,壮族,大专学历,上思县南屏乡林业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技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