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前世今生及发展建议

2014-07-09 22:13曾会明
声屏世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国网公司三网有线

曾会明

5月28日,筹备四年之久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终于挂牌成立。在当天举办的“建设网络强国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发展”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宣布了国网领导班子,董事长赵景春代表国网在会上作了发言,介绍国网的定位与目标。

漫漫四年组建历程

从2010年至今,国网的组建走过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漫长历程。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2010〕5号)提出:2010年至2012年为三网融合试点阶段,以广电与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网络升级改造为重点;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2010年8月9日,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张海涛主持召开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筹备组第一次会议,研究、讨论筹备组及办公室下一步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他指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负责对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此前广电总局曾召开全国性广电网络公司筹备组会议,初步确定公司名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随后,广电总局将原贵州省广电局局长李新民调到国网筹备组负责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不断传出“修改方案——方案被否——传闻挂牌——挂牌推迟”的消息,其间关于国网的定位甚至还曾在事业还是企业之间摇摆。

直到2012年2月14日,在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上,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方案已经进入国务院审批阶段,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建设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他特别谈到,互联互通平台是一个开放业务平台,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推广新业务,接入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把电视终端变成智能化、多媒体、多业态终端。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函184号文,原则同意广电总局上报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公司定位为“国有独资文化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待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政策规定发布后再进一步理顺关系)。电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对公司经营电信业务依法实行行业监管,广电总局对公司业务进行指导并对相关业务实行行业监管。”公司注册资本为45亿元,由中央财政安排,分两年到位。

2013年3月20日,在CCBN2013主题报告会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再次透露国网消息——国家级网络公司组建方案已经过批准,未来会专门做互联互通的工作,实现各地网络、业务和运营支撑的互联互通。原本以为在得到国务院批复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国网的挂牌也该水到渠成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关于国网的消息从此变得悄无声息,筹备组也早在完成了上报的组建方案之后就解散了。

今年1月11日,中广互联独家获悉的一则消息再次打破沉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任命原河南省广电局局长赵景春任董事长,原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梁晓涛任总经理。3个月后,2014年4月21日,中广互联在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国网已完成注册。“基本信息”显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赵景春,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于2014年4月17日注册,经营范围包括有线电视网络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为开展上述业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信息咨询。5月初,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章程》,对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管理体制、主要任务、法人治理结构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2014年5月28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终于正式挂牌。

国网公司三大亮点

笔者参加了国网公司挂牌后举行的研讨会,其中有三点印象很深。

一、强调坚持市场导向。

中央文资办主任王家新与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蔡赴朝局长、蒋建国书记、聂辰席副局长一起进行了国网的揭牌,这或许意味着中央文资办将是国网的主要管理单位之一。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函184号文中对此已有伏笔,提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定位为“国有独资文化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待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政策规定发布后再进一步理顺关系)。”

王家新主任在研讨会上对国网公司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坚持市场导向,三是调度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他强调,“按照三中全会要求正确促进政府和市场关系,准确把握三网融合发展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凡是市场能办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国网公司董事长赵景春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国网的定位,他指出,“国网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不带行政化色彩,严格按照符合现代企业要求,体现文化和广电特点的原则,精心设计经营管理模式和资产组织形式,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都从企业性质出发。”此外,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强化市场观念,市场化起步,市场化经营,在市场经济洗礼中做大做强,成为合格的广播电视网络参与三网融合的主体。”

从王家新主任及赵景春董事长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同时可能也是国网公司今后能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点。关于文化阵地与文化市场的关系,从中宣部到中央高层,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即只有市场的成功才能真正守住阵地。国网公司要想真正成为国家级全国性公司,让“中国”字号名副其实,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中宣部改革办主任黄志坚指出,中国广电网络公司的组建迈出了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但是如何加快公司股份制改造,如何理顺有关党政部门与公司的关系,如何建立有序衔接的体制机制,如何真正行使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并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资产管理形式,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期待中国广电网络公司成为发挥骨干作用的国家级公司,期待国网公司在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发挥作用,同时能够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田。

赵景春董事长在会上透露了国网的架构定位,即作为一个“控股型公司”,面向市场的经营业务由所控股的企业来做。笔者认为这个结构有利于在统一战略共识的情况下,更灵活快速地进行业务开发,甚至可结合中央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政策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市场导向,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但国网公司要想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传统的广电企业,利润未必是考核的第一目标。罗小布在其《有线电视经济学导论》一书中认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只是高级员工,不是资产的所有者,只是资产的代理人或被委托人。对于资产真正的拥有者广电局或宣传部而言,并不知道自己的资产或付出的劳动是否得到回报,一旦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出现亏损,唯一的惩罚措施就是调换代理人。有线电视的特殊性在于出于政治或其他需要,资产拥有者常常要求代理人做一些在经济上明明亏损的事情或业务,导致对代理人不仅没有经济上的激励,也无法客观对其业绩进行衡量。一切只能依托代理人的良心和良知。”

或许,需要将宣传、公益与市场进行明确的、量化的界定,明确哪些宣传、公益的任务是必须无偿承担的,哪些是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哪些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同时,对于公益与市场目标,分别提供不同的资源,制定不同的KPI指标。

二、以全国一网为目标。

关于全国有线网络的整合,前年国网组建方案的上报稿中提出,“公司成立后按照‘稳定存量、发展增量、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将有线网络资产重组注入公司,形成全国统一运营的市场主体。”国务院批复文件中也指出“优化网络资源配置,促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

国务院批复文件的最后指出:“组建中国广电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三网融合战略,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换代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中国广电的组建和发展,确保公司正常运行,发挥公司在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全程全网、统一运营,这个目标在各地数字化、双向化走到了一定程度的今天,同时多个省网纷纷上市的局面下,全国一张网的理想甚至有很多理想主义的色彩。然而,这次国网的挂牌,赵景春董事长在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以全国一网为目标,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全程全网,是广播电视网络浴火新生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推动有线电视网络由分散到融合,要使有线电视网络在全国一网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这足够令业界振奋,不管难度有多大,起码上来敢于把这杆旗子先挑起来。

关于网络整合,鉴于国网公司初期仅有45亿元的注册资金,估计将主要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资产入股;同时,上市公司会面临更多的复杂问题,估计会先从非上市的、对整合有积极性的省份启动。关于网络整合的时机,估计国网要先从业务起步,有了一定的起色,令业界有了更多的信心之后,再启动整合的事情。

赵景春在谈到国网公司起步开局工作思路时表示,“长期项目是进行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建设,积极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构建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集成播控和融合服务的云数据平台。近期项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鉴社交类应用,面向终端尽快筛选几个短平快起步项目,采取扁平化管理、课题组的形式,迅速谋划实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三、结合互联网思维。

国网公司挂牌研讨会的主题为“建设网络强国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发展”,国网的发展,要纳入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布局及其重大项目规划,广播电视网络要成为国家信息基础网络,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国网公司在宏观层面上的使命。口号和目标的落实,需要接地气的实践和创新。在这方面,这次研讨会中很欣喜地听到一些关于创新及互联网思维的观点。

黄志坚认为,当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融合。因此,国网公司在发展战略方面要突出融合,包括文化和经济、社会的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融合,文化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融合等。

赵景春提出,国网在行动上,要推进“一个创新”,即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由整合变为以用户需求为动力,市场需求为方法的融合,凝聚起整个行业抱团竞争的共识。在融合带来的增量上引爆业务创新,孕育杀手级应用。他提出,“既要有广播电视确保导向和安全播出意识,又要有互联网思维,把广播电视网络意识与互联网思维有机地结合,谋划和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发展。”

对国网公司的几点建议

一、国网目标不应放在三网融合上。

可以说,国网是因三网融合而生,但国网成立之后,目标不应放在所谓的三网融合上,因为国网成不了第四运营商。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整合全国有线网络,形成全程全网,是信息网络发展规律的要求,而不仅仅因为三网融合。也就是说,即便国家没有三网融合政策,全国的有线网络也应该进行整合,如此才能适应网络运营的规模化需求,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进行互联互通,就无法成为国家基础信息网络之一。其次,目前的广电网不具备与电信网竞争的实力。三网融合,原来有专家称对国家而言绝非“把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但演变至今,其实也就是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而已,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3年11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0674.3亿元,有线网络行业去年估计也就700多亿,差距高达十五、六倍。因此,国网成立后就算能够整合全国网络,也根本不具备跟电信企业死磕的实力,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既符合网络运营企业的市场规律,又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定位。第三,国网成为第四运营商的前提,是要拿到固话、宽带、移动的牌照资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似不可能。只有拿到这些全业务牌照,国网才有可能率领整个有线行业,参与到三网融合的双向进入的业务大战之中。

国网的定位将影响到整个有线行业的定位,不论全国网络整不整合都是如此。不是说我们不希望国网成为广电参与三网融合竞争的主体,关键要符合上述这些条件才有可能性。先进行战略澄清,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国网要做的第一件事。国网之所以为国网,而非地网,差别就在于其“国家级”的定位,那就应该肩负起引领这个行业的龙头大哥的作用。虽然拿不到全业务资质,但在宽带政策、无线频谱、号码资源等方面还是有很多战略资源需要国网去争取。

二、国网应以整合全国有线资产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互联互通。

1997年4月,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邹家华副总理提出了“一个平台三个网”的概念。一个平台指互联互通的平台,三个网就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当年把互联网称之为“计算机网”),并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4字指导方针。这一表述和定位,比2010年提出的三网融合无疑更加准确。关于全程全网的意义,大家都非常清楚,在此不必多说。

在国网组建的上报稿中曾提出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由中央财政投入资本金,设立国有独资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第二步,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等方式整合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国网在筹备期间,跟各地广电做过多轮的座谈与沟通。进行全国有线网络的整合,难度之大,也无需赘言,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省网借壳或申请IPO上市的情况下。但是,如果不进行全国网络的资产整合,全程全网、统一运营的可能性就近乎为零。资产归属决定市场行为,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业界自发组建的广电友好网联盟、云服务联盟,在资产归属方面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同样,此前提出的国网定位于互联互通,其实就是对全国有线网络资产整合的某种放弃,并不足取。

因此,就算再难,国网也应以整合全国有线网络资产为目标,绝不要放弃这个梦想。当然,如果有线行业仅仅定位在视频节目的传输上,甘愿放弃成为国家信息化基础网络的机会,那就另当别论。

三、首要工作:争取宽带政策、建设IDC。

不管梦想有多大,饭要一口一口吃。宽带业务,必须是广电网络的基础业务,而绝不是增值业务,这是由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所决定的。国网成立之后,最现实的工作应该是为整个有线行业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根据国务院对国网组建方案的批复,国网应可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

三网融合的政策启动了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电信的IPTV已经从试点走向了全国范围,但反观广电网络,虽然政策上允许开展宽带接入、IP电话等业务,但在网间结算、宽带出口等方面却一直因为政策承接的主体缺失而无法解决。广电网络开展宽带业务,也无法摆脱替电信打工的地位。国网,就应该是承接这一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主体。因此国网成立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跟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解决电信企业对广电网络实现双向收费、网间结算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

在全国网络整合之前,也只有宽带数据业务具备全国跨域运营的可能性。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为各地有线拿到合理的网间结算价格,提供合理价格的出口带宽,先为小弟谋点福利,才能真正确立大哥的地位。让大家尝到甜头,然后规划行业产业化的前景蓝图,各地的弟兄们才有可能放弃眼前利益,坚定地跟着带头大哥往前走。此外,建设强有力的IDC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把互联网流量控制在网内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有多地省网进行了Cache互联,中国有线此前也有与第三方IDC进行直连的计划,具体策略上也有CDN联邦、DNS联邦等技术方案。

目前,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蓬勃发展,但不当内容、盗版等问题屡禁不绝,混乱的版权局面靠一些网站自发组建的反盗版联盟很难得到根治。笔者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所有网络视频、IPTV、互联网电视的主视频服务器放到国网的IDC之中,由广电进行内容及版权的审核,然后才能通过CDN分发到边缘节点服务器上。这应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职责之一,而新闻出版、版权局和广电总局的合并,也使这一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具备了基础条件。管好了内容源头,剩下的网络传输、接入和终端发展,就可以放开让大家市场化竞争了。

四、136工程:不要与地方争利。

原广电总局曾提出国网将主要进行互联互通的工作,实现各地网络、业务和运营支撑的互联互通,包括网络互联互通、技术互联互通、业务互联互通、运营互联互通、管理互联互通。该互联互通平台简称136工程,一个中心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分发交换中心;三个系统包括: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监控系统、全国有线电视骨干网传输交换系统;六类基地包括:广播电视内容集成基地、文化资源集成基地、数字电视出版物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动教育内容集成基地、综合资讯服务基地、数字电视互联网内容集成基地。《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传播体系建设”章节中明确指出:“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实现全程全网,跨部门集成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

应该说,136工程作为国网的顶层设计,在全国有线网络整合之前,先期启动网络、技术、业务的互联互通有其合理性,但要想实现运营和管理的统一则难度较大。六类基地的建设,如果能够做起来,给各地有线网络提供跨域的内容与服务,思路是好的,像中国移动的四川音乐基地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但必须要注意的是,136工程一定要避免成为与地方争利的工具。作为国网,具备分散的省网所不具备的全国性业务资源、跨部门资源的整合能力,国网应该重点抓住地网所不能拿到的那些资源,为各地网络雪中送炭。如果国网不能实现全国资产整合的上策,而136工程能够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云服务,也不失为中策。

五、坚定不移走产业化道路。

在国网的组建方案中,明确由财政部投资,由广电总局代管,这意味着中央文资办将是国网的主管单位,国网将定位为国有文化企业。国网应该带头厘清广电网络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的界线,明确哪些职责属于公益的部分、公共服务和喉舌的部分,这部分有些是作为承接政府特许经验许可所必须履行的职责,有些则应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资金的支持;而剩下的部分,则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发展。

国网应该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专业的团队,可以从地方网络招募有市场经验的人才。国网应该做好融资渠道的建设,用好资本的杠杆作用,及早做好上市融资的规划,用资本平台、市场化的手段逐步实现全国网络整合。

不管怎样,姗姗来迟的广电国网,毕竟已经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有线电视行业乃至整个广电面临来自电信及互联网企业多个主体、多种渠道的竞争之时,在整个大视频产业面临用户、终端乃至商业模式的多层次变革之时,在整个广电需要谋划向新媒体、全媒体转型和发展之际,国网,来得还不算晚,甚至正当其时。它一降生,就注定要肩负起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为此,对于国网,我们唯有祝福。希望业界对国网多一点关心,多一份热心,也多一些耐心。毕竟,这是广电为数不多的发展契机之一,甚至,这是广电最后的机会。(作者系北京中广信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广互联)CEO、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国网公司三网有线
基于信息系统建立业务凭据管控体系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
国网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研究
东方有线点播排行榜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
“三网三联动”创出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