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作学习操作策略探索

2014-07-08 07:53潘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探究策略

潘芳

摘要: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各个方面作比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57-01

一、合作学习的本质作用

合作学习突出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学会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包容,克服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正因如此,我们不应把合作学习仅仅看作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合作不仅要促进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型人格,表现为具有一种兼容并包、宽容大度的态度,对事不存有偏见,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没有合作的意愿和品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与“学习”要相得益彰。

二、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

合作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在学生依靠个体探究出现困难并产生合作的心理需求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产生的才是显著的。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崆、有利的时机和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时机一般有:学生个人独立操作的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提出了解题策略,但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学生争相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

三、合作小组的确立

合作小组的建立应考虑小组的人数和成员的搭配。首先,小组的人数应根据研究的内容来确定,有时只要2人就能合作,有时合作可以4-6人,这样有助于对问题交流得更加深刻。其次合作小组的确立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运用。比如,分层的组合(全优、全差、中等),估中差搭配的组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等。教师把学生按照不同组合分成几种学习小组,在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组合的合作小组一。这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实现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四、发挥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仅仅是发布进行合作学习的指令。在合作学习中,首先,教师应当是一名组织者:生成有价值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营造安全(民主、平等、尊重)的合作环境。其次,教师应当是一名指导者与调控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再次,教师应当是一名参与者与引导者: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鼓励成员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关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成集体的智慧。

五、有效合作的操作策略

1、操作型合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操作依靠学习个人独立完成,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就需要合作学习。选用操作型合作就注意:

(1)学生要有的分工。在操作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现象,从而降低合作的效率,甚至会因为某一个成员的马虎使整个合作前功尽弃。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在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学生才能在合作中活跃而不混乱。操作型合作可以通过操作任务的细化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荣辱与共,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

(2)促进“活动的内化”。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所以教师既要给一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又要防止活动设计的简单化、模式化。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及时抽象,促进“活动内化”。如果学生始终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发要的垂柳或认知结构的重组,则根本不可能发展起任何真正的思维。

2、讨论型合作。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选用讨论型应注意: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讨论。从学习的职能来说,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合作讨论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不骨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2)让学生学会表达与倾听。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首先要学会表达。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完整、有条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除了会说,还要会听。没有倾听,就不会有对自己观点的反思,就不会有对不同意见的思辨,就不会有对他从思想的接纳,就无法实现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倾听是争辩与交流得以展开的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谨防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开展讨论活动,学生就会自然地合作,不、不控制学生的交往活动。这样的讨论往往演变为优秀学生讲,后进学生听,表面上很民主、合作学习气氛,实则内隐着各种阴影。。在讨论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保持沉默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首席发言人”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要多给后进生一些关爱,使其原本封闭、排异甚至是自卑的心态向开放、接纳、自信的心态转变。

作为一种品质,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惟其如此,合作学习才能在实践中气概、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探究策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