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瑶琴
摘要:知识的挖掘需研究,学生的创新需培养。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为此,创性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品质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能力;平等自主;和谐;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90-01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老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效果事半功倍。笔者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从四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一、努力营造明主、和谐的气氛
1、建构学生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学、主动学,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构建学生主体,是营造创新气氛的前提,最后实现主体的发展。
2、提倡民主教学。创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强调教育过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方面。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朋友,是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同事。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问、独立探讨,改善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一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大胆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引导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它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探索知识的欲望等。在教学中,一是要培养学生兴趣。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愉快的求知。二是要调动学习的情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主要力量,没有情感将是事倍功半。三是要善于鼓励学生,无论学生学习中出现‘成功或‘失败,给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激励是最可取的办法。是学生在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去学习。
三、积极培养强烈持久的创新意识
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当学生意见一边倒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看法,即使这种看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我们保护这种积极性,就能保证学生创新的强烈愿望,因为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如果教师包办代替,甚至粗暴否定,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泯灭其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质疑。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能独立思维,深入思考,这其中就包含着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脑筋从各方面、个角度提问,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课本。久而久之,学生有质疑到释疑,思想活跃了,意识加强了,课堂内外越来越多的创创新火花就会迸发出来。
3、鼓励不同见解,利用实际,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语文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将是无源之水。在师生互动的探究过程之前,教师就要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找到与该语文问题紧密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创新视野。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答案就不可能唯一。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鼓励学生“固执己见”,培养其“真人面前人人平等”与“不赢不罢休”的精神。如: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中,学生们就怎样看待“范进坚持三十多年的科考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应该学习他那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学无止境,就是因为有了他的坚持才有最后的成功;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不要效仿他,“事不过三”,每个人都应该找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是为使自己达到目的,且不顾自己家人衣不过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虽然知识一件小事,然而它却有效的方丈了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好的感受与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4、注重实践,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在管理之中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才能使学生确切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不但提高能力,展示个性。例如:在我校最近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给学生材料,主题自己设置 。我班学生积极大胆开动大脑,从设计到完工,仅仅两天时间,一张张平凡无奇的彩纸,在学生们手中变成了傲寒挺立的青松;一朵朵凌寒绽放的梅花;一片片飘落的竹叶;一颗颗满怀希望的星星…… 学生从文字绘画到动手剪纸,从思维构建到探索创新,从抽象到具象,每一步都是学生进步的脚印,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
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发散思维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富于创新的时代,有人曾这样比喻:如果把知识比为“金子”,那么良好的思维方法就是金子的“开采机”。中学时期是学生思维活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形成良好思维方法的关键时期,创新这把钥匙如何使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有艰巨的任务,爱因斯坦就曾论述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品质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坚持一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弘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