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琴
摘 要: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学术界从各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现有文献大致分两类,第一类围绕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促进力量、对策建议以及成功经验总结这几个方面展开,第二类针对某一特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综述
0 引言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结构高级化,向着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国务院2011年12月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快速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我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从理论上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大致分如下两类。
1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促进力量、对策建议及成功经验研究
(1)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黄颖(2011)探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五条途径:产业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衰退转移和发展新兴产业,并提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谭晶荣(2012)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特征及路径选择,并提出实施方略。张德鹏、张凤华、陈晓雁(2013)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
杨丹辉(2011)基于新型国际分工的视角研究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盛朝迅(2012)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研究了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分析了产业生态视角下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易开刚、林肖肖(2013)基于企业能力提升的视角提出了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徐从才、盛朝迅(2012)通过分析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的内在动因及外在条件,发现逐渐在一部分行业中形成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的格局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张银银、邓玲(2013)分析了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并提出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吕春成(2013)认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产业国际化。
(2)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力量研究
丛海彬、高长春(2010)分析了创意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三种模式:产业融合模式、产业关联带动模式、产业结构"软化"模式。
多淑杰(2013)以我国283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发现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刘志彪(2010)认为城市化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能将产业的发展与调整、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汪炜、李甫伟(2010)实证检验了我国A股市场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促进作用,相对于资本密集型或高附加值、高成长性行业而言,股票市场发展对高技术、创新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林宗卿(2011)深入探讨了风险投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四大促进作用。陶侃、娄钰华、王振(2011)以中国轻纺城商会为例,构建了地方商会对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模型,探讨了地方商会对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许长新、詹平原(2012)从产业价值链横向拓展、纵向跃进及切片外移角度深入探讨了节能减排倒逼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机理。
(3)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王忠宏、张曼茵(2012)分析了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蒋玉涛、杨勇、李朝庭、商惠敏、林涛(2013)探讨了"深港创新圈"的发展基础及优势,提出全面发挥"深港创新圈"的核心节点作用,大力促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
杨颖(2010)立足湖北的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新产业区理论提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袁学军(2013)分析了现代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及动力,并提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刘斌(2013)在分析广东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条大力推动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盛朝迅、王忠宏(2012)概述了昆山、无锡两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刘宁宁、宋言东、简晓彬(2013)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4)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经验研究
佟磊(2012)分析亚洲"四小龙"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历程及成功经验,揭示"四小龙"发展经验对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卢为民、马祖琦(2011)总结了台湾地区以土地利用政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经验及启示。刘启强、何静(2013)以三大"条例"为主线梳理了台湾地区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总结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经验及启示。林宗卿(2013)深入研究了台湾地区风险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作用,结合浙江省风险投资和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助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与应对"研究课题组(2010)分析了广东省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的有效做法与经验,并概述了其借鉴价值。胡琳(2012)分析了"东莞模式"的特点,总结了"东莞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内陆地区提供借鉴。
此外,部分学者研究了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例如张晓云、孙殿明、王正明和张兴隆(2009)分析了政府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并基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的定位构建了政府推动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框架。
2 某一特定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杨春生(2007)提出构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服务体系,并指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行业选择。李建军(2010)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了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工贸易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这三个层面分别提出具体对策。杨红强、聂影(2011)以木材加工产业的加工贸易模式为对象,以江苏省为例探讨木材加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应具备的条件。
张曙等学者(2009~2011)通过专题的形式详细阐述了机床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途径。徐刚(2011)深入探讨了浙江地勘队伍产业转型升级的特征,并据此提出转型升级的对策。郑自立(2012)立足湖南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突破困境的战略选择。李萌(2013)探讨了我国动漫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并指出生产健康有益的动画片是转型升级的方向。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课题组(2010)以绍兴市纺织工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进一步提出了转型升级的途径。林风霞(2010,2011)分析了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路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梁静波(2011)针对河南纺织业做了类似研究。
唐晓云(2010)和王兆峰、谢娟(2013)基于信息化理论深入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其对策。邵小慧、雷石标、罗艳菊(2012)基于国际旅游岛视角探讨了海南旅行社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储昭斌(2013)从国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角度指出,必须加快向市场主导发展模式的转变,以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杨强(2013)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工程的农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华萍(2013)分析了金融支持河南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此外,袁绪祥、王清荣(2009)、谢春山、魏巍(2009)、刘战慧(2012)等学者也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3 研究述评
纵观学术界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乏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的统一规范的分析框架。现有的文献中,不同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不同的问题,缺乏整体的研究框架;针对某个特定产业进行的研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借力该产业推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更没有上升至理论指导的宏观高度,这样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有待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文献大多采用规范研究法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和统计工具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较少,实证研究成果总体不足。
参考文献:
[1]杨丹辉. 全球竞争格局变化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新型国际分工的视角[J]. 国际贸易,2011(11):12-18.
[2]多淑杰. 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 企业经济,2013(06):131-134.
[3]袁学军. 现代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J]. 改革与战略,2013(03):94-97.
[4]刘启强,何静. 台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产业政策演变及启示--以"《奖例投资条例》"等三大"条例"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3(15):33-36.
[5]张晓云,孙殿明,王正明,张兴隆.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定位和财政政策框架[J]. 财政研究,2009(10):45-48.
[6]邵小慧,雷石标,罗艳菊. 国际旅游岛视角下海南旅行社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 特区经济,2012(04):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