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祛寒根

2014-07-08 17:20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食疗阳气穴位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自古就会利用“天时”做一些事半功倍的事,比如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使用药物内服和外用等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冬天或受寒后容易发作的顽固性疾病。

人体的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人体常常喜欢寒凉之物,但这些寒凉之物对虚寒体质的人群伤害很大。尤其是女性,寒凉之物潜伏于体内,当时未立即发病,但“寒根”已潜伏在体内到了冬季或上了年纪则发作。这种虚寒病症表现为遇寒则关节肌肉疼痛,身体如捆绑般困重疲倦无力。呼吸系统疾病发作会出现咳嗽、咳喘,早晨咳吐白色泡沫状寒痰,久治不愈则会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非常难治。现在的西医学多数是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但只治标不治本。

传统的中医医疗“冬病夏治”在治疗方法上,包括针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其中穴位贴敷是颇有代表性的方法,一般称为“三伏敷贴”,中医称为天灸。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灸疗篇】

以下五大种类疾病适合于冬病夏至的治疗:

一、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肺主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年人最易受邪,故多从肺辨治,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贴敷穴位。比如,小儿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肾。

主要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疱为度。穴位贴敷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二、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

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如果出汗多,月子坐得不好,就会伤及阴血,建议夏季喝中药汤调养。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三、过敏性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三伏天在相关穴位用温热、补虚药物贴敷治疗,能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四、风湿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病,在中医统称“痹症”,这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不错。

五、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胃脘痛虚寒证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脾胃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贴敷治疗,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数。

不少人把冬病夏治的贴敷当成治百病的宝贝,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并非所有的病都能冬病夏治。有些疾病就不适宜,如热性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热证”者,皮肤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咯血及其他出血症患者。

此外,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一个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而产生病症的原因又因人而异,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冬病夏治。比如,孕妇、对药物过敏的人、短时间贴敷即会大量起疱的人都不宜冬病夏治;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病人不太适宜开展此项治疗;两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贴敷治疗,因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

还有些患者为了能达到冬病夏治,在家自行炙疗。传统灸疗以药物烧灼穴位,激活人体经络,达到治病目的。但灸疗的过程中要把握温度,防止烫伤,非专业人员不宜操作。那么,有没有既易操作又安全有效的炙疗方法呢?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人们将传统中医灸疗技术与现代透皮吸收技术相结合,研究出透皮炙生态疗法,把复方中药通过穴位敷贴、透皮吸收、经络传导,使药物吸收更快捷、更高效、更安全。

【食疗篇】

冬病夏治配合药膳食疗更能相得益彰,夏季进行适当药膳调补,可事半功倍。对不适宜敷贴治疗的病人也可单独用食疗减轻疾病,每年伏天有40天,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调治疾病,可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这里介绍几款常见食疗方法。

金虫草炖老鸭:金虫草15克、老鸭1只,将金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梨子川贝汤: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以上食疗处方,应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食用,如食后身体温润舒泰,不必过食。食后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差五再食,直到身体舒适轻松。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宜消化不宜黏腻,不可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冬病夏治对象大都畏寒怕冷喜热,因此寒性水果要禁止,以免伤到脾胃。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祛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上佳食物有: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愈升愈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海参、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有时可以适当食用些冷饮而不要过量,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与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冰块、凉粉、冷粥及生冷瓜果等。夏季宜多食用以下食物:

冬瓜:养胃生津,清降胃火,消痈利尿,减肥,解渴消暑;

丝瓜:清暑凉血,除热利肠,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行血脉;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败火,祛痰除湿,利尿,解酒毒、热毒;

西红柿: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抗氧化,预防癌症,预防便秘;

莲藕:消暑清热,除烦解渴,止血健胃,防治缺铁性贫血;

豆角:健脾胃,增食欲,消暑化湿,利水消肿,调和脏腑;

鸭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消肿。

【起居篇】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晩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此时,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在体育锻炼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晩天气较凉爽、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尤其是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更不可过激活动,否则大汗淋漓,汗出太过,损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应睡好午觉。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面在华”。午时稍睡一会,宜于养心,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对养神、养气、养筋,使人体精力充沛有好处。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性黏腻、秽浊影响体内阳气运行,使人体产生“沉重”、“困倦”感觉。所以,要驱除夏季不适感,既要养阳,又要除湿。有些人夏季生活,追求清凉,恣食生冷而损伤脾胃之气。脾喜燥而恶湿,一旦脾胃功能被湿邪所阻遏,而不能正常运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肤渗液、水肿、四肢不温等症状。另外,勿过度使用空调、电扇,使人感受风寒,而给人带来健康的危害。

冬病夏至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夏天)效果会比较显著。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冬病夏至不仅是治疗,亦是预防之道。中医认为“上治未病”,在还没有发病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借天之力,以促进人体健康,则是上工手段。但每种冬病都有具体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在夏季穴位敷贴时以配合食疗,注意日常生活起居等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猜你喜欢
食疗阳气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耳鸣的中医治疗与食疗
夏季穴位养心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食疗助你远离感冒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