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新闻敲诈提供滋生的温床

2014-07-07 12:50
中国广播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播学院假新闻社会转型

近年来,“假记者”成为一种流行病。新闻敲诈事件时有所闻,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假记者、假新闻、新闻敲诈何以猖獗?其中有什么奥妙?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一些投机者抓住了人们信奉记者所拥有的“特权”的心理,把记者身份作为敲诈敛财的工具,进行欺骗甚至敲诈勒索。

有专家分析,新闻敲诈的屡禁不止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社会转型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媒体竞争激烈,可能会出现一味只追求利益的新闻;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企业违规经营、政府违法行为等问题也给新闻敲诈提供了可能。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天定认为,如今社会上假记者之所以猖獗,主要是因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缺位和不严谨。假记者现象固然可恶,但同时必须看到有个别持证的真记者不去做新闻,也在干着敲诈勒索、谋取经济利益的不法勾当。他认为,要彻底根治假记者现象,必须出台配套的新闻专业主义标准。也就是说,必须要求记者职业的唯一工作是新闻采访,凡是超出这个范畴的,都可视为职业违规。

新闻敲诈屡打屡现,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可见只要滋生违法行为的社会条件没有得到清除,假报刊、假记者还会不断冒出来。因此,在继续深入打假,狠狠打击假记者的同时,也要用力清除滋生新闻敲诈的土壤。

(汪代华文,摘自2014年4月10日中国新闻出版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播学院假新闻社会转型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新闻与传播学院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