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加工常见问题分析

2014-07-07 12:32张莉娟
科教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编辑加工常见问题实例

张莉娟

摘 要 本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图书编辑加工的内容,一个是通过实例来分析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文字、逻辑和标点的问题。

关键词 编辑加工 实例 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Problems in Book Editing

ZHANG Lijua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In this paper,two aspects are discussed, which include the flow of copy editing and the common problems that exist in working. Meanwhile, lots of examples are set to analysis the problems which are character, logic and punctuation.

Key words copy editing; examples; common problems

1 图书编辑加工的主要方面

1.1 图书内容的审查

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

1.2 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对于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保证图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做好发稿后的整体设计、图文排版、校对等工作也有很大帮助。通过编辑加工整理,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顺,逻辑更严密,达到“齐、清、定”。①

1.3 消灭差错

书稿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编辑加工人员要将各种类型的错误找出并消灭、改正。首先是对政治性的把握,不能让法规明令禁止的政治性错误出现在书稿中。对于书稿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内容的错误要仔细阅读,一一纠正,书稿中不能出现大量有语病和错字的内容。

1.4 核对引文

著作者在引用和转述他人的文字应准确无误,并应注明引文出处,方便自己和编辑检查核对。书稿中有符号的引文,其文字和符号均应与原文一致,不能断章取义。

1.5 图表的处理

书稿中的图表用来表达文字表达不清或无法表达的内容,使读者更快捷、更直观地理解编者意图。另外,注意图中线条的粗细区分,图线的准确度,图中注释与图示是否对应,图的位置及图幅大小等。理想的插图能增加图书的形式美,让读者赏心悦目。插表的表头上如有物理量需要说明其计量单位时,物理量名称与计算单位之间用斜线分开或加上括号。物理量和单位的书写格式应力求全书统一。②

1.6 查阅资料

书稿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公式和计量单位等内容应准确,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对资料进行检查,改正错误,以免误导读者。

1.7 统一体例

首先是对结构框架及内容层次的安排形式的统一,在同一部分中都应保持一致,在不同部分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是行文格式的统一,其中包括各级标题的统一,注释格式的统一,以及图表、公式的标注形式的统一;最后是表述形式的统一,包括语言的规范使用,错字的避免,异体字和繁体字及数字的正确使用,计量单位的规范使用。

1.8 标题的确定

好的标题既能使书稿结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又能吸引读者,增加其阅读兴趣。因此,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标题应反复推敲,并与作者沟通,最终确定。

1.9 名词的规范化使用

应对书稿中地名、人名和科技用语进行统一、规范。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应依照各种名词术语标准和审定意见对书稿进行加工。

2 编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2.1 避免政治性的问题

(1)注意对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提及用法,不可与其他国家名称并列出现。(2)注意国家名称和城市的使用,例如:不可将韩国称作“南朝鲜”,不能继续使用“汉城”,而是应称为“首尔”。(3)地图要准确,特别是边界问题,要参考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地图。(4)书中要避免出现“仿制某国产品”字样,避免引起知识产权纠纷。(5)书中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保密内容。(6)书中的宗教问题要慎重对待,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2 书稿中的语言逻辑、文字、标点问题

2.2.1 语言逻辑问题

(1) 数词、量词的误用

例:买张三的栗子,要比买李四的栗子至少便宜一倍以上。(“倍”改为“半”)

前面有一位小朋友在树丛里玩耍。(“位”改为“个”)

(2)指代不明

例:小李对我说,他把书借给了小吴,是小吴把我的书弄丢了。(第二个“我”改为“他”)

(3)虚词的误用

例:教师在会上关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讨论。(“关于”改为“对于”)

(4)词性的误用

例:今年田里平均收成了400斤水稻。(“收成”改为“收获”)

不讲卫生耻辱,讲卫生光荣。(“耻辱”改为“可耻”)

(5)固定搭配的误用

例:海子对喜爱诗歌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6)逻辑方面的问题

a. 成分搭配不当

例:父亲那宽厚的双手扛起了整个家。(肩膀)

b. 句子成分多余

例:小明总是上课迟到,小明不能好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删除)endprint

c. 修饰语使用不当

例:我在沙发上躺着,突然一阵阵悲凉的风向我吹来。(寒冷)

2.2.2 文字的误用

(1)常见文字的误用

a.“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不是近义词,但都是结构助词,作为结构助词时,其读音相同,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混淆误用。“的”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后面,是定语的标志。“地”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用在状语后面,是状语的标志。“得” 是连接补语和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用在补语后面,是补语的标志。

具体来说,“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和蔼的老人、戴帽子的女孩、珍贵的照片等;“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大声地喊、高兴地唱、拼命地走、疯狂地撞击、密切地注视、迅速地包围等;“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等。

b. “以致”和“以至于”

“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上下物是因果关系;“以至于”,又写成“以至”,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2) 科技类书稿中的错字误用

a. 生化类书稿的错字

(a) 氨、胺、铵。“氨”指NH3,—NH2称为氨基;“胺”是指含有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胺、叔胺等;“铵”是指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的季铵离子,如季铵盐,硫酸铵等。

(b)碳、炭。当提及化学元素时使用“碳”,如一氧化碳、碳酸钙、碳纳米管等;“炭”是指以碳为主,包含多种杂质的混合物,如炭黑、焦炭、木炭和活性炭等。

(c)矽、硅。矽是元素硅的旧称,港台文化中习惯用音译英文词汇,所以在港澳台词汇中从来都使用“矽”字,如“矽谷”(硅谷),现在已停止使用。工业卫生中沿用多年的“矽肺”现多用“硅肺”。

b.土木工程类书稿的错字

(a)掺合料、掺和及拌合场、拌和。“掺合料”和“拌合场”一般表示具体的名称;而“掺和”与“拌和”一般表示具体的动作。

(b)炉箅子。炉箅子,指的是炉膛和炉底之间承煤漏灰的铁匣子。

(c)黏土、黏液和黏度。这几个名词常出现在土木工程类书稿中,易与“粘”字混淆。

(d)零件、桥梁。“零件”易误写成“另件”,“桥梁”易误写成“桥粱”。

2.2.3 标点问题

(1)逗号的用法。一般表示在句子内部的短暂停顿,可用在主谓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状语之后、复句各分句之间,以表示停顿。

a. 主谓之间

例:小孩子们喜爱的食物,绝大多数是甜食。

b. 动词和宾语之间

例:应该看到,成功需要一个人不断的努力和拼搏。

c. 状语之后

例: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并不熟悉。

d. 复句各分句之间

例: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句号的用法。一般表示一句话陈述完后的停顿,这句话应意思表达清楚,成分完整。

a. 在单句之后

例:今天的天气不错。

b. 在复句之后

例:河洛地区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这里的河,指黄河;洛指洛水,河洛地区即为黄河中游和洛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c. 用在段首的小标题后

例: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有:① 信息采集。……② 选题策划。……③ 组稿。……

(3)顿号的用法。用在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应注意区分语音层次性,它比逗号层次低。

例:小明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的东西,有折纸、绘画、唱歌、书法等。

(4)分号的用法。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目的是分清分句之间的层次,非并列分句不能用分号。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冒号的用法。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例:您好:现在有关知识大赛的报名问题想咨询一下。

3 总结

编辑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烦琐的工作,要想提高编辑加工的能力,要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工作,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注释

①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②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 18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辑加工常见问题实例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中小学读本编辑加工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常见问题回顾
专业学术图书审读及编辑加工的三个能力
出版物审读报告的撰写要素分析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