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亭
拿到《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这本书的当天就饶有兴趣地读完了它,原因在于:首先,这本书用楷体字出示了大量作者与韩秀之间通信的原文,使我产生了阅读的好奇心。其次,这本书图文并茂,易读易记。最后,因为我是河南人,对家乡先贤赵清阁自然有一种敬慕,早先读过赵清阁编著的《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张彦林的《锦心秀女赵清阁》,如今这部关于赵清阁的书自然也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部书几乎原生态地呈现了傅光明先生与韩秀女士从2009年12月9日起到2011年1月31日期间书信交流的整个过程,记录了大部分书信的主要内容。这些书信既包括传统的纸质书信和信卡,也包括当今常用的特殊的书信——电子邮件。这部书虽不能称厚重但却因为收录、引用了大量信件而颇具吸引力,正如韩秀2010年3月29日给傅光明的邮件中所说:“信是用笔用心写给一个人看的,那种情分何其贵重。我正好是一个写信的人,不但有无数种用来写信的信笺与卡片,而且每写一信,精挑细选,总要让其传达最诚挚的情感。……给你的信,虽是电子邮件,多半又是在回答你的问题,但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毕竟有一种力量,不只是就事论事,也不会错字连篇,更没有敷衍与草草了事,于是这些书信来往就有了动人之处。”因此,这些信件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通信的初衷。
傅光明在书中写道:“和韩秀通信,我时常真切感到,奇妙的书信世界常能透露出史料与人生的一种纷纭复杂而又内蕴十足的趣致。”这里道出了书信的魔力。这部书插入了几十封傅、韩通信的全文或者片段,还有作为附录的赵清阁给韩秀的十二封信以及老舍致赵清阁的四封信。作者将这些书信加以解读与勾连,从而产生了奇妙的效果,使得这本仅仅八万字的小书展现了三个丰富的世界。第一个是赵清阁与老舍交往的世界;第二个是韩秀与傅光明交往的世界;第三个是傅光明自己的精神世界。
傅光明向韩秀发送电子邮件的最初目的就是向韩秀询问关于赵清阁与老舍交往的一些细节,诸如“您是什么时候认识老舍及其家人的?您所知道和了解的老舍与家人的感情、关系是怎样的?对老舍在1966年8月23日于北京市文联挨打回家后的情形是否有所了解?对老舍投湖后家里的情形是否了解?如何看待和评价作家老舍和他的死?”等等。在初期的电子邮件里,韩秀对傅光明的采访式提问给予了充分的回应。2009年11月10日,韩秀在第一封回复的电子邮件里就道出了老舍对赵清阁的一次重要经济援助的事实:1959年赵清阁因为不愿写歌颂三面红旗的剧本导致生活面临困境,是老舍把八百元人民币交给韩秀的外婆,寄往上海,为赵清阁解决了困难。2009年11月11日韩秀第二封回复的电子邮件则写了老舍自杀的前一天被街道造反派毒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街道上的人嫉妒他家有上级特别照顾的无烟煤。对此,韩秀在2009年12月14日的邮件中进一步解释说:“街道不同于其他地方,街道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所在,街道上的人对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形了如指掌,他们的折磨才是会将人的精神摧垮的。”韩秀的这一分析很能说明人性的可悲,不分青红皂白、不了解真相的盲目嫉妒是非常可怕的,街道造反派对老舍的毒打进一步把他推向了绝望的深渊。韩秀的这一分析使我想起朱建国《“争议浩然”何处去》一文中的相关内容,该文称有人怀疑在1966年8月23日的老舍事件中,浩然是假保护、真迫害,因为老舍当时被浩然说成是现行反革命而被送到了街道派出所。此外,蒋妮的《老舍的沉浮人生》也提到此事。看来,“老舍之死”这一事件在诸多细节和人事等方面至今仍是个谜。2009年11月11日韩秀第二封回复的电子邮件中还写到了赵清阁对老舍之死的反应:老舍的死讯,是造反派拿这个消息消遣她,她才知道的,从此,赵清阁三十年如一日晨昏一炷香纪念这个可怜的人。无疑,这是最感人的一笔,充分说明了赵清阁对老舍的深厚感情。
韩秀2009年12月13日的邮件是在读了傅光明的《老舍之死口述实录》之后写的,其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如《骆驼祥子》的英文版税是诺奖得主赛珍珠帮助老舍亲自向侵权的出版社追回的。“文革”期间批斗老舍时,是草明揭发说老舍把《骆驼祥子》卖给美帝国主义的。对此,韩秀提出了如下疑问:“这种事情,少有人知,难不成是舒先生在五十年代忠诚老实运动中自己交代的?这种交代又如何让草明这种人知悉?或者,1966年运动初期有人揭发?那揭发者又是谁?是谁知根知底?”对这些问题,傅光明的回答是:“关于老舍卖版权的事情,据北京文联的人透露,老舍在回国之后不久,就向组织坦诚报告了他的个人情况,包括与清阁先生的交往。”但韩秀在12月14日的邮件中仍指出:对这件事首尾真正清楚的是万家宝(曹禺)。在12月14日的另一封邮件中,韩秀进一步指出了对万家宝的不满,认为他说大话、不诚实;说他1981年在华盛顿的一场演讲中,称自己三岁就念莎士比亚,还说《方珍珠》(老舍写于1950年的作品——笔者注)是自己写的。韩秀称万家宝的这一说法当场遭到质疑。看来,韩秀对万家宝是有看法的,她认为万家宝对老舍是不够厚道的。
在2010年1月18日的邮件中,韩秀提到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了赵清阁自己编写的《皇家饭店》,里面收录了《落叶无限情》这篇小说。韩秀认为这篇小说写的就是赵清阁与老舍之间的一段凄婉爱情:“这诚然是小说,但是文字所表达的心境却是真实的。记得我小时候,看过清阁姨的信中文字:‘各居一城,永不相见,印象极为深刻。”韩秀的这一叙述更加证实了《落叶无限情》是一篇写实性小说。总之,傅、韩的通信,特别是前期的通信,主要对老舍和赵清阁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呈现了赵清阁与老舍交往的世界,很好地完成了二人通信的原初目标。
本书关于韩秀电子邮件原始内容的大量呈现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仿佛也介入了韩秀与傅光明的精神世界,充分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真诚和美好。在傅、韩互通邮件之初,两人主要谈论老舍与赵清阁的相关信息,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邮件的主要内容逐渐转移到了傅、韩之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傅光明给韩秀传去了《沈从文与老舍的疏离与遥望》、《萧乾与沈从文:从师生到陌路》的文章,韩秀回信说老舍和沈从文都是逃家的男人。2009年年末,韩秀给傅寄赠了题为“Love and Peace”的岁末信卡,傅则跟韩聊起了如何教女儿背诵古典名作。韩秀表达了自己对正体字的一往情深,她认为学写正体字是一种陶冶性情的极佳训练,并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是她在新大陆站稳脚跟最重要的因素。这样,两人的通信从生活、学习、工作、家庭、教育等各个层面展开了交流,远远超出了当初计划的主题。endprint
傅光明在2009年《岁末感言》中写了韩秀带给自己的温馨和感动,也表达了对官本位体制的质疑。韩秀回信表示,与傅的结识让自己对中国生出了希望。此后,两人的通信内容进一步扩大,期间虽然也涉及一些赵清阁与老舍的信息,但是,更多表达了傅光明和韩秀对人性的探索,体现了他们真诚待友的品质、认真做事的态度。韩秀认为,二人所做的工作都是揭示人性,只不过一个以学术的力量,一个以文学的力量。傅光明把自己对周思源讲座《孰优孰劣话黛钗》的点评以及《另眼看“鬼狐”“士林”》的文章传给韩秀。这样,他们的通信内容就由赵清阁、老舍扩大到了《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继而扩大到傅的翻译作品《古韵》,他们还谈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谈足球、旅行、诺奖、儿女,谈社会的浮躁、友情的温暖等等。
傅光明与韩秀彼此的修养、才情使得他们的交流在一个相当雅致而深刻的层面上展开,共有的社会批判意识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他们能够深度交流的基础。无疑,这次跨越太平洋的异质文化交流,带给双方的是惊喜和愉悦,而几乎原貌呈现交流过程的这部小书自然带给读者诸多启示,比如韩秀对曹禺的直接批评、对胡絜青未能给予被批斗的老舍以温情的描述、对“文革”时期街道居民劣根性的认识、对赵清阁入党问题的看法、对老舍火葬地点的质疑、对于上山下乡运动的痛恨、对于正体字的褒扬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本书展示了文化的多元视角,过去看不到、看不清的东西,被揭示出来了。这正是第二个世界的魅力:跨海书信交流、异质文化碰撞催生新的思想和认识。
这部书除了呈现前两个世界之外,还明显地呈现了第三个世界,即作为该书作者的傅光明自己的精神世界。该书虽然大量引用了韩秀的信件,但是,它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充分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学术个性和精神追求。形式方面主要指采访的运用、叙述的朴实、图片的插入,内容方面主要指作者的人生境界,傅、韩通信的过程就是本书作者精神世界获得超越的过程。
该书体现了傅光明治学的特征之一——熟练地运用采访。运用采访这种田野调查的形式做学术研究是傅光明不同于一般的现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要特点,使用采访的方式研究老舍是傅光明比较纯熟的方法,这从其著作《老舍之死口述实录》中已经看得十分清楚。这部《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实际上是又一部关于老舍研究的采访记。韩秀在2010年4月22日的邮件中点出了傅光明的这种研究方式:“说老实话,我是接受了你的采访,只是我们使用的是笔谈的方式。你用这个采访出清阁先生的来信以及清阁先生的作品,是为她说话,是为舒先生说话,也是把我介绍给大陆学界、大陆读者……”这本书呈现出的几乎就是整个的采访过程。既有采访的具体时间,又有采访的问题与结果,更有对采访的“后期制作”。看似简单地把两人的通信按时间顺序罗列出来,实际上这些信件是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作者精心挑选与编撰了的。把那么多的书信恰如其分的删节、连缀与说明,这是很见功力的,也是使用田野调查法必不可少的一步。
该书体现了傅光明朴实、透明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就是坦诚地与读者对话,向读者如实交代了该书写作的经过。在作者的描述下,全书的形成轨迹清晰地展现给读者,这既在作者事先预料之中,又是通信过程水到渠成之结果。作者不仅记述了与韩秀商量如何适当修改通信内容以适应发表需要的事实,而且还详细描述了该书上篇和续篇的身世来历:上篇是先写好全文,后来给陈子善主编的《现代中文学刊》发表时,被删减了的;续篇则正好相反,是先给陈思和主编的《史料与阐释》一个简版,随后才补充丰富起来的。在作者把成书经过呈现给读者之后,他说:“就这样,‘续篇已在这里了。”这一句话有很强的现场感,把读者拉入情景,仿佛你面前就站着作者,他正在亲切和气地、娓娓动听地向你讲述自己的奇遇,讲述此书的来龙去脉。
该书体现了傅光明的编辑美学思想。插入图片是傅光明编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一名长期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副主编,他利用现代文学馆特有的馆藏资源,长期以来在丛刊封面与封底的内侧插入“唐弢文库版本欣赏”的彩色图片。这些插图大大增添了丛刊的文化价值和美学含量。同样,《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书中也有大量插图,如老舍1942年书赠赵清阁的五首诗、老舍赠赵清阁的手书扇面、老舍给赵清阁的书信手迹、赵清阁的画作“泛雪访友”与“晚荷逸趣”、赵清阁给韩秀的书信手迹、韩秀寄给傅光明的“猫头鹰”图案的信卡、《古韵》的封面等等,这正体现了傅光明编辑的美学追求。上述三个特点就是该著所体现的傅光明学术研究的特征:研究方法上的调研性、叙述方式上的朴实性和著作编辑上的审美性。
该书还体现了傅光明的人生境界。《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这部采访记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老舍研究,这里更多呈现了研究者自己的学养与魅力。那浓郁的书卷气、达观的人生态度洋溢其中。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摆脱苦恼、笑对人生的书。读完此书,你会发现作者在与韩秀交往的过程中,从韩秀那里接受到一种宁静和温暖,这种宁静和温暖使作者从对人事的纠结忧郁、焦虑不安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一种力量,懂得了简单、真诚即可获得幸福、温暖,因此逐渐走向澄明与禅界,追求健康愉快而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陈思和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看重的是光明先生这种化委屈为淡定、化块垒为清流的人生态度”,该书通信中所呈现的宠辱不惊、闲庭信步的世界就是傅光明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之,这部书以其真诚、简单、透明展现了丰富、深刻、博大,一本小书里呈现三个世界,而这三个世界都是由通信引出的。endprint